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立隋> 第九十三章 出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三章 出兵(2 / 2)

看着杨浩沉思,张文瓘受到了鼓励似地,续道:“如今陛下掌握了幽蓟,可以与异族通商,当然,铁器等物,还是要限制流通,以锦缎盐巴等物为重。”</p>

杨浩目光瞧向张文瓘,此子虽然年轻,可是堪大用啊,点点头,道:“文瓘,你详细的拟个折子上来,朕再看看。”其实杨浩的本意,也就是经商。</p>

随后,众臣又有欺压诸事,一一上奏,早朝完毕,已是巳时末了。</p>

随后几日,是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军粮兵械,众人忙的不可开交。</p>

而这个时候,河东的情况再变!</p>

宋金刚在度索原击败裴寂之后,九月中旬,准备领兵攻打太原。</p>

齐王李元吉得到消息之后大惊,裴寂在度索原失败,使得太原通往关中的路线已经被刘武周截断,那意味着,太原已经成为了一个孤城!虽然太原城高墙厚,守城器械齐全,护城河宽广,而且,城中有足够的粮食,还有两三万的精兵。可是,让李元吉固守孤城,是他不愿意的。天知道,什么时候,会陷落?</p>

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下,太原城的军心不稳,那些可恶的世家大族实在是让人放心不下啊,秀容、寿阳诸县不就是因刘武周的兵锋南下,那些世家大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纷纷投降的么。在这种情况下,李元吉非常的害怕有人出卖自己,毕竟,人心隔肚皮啊,谁知道,这些人中,有谁会暗中倒戈一击,出卖自己呢?</p>

在这种情况下,李元吉认为,太原根本守不下去,所以,必须要另谋出路了。</p>

九月十六日,李元吉召见行军司马刘德威,道:“你和老弱残兵留下来守城,我率领精锐部队出战。”是日夜,李元吉率兵出城,同行的还有他的一大群妻妾,另外还有打好包的家财装载在数十辆马车里,浩浩荡荡的出了城。</p>

</p>

出战还带妻妾?还没等守城的刘德威回过神来,李元吉已经马不停蹄地向南疾驰,直奔长安而去了。</p>

李元吉前脚刚刚出城,刘武周就已兵临城下。当地的土豪薛深事先就和刘武周有联系,准备投靠他。当刘武周兵进太原之后,他趁城中人心不稳,军心散漫之际,率领家族子弟打开了太原的城门,迎接刘武周军进城,刘德威措不及防,只能领着剩下的那些老弱残兵乖乖地缴械投降。并州就此陷落。</p>

而此时的李元吉正在通往长安的路上一路狂奔。这一路上,可谓艰辛万分,李元吉多次遭到了定杨军的阻击。每当这个时候,李元吉如惊弓之鸟一般,派出一部分的军队前去阻击,而自己则带着娇妻美妾、金银珠宝狼狈逃窜。就这样,他到达长安的时候,娇妻美妾、金银珠宝倒是没少,不过他的士卒已经不足一千人了,其他的士兵,或战死或投降或是失散了。</p>

李唐立国的根基,有着精锐部队数万,存粮足以支持十年的太原陷落。放眼李唐占据的地盘,无论丢了哪块地方都不会像并州这样让他心痛!这让李渊大为震怒,他当即召集臣下议事,这件事,必须要有一个承担罪责的人。</p>

要让谁来承担呢?李元吉吗?不行,他毕竟是齐王、堂堂大唐王朝的四皇子,治他的罪就是在扇李渊自己的耳光,也无异于是在承认自己用人不当。窦诞呢?也不行,他是外戚兼驸马,拿他治罪势必引发许多皇室成员的反抗情绪,而且政治影响也不好,副作用太大。</p>

既然他们都不行,那就只剩下一个人了。</p>

宇文歆,听说榆次也是他丢的。</p>

面色铁青、极度愤怒的李渊道:“元吉幼弱(这一年虚岁十七),缺乏治理政事的经验,所以才派窦诞和宇文歆去辅佐他。没想到晋阳这个强兵数万、食支十年的龙兴之地竟然被他们一朝舍弃!听说是宇文歆出的主意,我准备把他斩了,灭他的三族!”</p>

