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袁阀> 1潜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潜龙(2 / 2)

明朝时期的中国,仍旧是大一统的局面,朱元璋统一帝国之后,撤消丞相一职,又大开杀戒,几乎将开国功臣斩尽杀绝,此外又开设了锦衣卫,监视大臣及百姓言行,封建皇权在他的手中发展到一个新的巅峰。

在朱元璋的一系列举措之下,明朝几乎发展成了他的家天下,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再也没有权势能与皇帝抗衡的大臣,这不能归咎于朱元璋个人,应该说是制度的弊端,已经实行了一千五百余年的大一统式封建专制逐渐走到了尽头。

明朝在重修长城一事上最下工夫,这也说明明朝抵御外族的能力最低,在朱元璋的影响之下,明朝后来的皇帝都只专心内斗,不思进取,明朝的世界影响力也随之下降,中华帝国的疆域也降到一个低谷。

清朝由女真族建立,这也是少数民族第二次统一中国,而大清王朝中最雄才大略的皇帝当属康熙帝。康熙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文治武功皆很出色的皇帝。

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使耕地的面积迅速扩大,粮食产量有所提高,经济作物也被广泛种植,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康熙又平定准噶尔叛乱,将西藏、新疆和台湾牢牢纳入中国版图,又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有效抵抗了沙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

康熙时期是中华帝国的又一个顶峰,但是由于故步自封和闭关锁国,中国已经跟不上世界发展的脚步,近两千年的大帝国在最后的回光返照中走向没落。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雍正时期,君主集权达到最高峰。雍正的即位过程可谓将中国古代的皇子夺权斗争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即位之后,规定以后的皇帝必须把继承人的名字写成诏书封存,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皇室继承人纷争的问题。雍正又设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雍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正是由于他的拨乱反正,才使得康熙的一些有效政策得以延续,也使得康熙开创出的盛世局面得以延续。

雍正之子乾隆是“康乾盛世”的收官者。乾隆在位六十年,前期,他政治颇为清明,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将“康乾盛世”局面推向了顶峰。

到了执政后期,乾隆开始穷兵黩武,将清政府积累下来的上百年家底挥霍一空,对外又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进一步耽误了中国与世界的同步发展,时有英国人形容清朝为“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从这种意义上讲,乾隆也是整个中华帝国的收官者。……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直言不讳地说:西方之所以长久以来对中国心存疑虑,就是因为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统一”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地方政权就再也没有办法在政治上与中央相抗衡,无论是后世的哪一个封建君主,争取统一或者维护统一都是他没法抵挡的诱惑,也是他无法摆脱的宿命。一国不容二主的观念在这块土地上是如此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中国人的民族基因,也是中华文明历久而弥新,中华民族能够傲立世界的真正原因。

所以我们故事的主角袁熙也注定走上了和先辈们一样的统一道路,注定血腥暴力辉煌。

而大晋太宗宣武帝,袁熙的征途,始自这样几段对话。

那一年是188年,洛阳,袁府。

袁熙挥手让侍女们离开,回顾许褚道:“仲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你知道为什么用鹿来形容江山吗?”

许褚很不好意思,扭捏道:“公子,我哪儿有你读的书多呀。我想,鹿是一种很温驯的动物,谁的力量大谁就可以得到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褚这个憨憨的话也没毛病,成王败寇罢了。

袁熙颔首道:“不错,说得挺好嘛。方今皇帝横征暴敛,天下大乱,连年征伐,惹得狼烟四起。而且经过黄巾之乱后,地方军阀势力已经尾大甩不掉,估计数年之后,天下将再次掀起新的征伐。”

淳于琼道:“二公子,像刚才说的那些草头王都是些什么东西,谁有本初那样非凡的号召力?要让他们得了天下,那才是笑话呢。”说话的这位淳于琼,是袁绍的至交好友,也是袁绍的私交宠臣。

袁熙接着说道:“记得好像是孔子说过: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看看今天的世道,我都替当今皇帝难过,当初世祖光武帝刘秀励精图治,轻徭薄赋,造就了一个繁华世界,没有想到,到了现在的今天,最近几代皇帝就把这个大好江山给糟蹋得不成样子。”

这时,只听到后面有人哈哈大笑:“错了,是有马者居之。光武帝打下来的江山不是靠德,还是靠实力。”马代表着军队,古时候司马就是掌管军队之职。

三人不禁惊愕,原来是许攸,许子远,也是袁绍的心腹幕僚,来人走到三人面前,深深地一揖,满脸的笑容将他那双小眼挤成了一条线:“各位有礼了,想听听我的马论吗?”

