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十六章 死神的风笛-第二十章 桥(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死神的风笛-第二十章 桥(3)(2 / 2)

轰炸过程中仅有两架德国攻击机被英军的地面火力击落,还有不少攻击机和轰炸机吃了一些英国人的子弹,不过只要不伤到要害部位,它们的机翼或者机身上多几排弹孔几乎不会影响到正常飞行。由于是低空水平轰炸和扫射,被击落飞机上的德国飞行员由于来不及跳伞而直接阵亡,他们也是大战中牺牲的第132和133位德国飞行员。

在整个空袭过程中,许多雷丁镇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加里斯中校先前的命令,第1空降团的伞兵们占据了一些民居,并将里面的居民锁进地下室或者其他房间里。许多居民还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军队正在驱赶这里的德军,而自己很快就会获救,可惜事实是英军步兵惨遭德国空军蹂躏。

鉴于这时的局面,德军将第二波空降部队的降落地点从福丁河大桥西侧的平地改为东侧的丘陵地带,第1空降团的加里斯中校命令自己的士兵在那里点燃了彩色的指引焰火,空中的运输机群在盘旋了几圈之后将第4空降团的2500名伞兵陆续空投在了那些有指引信号的区域。场面壮观而宏大的大规模伞降第一次在光天化日下展现在世人面前。

“妈妈,快看!”

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说着还用力拽他妈妈的裙角,就在他们右手边的窗外,不远处那些纷纷扬扬的白色降落伞像是一朵朵巨大的蒲公英正在缓缓飘落。

“好了,吉森,那些德国飞机上的德国人和你一样,长着一个脑袋两个眼睛,他们有鼻子有嘴巴,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乖乖呆在这里不要吵好吗?不然外面那些德国人会冲进来把你抓走的!”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盘子,她对于自己儿子发现天外来客般的喊叫已经习以为常了。上午的时候德军伞兵占据了这栋房子,不过对于这里的母子二人来说,幸运的是一个排的德国士兵将他们家当作自己的食堂,他们两个也因此得到比其他居民多一些的自由。由于英军的逼近,伞兵们提前享用了自己的午餐,自然也留下一大堆盘子,此时这栋房子的阁楼和大厅都被布置成射击据点,唯有这个小小的厨房属于小男孩和他的母亲。

小男孩有些不满的嘟其嘴巴,他从旁边搬来一个小凳子并爬上去,然后将自己的下巴搁在窗台上眼巴巴的看着远处,这个梦幻般的场面或许会永远留在他童年的记忆里。

“吉森?”发现自己的儿子一下子安静下来,年轻的妇女扭头看了一眼,她正想夸奖小男孩很乖,却正好瞥见了窗外那些正在降落的德国伞兵。她手里的盘子不知不觉滑落接着哐啷一声在地板上摔得粉碎。

“噢!上帝啊!”妇女用右手捂住自己的嘴巴,生怕自己失声尖叫起来。由于风的缘故,一些准备降落在镇外的伞兵却在下降过程中向桥东的镇区飘来。其中一个伞兵就在距离这对母子十几米处降下并着陆。

“妈妈,他们是天使吗?”天真的小男孩将自己的额头紧紧贴在窗子的玻璃上,那些白色的降落伞看起来的确很美。

“我不知道……我想,他们或许是化身成天使的魔鬼吧!”年轻的妇女说着紧紧将自己的孩子揽在怀里,生怕那些德国伞兵真的冲进来抢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在天上飞!”小男孩美好的梦想恐怕很难实现了,不久之后,作为战败国,英国人被永久禁止制造和使用飞机,未来航空公司的飞机也由德国空军提供和管制。

对于河那边刚刚经历一场浩劫的英军官兵来说,镇子东面仿佛正在下一场大雪,雪下得不大,却足以给这个地方带来一场大雪灾。

“太可怕了!”

