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极品御用闲人> 第一百五十碗 称臣 纳贡 裁军 遣太子为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碗 称臣 纳贡 裁军 遣太子为质(2 / 2)

“父皇。”耶律南仙微微欠身,保持着汉人的礼节。

耶律大石只当是没看到,径直坐了下去,随口问道:“怎么样?还住得习惯么?”

“父皇安排得很周到,女儿有什么不习惯的?”耶律南仙轻笑一声。

“听说你这几天都在找朕?今天得空,朕过来瞧瞧你。”耶律大石话里话外,都让耶律南仙感觉到生分,尽管,她知道父亲在尽量迁就着自己。

“女儿想回中原。”耶律南仙直言不讳。

耶律大石正伸出去想倒水地手停止了,好半晌,终于还是收了回来:“你能不能不谈这个?”说这话时,他的语气不像是一位帝王,反倒像一个孤独地父亲,在哀求他的女儿。

“女儿已经嫁给王钰,按汉人的习俗,生是王家的人,死是王家的魂。”耶律南仙对父皇的示弱,丝毫不加体恤。上雄城头那一箭,射伤了她的心。

“可你是契丹人,你身上流着耶律家的血,你是堂堂一国大公主,没有必要卑躬屈膝去给大宋的丞相作妾。”耶律大石仍旧耐着性子。

耶律南仙却是心如铁石:“女儿并没有感觉到卑微,他对我很好。不论家事,国事,都会与我商量。”

“是么?”耶律大石听到这句话,抬起头来看了女儿一眼。“这么说,大宋地中兴,也有你一份功劳。”

“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在外面主持朝政,开疆辟土,作妻妾的与有荣焉也就是行了,不敢贪功。”耶律南仙这话倒是谦虚了,王钰固然有他

事,可如果没有耶律南仙以及一班文官武将的辅佐,事。

耶律大石对这个话题好像特别感兴趣,又问道:“果真如此?我记得汉人王朝,历来忌讳妇人干政,王钰又怎么会让你参与核心决策?”

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耶律南仙笑道:“他不像其他人,有时候我会跟他争得不可开交,他虽然也会生气,但不会抬起什么架子来压我。”

“这就是你对他死心塌地的原因?他说到底,也不过是赵氏皇族的一个家臣。你又何必……”耶律大石还不死心,再三的劝解道。

耶律南仙突然转过头,直视着她的父皇:“我可以!”

“什么?”显然,耶律大石没有听明白女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可以把他推上皇位,如今的大宋,军政大权,都在他地手里。原本我想,等这次西征党项回去,便与他的亲信们商议,挟胜利之威。废除赵桓,君临天下。不想,父亲不顾两国交往地礼节,将女儿扣下。”

耶律大石听完这番话后,再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心里也明白,当年上雄那一箭,射伤的不仅仅是女儿。也射断了父女亲情。而她的母亲早逝,这世上,恐怕除了王钰,再也没有可以让她眷念的人了。

“女大不中留啊……”耶律大石苦笑一声,缓缓站起,向外走去。

“父皇。何时放女儿回去?”背后,耶律南仙大声追问道。

“王钰的西征。就快结束了。朕倒要看看,他是不是也像你在乎他那样在乎你。如果是,当然最好,如果不是,你仍旧要执意回去的话,我这个作父亲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耶律大石说完,大步踏出宫殿。

大宋宣武二年四月末,在艰苦地抵抗了两个多月之后。党项人终于扛不住了。东线的林冲呼延灼军团,攻破夏州,往西夏腹地,推进了五百余里。而西线的刘焉军团,虽然因为主帅的受伤,行动受到影响,攻破西北门户西凉府,往西夏境内,推进了四百余里。这两路大军,都已经逼近了贺兰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被王钰抽调驰援刘焉军团的岳飞所部,仅五百余骑。竟在西夏境内,往来冲突,一度逼近到离兴庆二十里远的地方,追杀逃回都城地西夏将领,斩其首而还。此事,给了西夏朝廷极大的震动。

如此岳飞给了西夏极大的震动,那么后来吐蕃人就给了党项人致命的一击。在王钰答应了六谷部所有条件之后,吐蕃人按约定,出兵三万,进攻宣化。吐蕃人与党项人有世仇,攻克宣化,屠尽全城,老弱妇孺概不能免。抢夺一空后,纵火焚毁城池,宣化,无异于人间地狱。

