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玄幻魔法>大唐剑神> 第一百一十三章 静斋之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三章 静斋之行(2 / 2)

“斋主知我?”宋凌云奇道。

“以如此年纪就进军天道,除了是小徒口中的剑神,自是别无他人。”梵清惠淡淡道。

“大师何人?”宋凌云再问道。

大师比施主早到一天,大师说施主近日必到静斋,特来与你相会。请施主跟贫尼来。到时自知。”说罢,不待宋凌云回答,掉头领路前行。

宋凌云糊涂起来,不知道这避于尘世的静斋中,又何来什么大师。莫非是静斋硕果仅存的先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此人必是自已在山门前感应到的高人。

既然梵清惠不愿提前告之,宋凌云遂也不再言语,随着她由主殿旁的碎石小路,往后山走去。左方传来奇怪地嗡嗡声。宋凌云看去,原来是个养蜂场。

左转右折。总见不到第四个人。

不片晌宋凌云随着梵清惠经过一个大茶园,香气袭人而至,地势豁然开阔。山崖尽处,一个小亭在一方突出的危岩处,险峻非常,此刻只见亭顶,看不到亭内的情况。

亭子下临无极深渊,对面峰岭磋,险崖斧削而立,际此仲夏时节。翠色苍浪,山花绽放,宛若人间仙境。

左侧远方俨如犬牙陡立的峰峦处,一道飞瀑破岩而出,倾泻数百丈。奔流震耳,水瀑到了山下形成蜿蜒而去的河溪。奇花异树,夹溪傲立,又另有一番胜景。

梵清惠忽然停步,虽然这里地景色让宋凌云看得目眩神迷,却也恰当好处的停了下来,让梵清惠略微意外了一番。

梵清惠柔声道:“大师就在亭内,宋施主请过去见他吧!恕贫尼失陪了。”

宋凌云依着听雨亭的方向,穿过一片竹林后,蓦然置身于后崖边缘处,群峰环伺脚底,峰峦间雾气氤氮,在淡蓝的天幕下,让人几不知人间何世。在突出崖边孤岩上的听雨亭处,一名须发全白地老僧枯坐于蒲团上。

老僧的面前放着一块石碑,正以指代笔,心无旁地在石碑上撰写着。

竟然是那位曾经在少室山脚下以无上佛法帮自已压制伤势的老僧。

他虽没有抬头,却似已知宋凌云地来意,轻轻道:“贵客远来,请稍待片刻。”

老僧能提前预知宋凌云会至此,能知宋凌云来意也便不足为奇了。

宋凌云想起当日相遇的情景,直觉老僧行事随性而至,又高深莫测,遂大步走去,少有的拱手一揖道:“宋凌云谢大师救命之恩,敢问大师如何称呼?”

如果当日没有老僧帮助压制伤势,宋凌云就无法撑到得到和氏壁,所以救命之恩并没有错。于抬眼看了宋凌云一眼,答道。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宋凌云不禁吃惊道。三祖僧璨是禅宗最为神秘的人物。根据后世《传灯录》与《续高僧传》的记载,提出有关三祖僧璨与四祖道信之间的授受事迹,再作研究的参考。如云:“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未出家)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师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公元五九二年),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来礼师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师曰:谁缚汝。曰:无人缚。师曰:何更求解脱?信于言下大悟。服勤九载,后于吉州受戒,待奉尤谨。师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钵偈曰: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师又曰?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优游三载,却旋旧址,逾月,士民奔趋,大设檀供,师为四众广说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即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六六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也。”

宋凌云心下转过这么一段文字,宋凌云前生曾往少林挑战,得以观遍少林藏经阁,除了易经,洗髓二经,少林多数经文他都看过。

也就是说根据史料记载,三祖僧璨大师此时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但是现在僧璨大师却活生生出现在自已的面前,又是怎么一回事?

眼前地事实证明历史的记录永远都是缺失的,谁也无法真正知道几百乃至几千年前发生的事?

单从以指代笔在石碑上撰写这一点来看,就足以使宋凌云相信眼前之人是僧璨大师,以指碎石容易,但要恰当好处的在石碑上留下刻痕,没有圆转自如地化劲是绝难办到的,就算是宋凌云也没有十足地把握做到象僧璨大师这样,每一个字的深浅没有任何出

僧璨大师自从抬头看了一眼宋凌云后,就再也没有抬过头,他的全部心神都放在了撰写碑文上面。

碑文是用一种不常见的文字天竺梵文撰写的,宋凌云知僧璨大师此时定然是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境界,那是一种比禅定更高层次的境界,整个人彻底回归自然的契合境界。

于是乎宋凌云也便在一旁默默的看着,僧璨大师撰写的正是他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信心铭》: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c,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