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极品御用闲人> 第两百二十九碗 千桌盛宴犒赏三军 汴京北门王赵暗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二十九碗 千桌盛宴犒赏三军 汴京北门王赵暗战(2 / 2)

门口,宫里地一把手,内侍省都知王欢快步入内,对二人一拜。口中殷勤叫道:“侄儿给王上请安,给姨娘请安。”

“嗯,起来吧,太后和圣上怎么说?”耶律南仙问道。

王欢面露难色,偷偷打量了王钰一眼,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回王上。姨娘,太后说。圣上年幼,今日又是鱼龙混杂,还是不要让圣上出面的好。还说,她是妇道人家,也不便出席,一切请王上主持就好。”

耶律南仙还有来得及回话,就听王钰不满的问道:“太后什么意思?谁是鱼,谁是龙?不来拉倒!皇叔摄政王怎么说的?”

“福王倒是已经在准备了,稍后便赶到御街会合。”王欢感觉到了叔父的怒意。说话也倍加小心。

王钰听罢,脸色稍稍和缓,点头道:“行了,王欢,你不用回宫了,随本王一起出城。”

大内

大宋皇帝赵允同正坐在地上,大声的嚎哭,不时的乱踢着脚,洪亮的哭声,响彻整个宫殿。他地面前。两位皇太后束手无策,蔡太后盯着他。一副恨铁不成钢地模样。

“就要去!就要去!呜呜……朕就是要去!王欢说了,城外几十万人呢,呜呜……”

朱太后是先帝地正妻,一直本本分分,从不过问朝政,王钰对她也很尊重。在朝野内外,这个女人广有贤名。

“皇儿,你是一国之君,可不能耍孩童脾气,快起来,啊

了。”上前搂着赵允同,朱太后柔声安慰道。

“让朕去,朕就不哭,相父在等着朕呢,呜呜……”赵允同仍旧不依不饶,一张脸哭得跟大花猫似的。朱太后一时没有主意,起身看着蔡太后。

“姐姐别管他!让他哭个够!”蔡太后余怒未消,大声喝道。

就在这时,忽听外面一声高喝:“皇叔摄政王到!”话音方落,便见赵急步入内,见到朱太后在场,他似乎有些迟疑,但还是上前拜见。

“臣赵,拜见两宫皇太后,拜见陛下。”

“福王不必多礼,怎么,你没去城外出席么?”朱太后问道。

“呃,臣本来已在御街集结,还迟迟不见圣上驾到,是以……”语至此处,他目光落到在地上挣扎嚎哭的皇帝身上。

一时沉默,几个人都不说话,朱太后微微叹了口气,对赵言道:“劳烦福王向靖王转达一声,就说本宫身体不适,就不去了,请他代为向远征归来的勇士们致意。”说罢,十分知趣的离开了华安宫。

朱太后前脚一走,赵立即几个大步上前,语气焦急的问道:“太后,您怎么能不去呢?”

“本宫为什么要去?韩毅这贼臣,早年临阵倒戈,欺君罔上,与王钰是同路货!他如今打了胜仗回来,王钰替他接风洗尘,那是他们地事,我娘俩又何必跑去替人家助威?”蔡太后冷哼一声,不屑的说道。

赵一听,心头大急!到底是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竟说出如此愚蠢的话来!

“太后此言差矣!韩毅是什么人?是宋臣,大宋皇帝姓什么?姓赵。如今,大将凯旋归来,皇帝怎能不出面?今日,北辰门外,聚集了所有的文武大臣,以及数十万百姓!我们赵家若没有人出面,而只让王钰一人主持,那试问,天下人还能记得这天下之主是姓赵的么?

太后有所不知,韩毅俘虏了金国皇帝之后,现在大宋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到处都在替军队和王钰歌功颂德,再加上前些日子洞庭湖传出的奇闻,民间早就议论纷纷了。这么大地盛会,如果我们赵家再不去彰显自己的存在,还让王钰专美于前,谁也救不了我们!”赵一时情急,语气竟然像是在教训太后。

一席话,说得蔡太后如梦方醒,恍然大悟。是啊,皇室赵家,已经渐渐在被国人遗忘,如果再不有所举动,十年之后,或二十年之后,还有谁记得大宋江山是怎么来地?

“可,本宫已经派人通知了王钰,说是不去了。现在出尔反尔的话……”蔡太后为难道。

赵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此时,那赵允同根本不管身边母亲和叔叔在说些什么,只顾放声大哭,越哭越欢,只差没把地面刨出一个洞来。

“有了!太后可以不出席,由臣陪同陛下前往,就说是圣上思念王钰,非去不可。”赵突然有了主意。

赵允同一听,马上不哭了,泪眼汪汪的望着两位长辈。

蔡太后盯了皇帝一眼,只得点头答应:“既如此,那就请福王陪同皇帝。他自小长在宫中,那城外几十万人马,你要小心侍奉,千万不可吓着他。”此时,他几人虽远在深宫之中,但却仿佛听得到城外几十万人马的喧嚣。

“臣遵旨!”赵急忙答道,事不宜迟,他立马转向皇帝,正要进言。

不料,赵允同一听可以出宫,嗖一下窜起来,飞快向宫外跑去。吓得一大群太监宫女慌慌张张的跟在后面。

“福王,你倒是快追上去啊。”

“哦,臣遵旨,臣告退!”福王一愣之后,立即快步出宫,追皇帝而去。

那赵允同出了华安宫,一路飞奔,撒着欢的跑向皇宫南门。几十名太监宫娥追在后面,大声的提醒皇帝,小心摔倒。皇叔摄政王赵紧随于后,一路飞奔。

南门御街之前,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个个神采飞扬,盛装出席。圣上王上还未到,大臣们互相讨论着这场大捷。

坦白得说,事情来得太突然,到现在为止,都还有不少大臣们怀疑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因为不太可能啊,没听说前线军队有什么动静,北伐不是还没开始么?怎么突然就把金国皇帝都给捉回来了?但仔细一想,今天闹得这么大,肯定错不了,即便是王上,他也不敢拿这种事开玩笑。

“哟,老王爷,给您老问安了。”众官正说着,忽见当今王上的老岳父,汾阳郡王童贯地官轿在御街前停了下来,众官纷纷上前问安。这童贯,当初可是叱咤风云,由一个宦官,掌军数十年,历史上仅此一人而已。现在虽说被女婿夺了兵权,但却被封了王,出任朝廷首相,官拜太师,位极人臣。再加上,大臣们都知道,王上对童贯的女儿十分宠爱,夫妻二人伉俪情深,对童贯本人,也是十分敬重,时常亲自到汾阳郡王府去请安。这样一来,普天之下,谁敢对童贯不敬?谁还敢揭他以前的老底?

当初陈东带领太学生上书,请诛六贼,现在,除了童贯一人外,其他如蔡京,梁师成等辈早就死得干干净净。不得不佩服啊,当年王钰还是个小泼皮,他就慧眼识英雄,押对了宝,使自己晚年不至于凄凉。

“好好好,诸位大人不必客气,哎呀,喜从天降啊。宋军威武,捷报传来,举国振奋!此所谓天佑中华!”童贯看起来似乎都年轻了几岁。他当初是军队的领袖,如今眼看宋军一步步强大起来,再加上,人到晚年,清心寡欲,早忘了当初的权利斗争,心里自然高兴。

正说着,忽听王欢的声音响起:“王上驾到!”众臣一听,纷纷按步就班,排列整齐,恭迎王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