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全球三国> 第七节 经营北方江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节 经营北方江海(1 / 2)

 城,取名为同江。

他不断出击,他的力量迅速消耗掉了,不是人为,乃是天时。再怎么小心也不行,恶劣天气中冻死了差不多二百人,失踪过一百人,严重冻伤者也过一百人,兵士们的冻疮越发严重,人人俱有,从将军到小兵一个不拉下,无力发动新的攻击。

同来的狗和马被朱凌打发回去搬运物资,往双城镇去时带着自己的伤员、俘来的女人,回同江镇时带着物资,来回跑,它们跑了腿,拖伤了皮毛,到最后已经不敷使用,显得非常暴燥,甚至发生了狗与马打架事件,狗们很聪明,它们不敢惹人,就去咬马,马也不甘示弱,用蹄子猛踩,闹成一团。

天气寒冷,道路艰难,再加上不听话的狗和马,押运的军士显得很疲劳。

这也是人力畜力的缺点,不能持久,相形之下,新出现的机械交通工具虽然还不尽人意,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能力来。

参谋来问朱凌下一步的指示,朱凌道:“不打了,大家打扑克去!”军部的指令有不能把军力使用到难以忍受的地步,所以朱凌着大家回营房睡懒觉。

还真的打起了扑克来,由于天寒地冻,设施不全,操练都成问题,还要养伤。朱凌宣布让军队休整,在军中举办“拖拉机大赛”、棋类大赛,胜者可得烧酒或者葡萄酒的奖励,败者则出营房去照料马匹和狗狗、铲雪清路什么的。(嗯,在同江镇军营中有小小的军人合作社买卖东西,可是酒类是属于管制的,有钱也买不到)

前线渐渐陷入沉寂是因为冬天过去,春天来了。

世人都说春天好,对于军队则是个大麻烦,春日融雪,道路泥泞一片,同江镇地处两江交汇的平原,湿地连片,周围成为了大泥潭,把朱凌的人给困住了,所幸同江镇地势高,才没被淹没在泥浆里。

雪融完了,又到了春雨连绵,当时雨量充沛,老天爷就象刚出水衣服般狂拧水下来。军佬愁眉苦脸,呆在营房里发霉,他们早就养好了身体可是却无法出去杀人。物资匮乏,吃了一冬的鹿肉让大家都火气上升,茶也差不多喝光了。

朱凌正在郁闷,军士报来本国船只开到,有物资前来接济。

同江镇的镇址不是随便乱选的,是先前帝国的好些商人在当地住下来,名义上收购皮毛和贩运帝国制产品,所得利润非常薄,他们也不在乎,当地土人很喜欢他们,哪知他竟然是帝国特务刺探情报的!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等情况。选出来的地方,方便停靠,又无水淹,已经修了个简单码头,让船只靠上了岸。

到来的是小蒸汽机船,圆形艇底设计,虎头虎脑,船小马力却大(相对于风帆船),小小的身板,后面拖了一长串的拖船在江中心航行着,慢吞吞地靠过来。

这些船有多级,排水量为3040、50:.用火车运输光光的船身,到双城镇后再舾装(装船上的设施)下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想造船,须得在双城镇建起船厂,什么都要一步一步来,既费时又耗力。而现在就不同了,后方实力强大、经验丰富的造船厂轻而易举造了出来,用火车运去江边,经济效益是极明显的。

打仗打的是后勤,千里之外转运物资,你要把物资运到塞外,用以前的方法,决不可持久!让我们来数字化一下,以另一平行空间为例,公元1875年5,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筹集了四千万斤(约2吨)粮食,用5000辆大车,5500头的驴有29000的骆驼逐步运到前线。这里还不计人畜的吃用,给的工钱。

当时打仗不惜一切代价,然而打胜之后,还能够这样吗?