一个举着望远镜、头发胡子花白的英国将军看了好几分钟之后才说出这么一句感触,不管是在欧洲、非洲或是亚洲,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令人震惊的场面。在英国陆军中,参加过上个世纪(19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那些殖民地战争的中老年将领占据着军队的中高层,这与德队中的情况也较为相似,就算是以年轻化著称的东普鲁士军团中也不乏佛朗索瓦和马肯森这种年过半百的老将。

出师不利对于一支部队士气的影响非常大,这2万多名从汤顿赶来的英军士兵半夜就被叫醒,人员和装备登车就花了他们好几个小时的时间,从汤顿到这里没有直达的铁路线,他们的火车在路上有辗转了几个小时,官兵们脸上都写着困倦。在遭到德军空袭之后,他们虽然不至于怯战,但心里难免忐忑不安。在他们与福丁镇之间的平地上躺着上千具尸体,雪地上那一个个焦黑的弹坑还在滋滋的冒着热气,被炸断的肢体、血肉模糊的面孔、雪地上那东一块西一块暗红色的东西无一不让人大倒胃口。

“将军,科尔上校请示是继续后撤还是就地等待援军?”

参谋所说的科尔上校是第3加拿大步兵师的师长,连夜前来增援博内茅斯的部队除了这个加拿大师之外,还有一个英国第17步兵师,也称为里瑟步兵师,师长就是这位白胡子老将,两个师由里瑟将军统一指挥。(在历史上的一战中,加拿大和澳新部队很多时候都会充当英军主力的先头部队,投入法国战场的印度殖民军实际上并不多)

“这些加拿大人难道就被几颗炸弹吓怕了吗?”里瑟将军对于科尔的选项里居然没有进攻这一项感到非常不满,不过在对方兵力和武器不明、大批飞机还在附近空域的情况下,里瑟也没有再度进攻的打算,他准备将进攻与否的决定权交给守备司令部。

“部队就地休整,但不得放松对空警戒!通讯兵,替我发报给司令部……”

27日上午10点41分,德国空军的机群完成空投第二波伞兵以及弹药物资的任务并开始返航,雷丁河大桥附近重新归于平静,然而这片平静下酝酿的是更加猛烈的风暴。

第十九章 桥

在统一规格的降落伞拖曳下,一个大块头伞兵的下降速度似乎要比其他人稍微快一点,他落地时屁股结结实实的礅在雪地上,还好冬日的阳光并没有迅速融化地上的积雪,十几厘米厚的雪多少提供了一点缓冲,使得他可怜的屁股不至于一下子摔成几瓣。

大块头的嗓门似乎和他的体积成正比,还没来得及脱下降落伞包,他便用那近似咆哮的声音喊道:

“每个人拿好自己的装备,降落伞留在原地!各连连长负责收拢自己的士兵和附近的空投物资,并尽快向镇里运动!”

“少校,您还好吧!”之前落地的一个伞兵走到大块头旁边并伸出自己的右手准备扶他起来。

“没事!”

大块头这一拉不要紧,那个身材普通的伞兵差点一个踉跄摔倒在地。这个大块头就是第4空降团的希尔兹少校,身高1米89、体重96公斤的肉搏高手,毕业于柏林陆军学院,现年31岁,是一个比较讲究单兵作能能力和小组配合的青年军官。

希尔兹拍拍自己身上的雪,他和士兵们一样戴着m16钢盔,加上方形背囊,从背后看很难看出他是一个少校军官,这也是他比较有个性的一面。

“大家动作迅速一点!”

在将自己从降落伞里解脱出来之后,希尔兹再次大喊起来,周围的士兵听到这种声音并不发怵,不过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行动速度。不多时,一个个整齐的伞兵连队便集结完毕,散落在各处的弹药物资也很快集中起来。

“噢,可怜的孩子!”

看着眼前几辆平时用来装运粮食的马车以及拉车的瘦弱马匹,希尔兹自言自语起来,这种自言自语也随着他的大嗓门传到附近每个人耳朵里,还好伞兵们大都已经习惯了这位毫不拘束的少校。

“少校,很抱歉,这是我们在镇里所能找到的全部运输工具!”加里斯派来接应的伞兵略带歉意的解释道,福丁镇并不是什么富人居住的地方,四个轮子的东西全都要靠马来拉动。

希尔兹大大方方的摆了摆手,“上士,不用紧张!我并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我的士兵在法国的海岸上已经安逸了几十个小时,现在该让他们动动了!”

