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全球三国> 第二十三节 印第安之王(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节 印第安之王(一)(1 / 2)

 帝国律规定,非皇子皇孙不得为王,即异姓不得为王。

皇帝说是为大家好,异姓称王,保不准落下个如汉初诸异姓王的悲惨遭遇,大家是理解的。

当王了,可南面称孤,招忌太大,皇帝不想屠戮功臣,大家各退一步,不为王,皇帝保诸人荣华富贵无穷。

里面有两个特例,一是曹操,被封为北魏郡王,他于促进国家统一立下巨大的功勋,至今旧魏国的重臣大将还在军政两界叱咤风云,因此封了郡王。

另一个是张昭,字子布,封为北边郡王,他在帝国还不是帝国的时侯,就已经为皇帝效劳,执政达十数年,之后任首辅,又干了十年,可以说,整个帝国的基础是他一手打下的。

子民们算是看透了皇帝的为人,巨懒无比,张昭对皇帝忠心不二,老老实实地做事,为帝国的壮大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两人虽为郡王,比亲王低一阶,却食亲王双俸,可不向任何人行礼,帝后见之都要呼先生,礼聘为资政,可听调不听宣、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各进九锡,这种礼遇是任何大臣都不再有了,顶多是尚方宝剑、王命旗牌之类,官身移走即收回,差得远了。

但在帝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人被称王,虽没有正式晋封,但人们习惯性地称他为王,印第安之王!

让我们将大钟时间拨回那一次可怕风暴后。

阿拉斯加西南部海岸,怪石嶙峋,海浪终年凶猛拍打着它,“哗”的一声卷起千堆雪,把一只奇特的圆形救生艇打到了岸边。

全橡胶的救生艇。印有帝国的青龙,它的顶门被打开,两名大汉东倒西歪地相互搀扶着爬出来,倒在艇旁喘大气,还干呕了好一阵。

他们正是死里逃生地甘宁和王越,凭借着特制的救生艇。当他们的座船被狂暴的北太平洋风暴翻过来时,他们总算逃生了。

可是他们的状况并不好,一个脸似黄蜡,浑身颤抖;另一个脸色苍白得似个吸血鬼.

小小的救生艇里,被风浪把他们象烙饼一般翻来覆去。救生艇凭着良好地稳性,一次次摆正。如同你在瓶子里倒上水,然后你猛摇。试试人在里面如何受得了!

嗯,就象大家在酒吧里看调酒师调鸡尾酒时上上下下地摇,冰块就在里面叮叮当当地响。这冰块就是人吧。

而且,这个过程长达五天!

呆在不能睡觉,得时刻不停地往外排水,不能完全密闭,否则人会憋死,海水照样从细小的通气孔喷出来,人在里面用手压泵,通过特制的管道往外排水,日夜不停。累得够呛。

两人干了这么几天。不停地泵水,以致于日后都见不得水泵。一见到水泵,就有一种冲动想去打烂它!

甘宁是个老航海了,当时部队改制,他出掌海军陆战队老总,任期后继续留在陆战队里干革命,担任顾问,一直冲锋陷阵在第一线,风里来浪里去,什么风暴没见识过?南海的台风、印度洋上波涛涌,甚至连好望角的滋味也试过,在暴风中见过南半球地南十字星,可是没有白令海这么生猛!

(好望角,非洲的最南端,那里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两洋狗咬狗,加上南极来地海水也来凑热闹,风雨云雾变幻莫定,帝国也畏之三分,在苏伊士运河没开通前,实际从亚洲的海船可以绕道好望角到直接到欧洲,但这条航线始终没有开通)。

呆在救生艇里任大自然施加淫威,他和王越先把胃清空吐光,把苦胆水都吐出来了,王越比他更不堪,到最后吐无可吐,竟被风浪颠弄到他吐血!

两人重见天日,再无一丝力气,手抖抖,想取出一些参剂来提气回神,竟连这些简单地动作也办不到。

海风劲吹,阳光刺眼,正在无助之时,听见马蹄响起。

恍惚中,两人见到一位靓丽年轻的扎了一堆小辫子的少女带着一身地光环向他们驰来……

等他们重新清醒的时侯,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躺在一堆舒适的皮毛中,异样的屋内装饰令他们一下子明白过来,印第安人救了他们。

环顾四周,首先惊喜的是他们的装备及物资都堆在屋内,一个眉清目秀的印第安男童蹲在燃点着吊罐的火堆旁边照料,一阵米粥地清香传遍了屋子。

看来印第安人很聪明,他们搜出了甘宁地米袋就懂得用米来煲粥,那可是上好的大米。

男童见他们醒来,就说:

甘宁说:“谢谢你救了我们,这是哪儿呀?”

大家鸡同鸭讲眼碌碌,男童见说不通,也不多废话,舀粥放在木碗里给他们吃。

粥熬得不错,还真是饿惨了,吃起来十分香甜。

吃过粥,再次沉入了梦乡中。底子不错,而且带有好药,这里又要感谢皇帝的慷慨,最好的药料被制成成药后,赐给臣下,药效十足!

如此过得一天,精神好了许多,再不象初来时那种奄奄一息的悲惨模样。

还是吃粥,不过加了海鸟蛋,补补身子。

男童照料着他们,男童乌溜溜的眼睛看上去很纯朴聪慧,讨人喜欢,令到甘王两人稍稍放下心来,至少,养出这样可爱孩子的家庭应该很阳光吧。

语言不通不是个问题,甘宁与王越有了精神之后,就着手解决语言问题。

由于他们的东西都在。他们取出了一本鲜艳的硅分子质地的画册,名字非常雷,叫做《如何与外星人对话》!

里面印着各种事件,例如一头牛,甘宁指给男童念“牛”,男童很聪明。就说“克特罗”,好,甘宁就注谐音或者拼音上去,因此他明白印第安人把牛叫做“克特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