要是你驻军在前线,多年都是这样运送物资,耗费巨大,根本不可能支持下去!也就是当时为什么中原王朝即使能够一时在边疆得逞,然而在外族持续的进攻下,最终还是要后撤的原理。原因无它,后勤和财政支持不上了。蒙古能够横扫列国,其对后勤的依赖小是个关键!米帝军为什么能这么强大?后勤补力能力强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帝战斗意志向1950年的pl

蒸汽机时代对于解决后勤问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象帝国这些拖船,能够拖动100到300:(700km水程),只:|以往返,现在帝国已经有60列拖船队在江上跑(每条动力船手),2w吨的货物两星期运完!即使再拉长水程也是小事一桩。

这也是皇帝为什么要等四十年,耐心等到蒸汽机出来了,他才陆续对外国发动战争,他一击成功之后,物资源源运上,战略的格局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帝后勤的成本低啊!

没有蒸汽机,你顶硬上,对边疆地区大举用兵,多年用兵,而且还能够守得住?得!

的军队吃糠么?

接下来几天,物资不断运来,这回除了军用物资和食物,还有机器零件、煤炭、水泥、大炮、生活用品等等,想得很周到,连砖头之类的建材都运了一船接一船。

弟兄们冒雨搭起了更多的仓库,用火烤干地面,还建起了从仓库到码头之间的长廊,当起搬运工把船上物资运到仓库。

春雨渐渐平息,接下来弟兄们又转职当了建筑工,在工程师的指挥下,搭建房屋。

不久后,三千名帝国子民服军役,到来帮助进行基建,他们建造营房,仓库、堡垒、扩展道路、码头、排水、下水道,修建各处的桥梁、防波堤……

不做就不做,一做就要做好,做得漂亮,用水泥固化地面,甚至连花坛都留了地皮出来。如此一来,是在地上铺钱,没有足够的经济,也就难以支持这样的基础建设。

到处都有脚手架,大兴土木,除了木屋,更奢侈的两层砖房建起来了,象医院肯定是的,当中最完善的地方居然是……产房!

我们知道,北方寒冷,生养不易,帝国就在产房上落足功夫,可想而知,当冰天雪地的时候,外族的妇婴在寒冷中挣扎,而同江镇的产房内却是春意盈然,双层砖的墙!双层的玻璃窗!暖气!温言和蔼的医生和护士!甚至连产妇和婴儿的伙食都包起来!这样的福利,是整个帝国子民阶层都能免费享受的!

还有迎宾馆、四通八达的中心供暖系统开始建立,管道都包好,以迎接下一次严寒的冬天。

我们帝国实施的是素质教育,除了读好圣贤书,学堂还教授大家做木工、泥水工、农夫、机械工、牧人、花匠、捕鱼等等,子民们养家糊口、构建工程、杀人放火样样俱通,所以大家做得还真不赖。

就在本师七千人的后继部队到来之前,在同江镇当泥水佬的三千先头部队在朱凌的一声令下,放下手中工具,拿起兵器开拨,坐船沿黑龙江去清剿土著。

他们前脚走,后继部队后脚上岸,迎接他们的居然只有十个伤病军士,气得后继部队破口大骂先头部队大大的狡猾,吃了肉还喝汤,想把功劳全占了。而他们,只好接过各种工具,干起泥水佬的工作,还得负担起警戒的重任,至多只能分出一半去杀人。

最终,一百户长期定居者到来落户,选出镇长,同江镇正式建埠。

当年到来的定居者即发大财,他们相中最好的地皮做自已的宅地,他们的妻妾大部分被军队雇用帮助扫地搞卫生、洗衣,现在军队缺人手到就算是一条腿的人都有他的位置!经营商店,倒卖土著妇女,所有的男户主,不约而同,全部成为渔夫,他们订购了小蒸汽机船,去黑龙江捕鱼。

啊哈!六七月间黑龙江的鱼成熟到同江一带繁殖来者!

鱼,素称“淡水鱼之王”,是世界稀有鱼类之一。个大修长,通体无鳞,肉肥嫩鲜美,营养丰富。烹饪方法:肉以清炖,生最佳,红焖、炒鱼片、溜鱼段亦鲜嫩适口。其肚、肠、筋、皮、唇均可烧、靠、蒸、炒,“龙鱼肚”、“红烧龙鱼唇”驰誊省内外。鱼籽呈灰绿色,状如黄豆粒,“生拌鱼籽”色、味、香、形俱佳,营养价值极高,七粒可顶一个鸡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