苦苦支撑残局,意图中兴西夏的李乾顺,也不得不在深宫之中,发出了哀叹。朝中大臣,数次逼宫请愿,人心惶惶。李乾顺忧心如焚,竟然病倒,百般无奈之下,只得率众臣祭拜贺兰神山,决定与大宋议和,乞为附庸。

捷报飞传天下知,三军闻讯尽开颜。

这日清晨,王钰起了个大早,或者说,他根本没有睡。如果没有算错,西夏应该在这几天投降。将士们浴血奋战,终于雪洗前耻,虽则踏破贺兰山缺的宏愿没有实现,但从此以后,西北再无战事。

“捷报!”一声高呼,响彻天地。红翎急报飞奔入城,欢欣鼓舞地士兵高举着军报,放声大呼。百姓纷纷出门,互相打探,得知前线捷报,西夏投降之后,不知多少老人,潸然泪下。多年苦战,西北之地民不聊生,如今,终于到头了。

“捷报!西夏投降了!”红翎信使飞奔至帅府,高声呼道。话音方落,人未下马,帅府内已奔出一将,定睛看时,原来是南虎九虎将之一的徐宁。

“投降了?”徐宁久在军中,身经百战,此时也不禁喜形于色。在得到信使肯定答复之后,一拍大腿,飞抢过捷报,转身跑进帅府。

“王爷,西夏投降了!”

当徐宁冲进帅府地时候,正碰上王钰从里面出来,见徐宁这副欣喜欲狂的样子,王钰也不禁面露微笑:“听到了,西夏投降了。”

徐宁见王钰并没有想像中的那般欣喜,心里以为他是在挂念耶律南仙,收起笑脸,安慰道:“王爷还在担心……”

“不是。”王钰断然否决,“这件事情,本来就不值得太高兴。”刚说完,见徐宁面露尴尬之色,又补充道:“你不要误会本王的意思,将士们浴血奋战,打败敌军。这自然是喜事。只是,以宋之强,攻西夏之弱,即使得胜,也不必太高兴。现在的西夏,不是仁宗皇帝那个时候了。无论财力,军力,都早已过了颠峰状态,真正的强敌,正在盯着我们。”

徐宁明白。王钰指的是金国。转念一想,的确,如今的西夏与当年地辽国很类似,都是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拿来吧,话是这么说,捷报还是要看的。功劳还是要赏的。”王钰一边说话,一边坐下,接过徐宁手中的捷报看了起来。

“卑职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大宋开国,百年积弱,四方蛮夷。兴风作乱,荼毒百姓。欺压汉民,以为中华不能臣也。党项小国,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卑职林冲,呼延灼兴王师,行天道,赖陛下神明,丞相英武,攻城掠地。深入敌境。夏王乾顺,诚惶诚恐,闻天兵至,即俯首归降,于下月初一,遣使至延安,于丞相面前请罪。林冲,呼延灼,宣武年月日。”

看罢捷报,王钰笑道:“西夏使者要到延安来负荆请罪。”

“只怕接下来就是卧薪尝胆!”徐宁立马补上了一句。

王钰听这句话。大为惊奇,不错。徐宁这人有勇有谋,可堪大用。遂言道:“这倒不是没有可能,李乾顺一心想作中兴明君,亲征以后,励精图治,只可惜壮志未酬,倒让我想起崇祯

”话刚一出口,自知失言,又顾左右而言他道:“徐夏使到延安来,以什么礼节接待他?”

“我中华是礼仪之邦,西夏既然归降,咱们以礼相待就是,王爷想必也是这么想的。”徐宁或许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说出了这么一句有可能惹祸上身的话。不知道三国那自作聪明的杨修么?

王钰倒是丝毫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点头道:“不错,本王也是这么想的。光棍打九九不打加一,西夏这方土地,还要靠他替咱们看着,好好接待夏使吧。”

宣武二年五月初一,西夏王李乾顺,派中书令吴开,亲到延安,向大宋及王钰,负荆请罪。王钰并没有为难他,派出徐宁前往迎接。

徐宁先领着吴开到南门外的大营逛了一圈,吴开见大宋兵马雄壮,粮草充足,器械先进,心中震慑,忙称诚心归降,绝无二心。徐宁这才带他到帅府,拜谒王钰。

那吴开来时,李乾顺再三叮嘱,一定要看清楚王钰的容貌,回去禀报。可一踏进帅府,他发现面前有许多人,穿地都是同样的衣服,围在一起蹴鞠。这,哪个才是王钰?突然瞥见,那屋檐下站着两个身穿铠甲地将军,一个长须及胸,十分威武,一个白面短须,顾盼生姿。想到传言王钰是一个年轻人,便认定那白面短须的美男子是王钰。

快步上前,人还没到,腿先跪了下去:“下国小臣,拜见大丞相!”

