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末红衫军> 第一章 向日照而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向日照而动(1 / 2)

 崇祯五年十月,朱大志带着一些顽劣的俘虏与部分缴获以及大量的金银赴北京汇报工作,十月下旬经过兵部的认可,口头嘉奖了临清军在莱州战役中的表现,准许残破不堪的临清军返回驻地休整。

临清军主力在王树正的带领下从罗山寨撤回临清,再也不管那登州城下的打生打死,正式宣临清军从登莱战役脱身,前线大营由赵大云接收,他带着一个不满员的游骑兵驻守,日常的工作就是支上一些大锅熬粥,收拾因为登州大战而逃难的百姓来吃饭,然后就收编了这些百姓干活,老弱百姓搬土和泥,壮实点的就去扛木头,赵大云押着近五百战俘在此地修路营建,等着路修的差不多就会把这边的营寨拆了运到罗山寨支持那边的营房搭建。

各个小营盘也是如此的安排,为罗山寨的建设出工出力。

此刻的罗山寨已经不是一个小土匪营寨,而是成为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大型堡垒,分为山上和山下两个部分,山下主要就是校场和隐蔽在山坳中的军营,而不怎么高的山上的建筑多是仓库与永久性堡垒,临清军的伤兵也都在山上修养。通往罗山寨的道路也被拓宽,分为东西两条路,东边就是通往登莱大道的部分,西路是

四周的百姓也不以为这是土匪,纷纷前来寻找工作,和那些战俘们一起辛苦地经营着这个山里的大营盘。

虽说此地一无是处,而且人迹罕至,就算是当土匪也别想养活好自己,更别提官府对于此地的管理了,在此屯军其实就是个浪费钱粮的活动,不会得到什么收益,但是张元彪却执意在此保留巨大的营寨,还驱使那些战俘加紧营造,手下的军官们也不知可否,自家大人文曲星下凡,这么要求下来,就跟着在此经营吧。

张元彪虽然知道这里的地理位置较差,也不会有什么收益,但是他打算依托这个罗山寨控制周遭的地域,毕竟此地距离登莱大道只有区区三十五里的路途,最近一直在维护道路,从这个山寨出发,两日就能抵达莱州城或者登州城,此二地在登莱战役结束后跟白地差不都,都是明政府的控制真空地区,下一步开展航海活动,从登莱二府收罗人手和补充物资最是方便不过,而且罗山寨这边的墓地也需要祭奠,这边环境那么好,当个烈士陵园不错,否则下一步搞航海事业,不能把阵亡的人再往随官屯或者临清拉,那太麻烦了。

再说到那些夷人雇佣兵,自打被张元彪换回来以后,张元彪就派出了其中的几个人去澳门向教会解释最近登州的事情,其余的人就与这位明国的将军再次签订了合同,他们会作为水手为临清军服务,享受游骑兵的待遇,每月的薪水也能达到三两银子,算是不错的待遇。

这些水手都是不愿意在海上熬生活被教会招募送到登州的,按照孙元化的设想,这些西方来的战士可以传授火器战法,编练新军,其中虽有懂得铸炮放炮的技术型夷人,也有一些欧洲战场上活下来的军官老兵,但是大多数的夷人都是不识字的水手和破产小商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