淳于琼不耐烦说道:“你这厮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想搞什么名堂?有话快说!”

许攸笑容更加灿烂:“我肯定不会背后放箭,因为我只会牵马,不用费心了。我们言归正传,知道为什么得马者得天下吗?”他边说话边从身后掏出一尊雕花银酒壶,仰起脖子喝了一口。

看到淳于琼脸现怒色正欲张嘴,许攸他不及将酒全部咽下就赶忙说话:“昔日赵武灵王尚胡服骑射,赵国遂成为一时霸主;秦穆公拜马贩孟明、白乙乞为将,遂成就秦朝春秋霸业;汉武帝西征求马,由此拓展了万里疆土。这些明君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懂马和善于用马。有了马就可以驰骋千里,攻城略地,成就英雄功业,和有德者扯不上关系。孔夫子有德,然平素接触不到马,周游列国时不过坐了一辆驴车,只能坐在那里读书写字讲课和空发议论,所以他做官不会长久。”

袁熙看到他在那里牵强附会,嘴角不禁露出了微笑。袁熙随即安排许攸上坐,将两只酒樽里斟满了酒,说道:“世叔,来,先给你压压惊。不过看你的神情,与往日也没有什么不同呢。”

许攸将酒一饮而尽,他向袁熙眨眨眼道:“二公子,当濮阳令又有多少趣味?还来到洛阳好,可以多想想事情,强似在外面吵吵嚷嚷。现在又多了你和酒菜,不是神仙过的日子吗?哈哈。”

笑过,他话锋忽然一转接着说道,“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在想袁公。”袁熙的老爹袁绍也在濮阳做过官,所以许攸有在濮阳从政的履历,就说明这是袁家的人,袁家四世三公,桃李满天下可不是白给的。

袁熙很惊奇:“世叔你原来与家父朝夕见面,难道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想透吗?”

许攸慢慢说道:“我在琢磨袁公走的几步棋。几年前袁公在京师遭十常侍猜忌,他谋策出外,积极避祸;任濮阳留守后,全力翦除盗贼,安民靖边,把濮阳营造成自己扎实的根据地。这和皇帝的初衷大相径庭,皇帝原想让十常侍制衡袁家,当时未必安了什么好心,没想到袁公反为其用。然后,袁公开始默默地充实死士,这件事上二公子你也有功。二公子,你上有兄下有弟,袁公独带你来洛阳,肯定看上了你胸有大志和才智无双。袁公素有宽仁待人和任性率真的美名,给别人的印象是他心机不深,然从这些事情看来,能说袁公没有谋略和异志吗?”确实袁绍其实没有历史上那样草包,其实还是很有一套的,唐高祖李渊不也是如此做作过吗。

袁熙听后默默不语,许攸的分析应该是有道理的。当初汉灵帝敕命袁绍为濮阳留守时,父亲袁绍曾经悄悄对袁熙说:“濮阳是我袁家渗透河北的绝佳跳板,现在由我留守,难道不是天意吗?”其喜悦之色跃然脸上。

许攸又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二公子,根据我的观察,你的潜力还在袁公之上呢。别的不说,仅推心置腹让人愿效死力这一点常人就不能和你相比,更别说二公子你才智无双和临机善断的本事了。”

袁熙并未答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庭院中落日的余晖,不知道在作何想法。而淳于琼则听了许攸的话眼珠子乱转。至于许褚嘛,唯公子是从就是了。

而就是,许攸和淳于琼的存在,袁熙的康庄大道更加坦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