薰平先是一愣,继续触电般闪到一边去,失声道:“你这夏使,老眼昏花!这话可是乱说得的?”

连关胜也变了脸色,忙训斥道:“你这夏使,好不晓事!丞相在阵中蹴鞠,你怎么见人就拜。”

吴开被两人一顿训斥,大感不妙,自己身负和谈重任,刚一照面就认错了人,万一那王钰怪罪下来,再开战端,西夏可就受苦了。

正惶恐难安之际,忽听背后一人说道:“夏使请起。”

吴开也不敢回头去看,料定此人必是王钰无疑,遂磕头道:“谢大丞相。”低头跪拜时,感觉自己身边走过一人,直入屋去,身后那名徐将军催促道:“夏使请起,丞相赐见了。”

吴开这才起身,低着头跟随徐宁踏进厅去。

“坐,一路辛苦,喝口茶吧。”又听那王钰说道,吴开见他并没有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加热,心中稍安,谢过王钰之后,方才捧起茶杯,却还是不敢抬头直视于他。

王钰就觉得奇怪了,这位西夏使臣,怎么一直低着头?是他长得丑,还是我长得丑?

“夏使,本王问你,李乾顺让你到延安来,带什么话没有?”王钰忍不住问道。

吴开这时,才抬起头来,一睹庐山真面目。只见那王钰,三十上下,面皮黝黑,轮廓分明,虽不像想像中南方士子那般儒雅俊秀,倒也自有一股风范。

王钰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招过问道:“这老头儿没毛病吧?他怎么一直盯着本王看?”

“下臣来时,夏王曾有言,命我转告大丞相。我党项人,情愿俯首归降大宋,只要丞相罢兵,救黎民于水火之中,万事都有商量。”吴开小心回答道。

“也没什么商量不商量的,就这么四条。称臣,纳贡,裁军,遣太子为质。”王钰漫不经心地说道。

吴开终于确定眼前这个年轻人真的是王钰,这四个条件从他嘴里说出来,轻描谈写,除了王钰,还能有谁?这四个条件,哪一条都是一个正常国家很难接受的,可谁叫军队打不过人家,丧权辱国啊。

“是是是,夏王有言,万事好商量。”吴开忙回答道。

“本王跟你没什么好商量的,我不过是定个大纲,具体的,等回到京城,自然有人跟你详谈。行了,你一路赶来,想必也累了,在驿馆歇息吧。什么时候启程回京,本王会让你通知你。”王钰说罢,起身就走。

吴开忙恭送出去,却又见王钰停了下来,回头笑道:“老人家,这历来,出使他国,商议和谈,都是个苦差使,不管谈得怎么样,回去都要背一个丧权辱国的恶名。你也不容易,好歇着吧。”

吴开听后,哑口无言,难怪大宋能够中兴,此人当真厉害。称臣,纳贡,裁军,遣太子为质,这四条等于是给西夏脖子上,套上了一副重枷。从此以后,想要东山再起,难了。

“急报!”王钰刚踏出门,一个人直接就撞进他地怀里,撞得他头往后仰,差点没摔个四脚朝天。

“大胆!”关胜一把扶住王钰,痛加训斥。

那士兵的头盔都给撞歪了,扶正之后,一看是王钰,忙伏地请罪道:“小人误撞王爷,死罪。”

“行了,你这头盔够硬地,撞得本王心窝子直痛。你刚才吼什么?急报,哪来的急报?”王钰揉着胸口问道。

“京城急报,京师卫吴大人派飞骑,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那士兵跪在地上,将一个信匣高举过头顶。

京城?

王钰一听这两个字,再也没有心情去管胸口的疼痛了,一把接过信匣,薰平递过尖刀,撬开火漆封口,取出信来一看。

“妈的!”王钰的脸,一下子煞白,把信一揉,转身又折回了帅府。关董二人面面相觑,这是出什么大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