群臣凛然,均是惶惶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去捋老虎须,众人均是不敢回话应答。</p>

他们都很清楚,皇帝是想抓宇文歆当替罪羊,可这么做必将寒了满朝文武和天下人的心,实在不是高明的做法。所以,礼部尚书,时任太子詹事的老臣李纲站了出来,据理力争道:“齐王年少骄逸,可窦诞不但从未规劝,而且替他遮盖掩饰,导致士民怨愤,今日之败,罪在窦诞。宇文歆屡屡劝谏,齐王概不接受,这些事都有奏疏在案,宇文歆是一个忠臣,岂能杀他?”</p>

李渊很是无奈,他沉默半响,知道李纲说的是实话,也明白他的想法,看来,是谁也动不得啊。</p>

他叹了叹气,对李纲说道:“元吉自己不学好,不是两个辅臣所能管教的。多亏爱卿提醒,朕这才没有滥杀无辜啊!”</p>

正当李渊为丢弃太原而郁闷的时候,九月下旬,也就是清河还在整顿兵马,准备夺取山东、恒山郡的同时,刘武周再有异动。</p>

刘武周占领太原后,即命悍将宋金刚乘胜南下,迅速攻克了晋州,俘虏了唐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后刘弘基杀了守卫,逃回了李唐。随后,宋金刚又进逼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攻陷了龙门(今山西河津市)。</p>

在这种情况下,李唐在河东的土地,几乎丢失了大半,长安的门户已经豁然洞开。接下来,宋金刚只要一步跨过黄河,兵锋就可直指长安。</p>

李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忧虑和张惶,以前,在面对西秦薛氏的时候,李渊都没有这般的惊慌,毕竟,太原,可是自己的根基啊。</p>

该怎么办呢?放弃河东,固守关中?</p>

正在李渊为此而忧虑的时候,河东战场上,身为唐晋州道行军总管的裴寂却消极怯战、毫无将帅之略,根本无力抵挡宋金刚的兵锋,只能一味退缩,坚壁清野。他不断下令催促虞州(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和泰州(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等少数几座未被占领的城池烧毁城邑外围的所有村落、以及所有的粮草和物资,然后把百姓驱赶入城。</p>

这样的做法无疑在自毁长城。</p>

裴寂的做法很快引起了河东百姓的惊恐和怨恨,一时间民间骚然,人人欲反。不久,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吕崇茂聚众起兵,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裴寂出兵攻击,反而被吕崇茂打败。</p>

河东的形势岌岌可危。李渊只好再命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汇集大军援救河东。</p>

可是这个时候,占据河东郡治所蒲坂的王行本因为独孤怀恩的北上,压力大减,如今王行本眼见刘武周大兵南下,而唐军力不能支,顿时喜出望外,立刻派人联络刘武周,与宋金刚部遥相呼应。唐军的形势更为险恶,关中人心惶惶。</p>

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必须要快速的做出决定了,究竟该怎么办?</p>

当然,按李渊的性格,是绝对不愿意放弃河东的,放弃了河东,就意味着关中随时会受到刘武周的攻击。他在朝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看看朝堂上有多少人对目前的战局有信心,有多少人还对他建立的唐王朝有信心,然而,从臣下的反应来看,殊为不妙,有许多大臣都赞同他的建议,那就是先放弃河东,凭借黄河天险固守关中,然后再作他图。</p>

当然,在此之前,老谋深算的李渊也做出了安排,就像当年,在霍邑一样。</p>

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坚决谏止放弃河东的愚蠢行为。这个人就是李世民。</p>

他在奏折中说道:“太原是帝业的发祥地,国家的根本所在,而河东物产丰饶、民众富庶,是京师的资源供应地,如果一举将其抛弃,臣窃感愤恨!请拨给臣精兵三万,必能平定刘武周,克复汾晋。”</p>

李渊虽然并不想启用李世民,可是他知道,无论他想不想,在这个时候,裴寂是无法击败刘武周的,他已经没有同刘武周交战的勇气!放眼整个李唐,恐怕只有他了。</p>

再度将那份奏折看了一遍,李渊终于下定了决心。(未完待续)</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