以福丁河大桥为中心来看的话,通往这座大桥的铁路有三条,一条通往西面的多切斯特,一条通往东北方的南安普敦,还有一条则是向西直达博内茅斯,在和平年代,博内茅斯海滩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因此英国人在这里修建了一条单行轨的铁路。加里斯中校的第1空降团占领这里之后,将这三条铁路靠近福丁河大桥的地段全部破坏,在铁轨被修复之前,无论从那个方向来的火车都只能前进到距离大桥5英里左右的地方。

此时英军计划从南安普敦调来的部队还未全部完成登车,因此大桥东面暂时还不会遭到英军的进攻,在第1空降团部分士兵的帮助下,希尔兹的第4空降团也有充足的时间将这里所有的弹药物资运回福丁镇。

最终,这些牛车只装了很少一部分弹药以及在空降中不幸受伤的几个伞兵,其他弹药物资就只能靠这两千多名伞兵人抬肩扛回去,希尔兹一人就扛了一大箱子弹。在德队中,这样真正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的军官并不多见。

士兵们为了接应第4空降团而进行的焰火表演结束之后,那片丘陵地带只剩下一些空的信号焰火壳,被遗弃的降落伞一个个像是半枯萎的白色花朵,一阵寒风吹过,便又会有几个被吹到远处。

加里斯中校的指挥部设在大桥东侧的铁路小站里,从南安普敦而来的铁路就是从那里分出一支南下前往博内茅斯海滩。从外观上看,这个小站只是伟大的大工业时代一个非常普通的建筑物,站台短小但很干净,候车室是单层的尖顶砖石房,房子不大上面却有座大笨钟样式的钟塔,机械的大钟仍在敬业的运转着。站台上几乎空无一人,冬天和战争都是人们出行的巨大障碍,在站台旁边有几个用沙包垒成的哨位,五、六个德国伞兵正在聊着什么。

从站台向河流上游看去,河畔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座非常古典的城堡式别墅,由于覆盖着白皑皑的积雪,那里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某个童话故事里王子的城堡。不过那里距离大桥太远,战略意义不大,因此加里斯中校并没有派士兵前去占领它。

站在希尔兹面前,加里斯中校要矮上一个头,卡伦的身高则介于两人之间。

“中校,第4空降团2500名士兵现在全部到达,在降落到镇区的部队中有4人腿部受伤、1人手臂骨折,降落在镇外的部队仅有2人扭伤,其余2493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另外我们还带来步枪子弹20万发、机枪子弹15万发、手榴弹8000枚、迫击炮弹800发!”希尔慈的声音在房间里像是惊雷一般,与俄军进行肉搏战的时候,这种声音甚至能够压过以野蛮和粗暴著称的俄国人。在这次空降过程中,大约有一个连的伞兵降落到桥东的镇区,一些人甚至直接砸进居民的房子,降落伞挂在屋顶上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镇里还到处飘扬着白色的降落伞。

“你们来的太及时了!我们真要好好感谢一些空军的兄弟,他们好好替我们教训了一下西面2个英国师,现在英国人还老老实实的呆在那里!”正是由于空军机群适时出现,加里斯预计的第一场战斗被大大推迟了,加上第4空降团和他们带来的弹药物资,福丁河大桥的防御得到很好的加强,加里斯他们在这里多拖延一分钟,登陆部队便能够多运送一批物资上岸。不攻下福丁河大桥,英国人计划中多切斯特到南安普敦的战线就无法形成。

“是啊,我在飞机上也看到了,空军兄弟真是好样的!中校,我们空降团该如何部署?”感谢过德国空军之后,希尔兹便将谈话引入正题,西面的2个英国师虽然伤了点元气,可是数量惊人的英军部队正在陆续赶来,德军空降部队对大桥的防守丝毫不敢怠慢。希尔兹这次带来的弹药单纯的从数量上看非常多,但真正分到每一个士兵手里并没有多少,补给始终是空降作战的一大难题。

“现在我们空降团三个营分别部署在桥西镇区、大桥两侧、桥东镇区,你们团暂时先派一个营到桥西的镇区去,剩下两个营作为预备队留在桥东,你看如何?”由于指挥不统一而失败的战例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因此在登陆作战开始之前,加里斯中校就被任命为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官,出于客套他还是以征询的语气向希尔兹布置任务。

“遵命!”希尔兹毫不含糊的回答道。

上午11点20分,悠扬的风笛声再度从西面传来,捏着总司令部发来的电报,里瑟将军不得不下令他的英国第17步兵师和加拿大科尔步兵师再次整队向福丁镇前进。那张电报上措辞严厉,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大桥的语气充斥在字里行间,至于这里的德军人数,总司令部认为博内茅斯守军预备队遭到大股德国伞兵袭击,占据大桥的伞兵应该不会太多。

