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张弛回答:“日本人对硫磺岛兵力及物资的投送,就是在与目标点之间利用小岛设几个中转站,然后用渔船甚至小船不断的在几个中转站间运送……”
“哦!”闻言哈尔西不由点了点头。
这种方法的好处很多,首先是基本不需要护航……这其间就算是有日军潜艇甚至是战机发现这些运送兵员或是物资的渔船,只怕也不会实施攻击。
原因很简单,一艘渔船、小船上能有多少兵员和物资啊,值得日军用一枚鱼雷或是战机俯冲下来扫射一番吗?这样打的话又能打死几个人呢?尤其是此时日军还处于物资紧缺的状态。
其次,就是运输工具可以很快就到位……都是些渔船或是小船,从当地百姓那征集也就可以了,大不了就用美元或是英磅去换(注:此时到处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英磅比美元更好用),而美国又是个最不缺钱的国家,所以在短时间内就能征集到大批的渔船。
再次,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建立起一条昼夜不间断的运输线。
同样是这批小船或渔船,白天由这批船员运输晚上就换一批人,就像蚂蚁搬家似的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往来不绝的运输线,看起来好像每艘船上的人都不多运输量也不大,但时间一长最终的效果却十分惊人。
像这种方法,也只有张弛才会想到效仿了,做为美国人的哈尔西……他习惯于用那种“高大上”的方式。
不过在被张弛点醒后,哈尔西很快就明白过来,当即就下令道:“说得对!就用这方法,鉴于时间紧迫,我们必须马上把这条运输线建立起来!”
于是哈尔西很快就把任务安排了下去。
这时安排到哈尔西和张弛手里用于运输的两只美国舰队及五支运输船队……它们的作用就不再是自缅甸运送人员和物资了。
舰队在第一时间就被分散到整条航线上带着大量的英磅和物资去搜罗渔船……有些岛屿生活着土著,他们就连英磅都不认,那就可以用“以物换物”的方法去征集他们的运输力量。
另一方面,则派出侦察分队分散到各处收集数据建立中转站。
建立中转站说起来简单真做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比如中转站与中转站之间不能有太远的距离,太远了小船和渔船就无法到达,实在无法到达的,比如两点之间没有适合的岛屿,那么这段的中转就要安排给大型运输般负责。
再比如,中转站要设置补给点以及必要的防空工事。否则,人一批批的运到岛上却没有食物没有淡水,那很可能会出问题,而且渔船之类的也需要燃油或是零件维修之类的。
总之做起来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五花八门的。
不过好在美军的工业能力可是没话说……一旦确认了哪个中转站,马上就运上去几台推土机或是挖掘机,“哗哗”的几下就建立起了一个基地,然后成批成批的物资和零件就往岛上运。
当然,这其中还少不了这一线上的居民的帮助……这还是跟日本人的暴行有关系,日军走过的地方,几乎所有百姓都对他们恨之入骨,于是一听说是要打日本人,那没说的,很多人不需要报酬主动帮助美国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