当英军阵地上剩余的大炮开火时,心情最为紧张的既不是英军官兵,也不是德军伞兵,而是那些无辜的居民。现年63岁、居住在大桥西侧的布朗夫人这样描绘她的经历:

“我清楚的记得,26日的晚餐我没有忘记向上帝祈求战争早日结束,并祈祷我那两个应召加入陆军部队的儿子平安归来!然而平静在凌晨5、6点的时候就被打破了,从大桥那边传来一阵枪炮声,我从邻居那里得知德国人已经占领了大桥,当时我真的不敢相信。可是就在我吃早餐的时候,几个凶神恶刹的德国兵冲击我家里,还对我说了一大堆我根本听不懂的话。他们的行为实在太粗暴了,也不经过我的同意就将窗户上的玻璃打得粉碎,私自搬动我的家具搭在窗口,还将一挺机枪架在那里。上帝啊!我家居然成为他们的战场!我想阻止他们,结果被他们关进一楼的客房里。上午的时候我一共听到两次激烈的枪炮声,第一次是上午十点多,先是头顶传来令人厌恶的嗡嗡声,然后西面发生成片的爆炸和非常密集的枪声;第二次则是一个小时之后,这次爆炸的声音距离我很近,似乎就发生在镇子里,我当时害怕极了,接着我钻到床铺底下,因为我害怕我的房子会被炸塌。”

在排成10个横队大约5000名步兵向福丁镇推进的过程中,英军用残存的10余门速射炮对镇内进行了持续近20分钟的炮击,大桥西面的镇区大约有1/3的房屋在炮击中倒塌、近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来吧,混蛋们,好好尝尝我们的厉害!”

在一栋英国民居的底层,两个德国机枪手紧紧注视着前方那些晃动的人影,沙发、桌子等家具都被他们推到窗前用来抵御子弹,他们身旁的地上放着整整两箱机枪子弹和好几枚手榴弹,其他机枪火力点也大致是这样的布置。

某栋民居的阁楼上,一个有些孤独的德国伞兵左眼微闭、右眼贴近他步枪上那根5倍瞄准镜,透过这个简单而有效的工具,他能够看清那些斜端着步枪向前小跑的英国步兵面无表情的脸孔。此时英军的队形已经散开,但是10个横队的大致轮廓仍在,在军服的颜色和样式上,加拿大陆军和英格兰步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对于这个经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来说,击毙的是加拿大人还是英国人并不重要,军官是他的第一目标,然后是手持机枪和其他大威力武器的家伙,实在没有其他目标的时候,他才会射杀那些普通的英军士兵。

(关于步枪和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看到的说法多种多样,据说对有经验的狙击手来说,使用配有4倍瞄准镜的毛瑟kar98k狙击枪可射杀400处的目标,若选择6倍瞄准镜则可射杀1000米处的目标,而枪管更长、子弹初速更快的毛瑟1898步枪理应有更远的有效射程,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毛瑟1898的最大有效射程在600-800米之间应该实际一些)

“目标距离,1500米!”一个趴在房顶上的士兵用简易测距仪计算着英军步兵的距离,在这栋房子后面,3门迫击炮和10来个炮手已经做好了准备。

“将炮弹落点定在1200米!”

负责指挥这几门迫击炮的军官命令下达之后,炮手们又对迫击炮进行微调,此时英军炮火仍在射击,不过在炸塌他们面前这栋砖石结构的房子之前,这里的迫击炮和炮手还是安全的,在大桥西侧的镇区,一共还有另外7个这样的迫击炮阵地。

在英军第一波10个横队中,大约有一半是加拿大士兵,这些年轻人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参加一场对他们来说有些莫明其妙的战争,不过以敬业和顽强著称的加拿大军人大都毫无怨言(据说历史上一战最强的5个王牌狙击手有3个是加拿大人,极其意外!),帽沿下面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全都冷漠的看着前方那座在炮击下毫无动静的小镇,视线中那座显眼的钢铁大桥就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大家跟上!很快就要进入对方射程了!”

在第一条横队最右侧,加拿大少尉乔尼大声叮嘱着自己的士兵,大冬天跑上几千米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大口大口呼着热气。这些加拿大人将步枪斜端在胸前,步枪前端的刺刀在阳光下明晃晃一片。

忽然间,乔尼发现从镇子里悄无声息的升起几个黑乎乎的东西,这些东西越升越高,它们的轨迹与普通的炮弹和子弹大不相同,乔尼只见过一种东西有类似的运行轨迹,那就是要塞炮兵以前常用的臼炮,可是那种东西发射的时候会发出非常沉闷的响声,然而这里除了英军火炮射击和炮弹爆炸的声音外什么也没有。

迫击炮算不上新式武器,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是在1904年9─10月由俄国炮兵大尉戈比亚托.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发明的。当时时值日俄战争,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将一种老式的47毫米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有效地杀伤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种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然而直到1914年大战爆发时,各国对迫击炮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并不高,目前除了俄、德、法之外,其他国家的步兵大多没有见过迫击炮。

当那些黑乎乎的东西一头扎进人群并发生爆炸时,乔尼终于明白这是一种不可小视的武器,这种炸弹威力不大,但却能够让人挨了炸还看不到对方踪影。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未让这些加拿大人和英国人陷入大面积的慌乱,看着自己的同伴一个个倒下,他们反而不由的加快前进的步伐。

那些黑色的东西升起的频率要比普通火炮射击快得多,它们一次次在雪地上扬起积雪和泥土,英军前进的步兵队列逐渐出现一个个缺口。英军的火炮仍在嘶吼,但根本无法压制德军的迫击炮。

当乔尼和他的士兵踏进德军机枪和步枪的射程之后,迎面而来的密集子弹让所有人都感到无助,胸口或者头部中弹的士兵由于惯性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姿势:上身后仰的跪倒在地,双手张开有时还会甩出手里的武器,最后整个人正面向下趴倒。腿部以下中弹者的姿势则要简单得多,一个标准的向前鱼跃然后就只要等着医护兵到来了。

“继续前进!”乔尼刚刚迈出下一步,迎面而来的一颗子弹却悄无声息的钻进他的身体,在身体后仰的那一刹那,他的帽子飞了出去,一头柔软的金发由于沾满汗水而紧紧贴着头皮,眼睛失神的望了最后一眼蓝天。双膝跪在雪地上的时候,他感觉地面好柔软,就像是一张舒适的大床,而他就要在这张大床上永远的睡去。

乔尼看到不向自己射击的人,希尔德兰少尉却能看清被自己击中者的每一个动作,他唰啦一声拉动枪栓之后,一颗还残留着几缕硝烟的弹壳从枪里蹦了出来,接着在木质的地板上当当的弹了几下。在重新将下一发子弹送进枪膛之后,希尔德兰开始寻找自己的第417个目标,这位参加过土耳其内战并成功射杀一名土耳其元帅的王牌狙击手,现在是德国乃至全世界的头号杀人机器。

第二十章 桥

1914年德军步兵手里使用的“火鸟”轻机枪,射速和威力远比不上传说中的g-42,但对平地上冲锋的敌军仍然具有可怕的杀伤力。当这种机枪的嘎嘎声响起的时候,总会有几名甚至十几名英军士兵暂时或彻底告别这场战争。

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遮蔽物进行防御,手里只有轻武器的德国伞兵们在尽可能的发挥出巷战的威力。桥西镇区许多房屋靠西一面的厨房、客厅还有卧房里,基本上都有伞兵在向外射击。

在一个由柜子和沙发堆积的窗户前,一挺7.92毫米口径的“火鸟”每隔一两秒就进行一次短射,地板上一片狼藉,有英军炮火震落的灰尘和小沙粒,有士兵们的脚印,还有被砸碎的玻璃,被机枪抛出的子弹壳不断与地板和地板上的子弹壳接触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不一会儿地上就有上百颗黄澄澄的东西,有些还在缓缓滚动,整个房间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英军从外面看这些窗户,就只能看到不时喷出火焰的机枪口,以及德国伞兵们那圆圆的钢盔。

这挺机枪旁边一个窗户则是由两个步枪兵把守,他们将肩膀以上或者小半个身体闪到窗前进行瞄准和射击,接着迅速闪到窗户下或者旁边,在拉动枪栓或装子弹之后,他们又会进行下一次瞄准和射击。这种步枪的射击速度虽然不及机枪,但在具有优秀性能的毛瑟1898步枪和训练有素士兵的共同作用下,准确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

巷战往往是狙击手们的天堂,精锐的德国伞兵部队中拥有不少职业狙击手和准狙击手,像希尔德兰少尉这种参加过土耳其内战非常稀少,大部分狙击手都是在波兰和法国战场锻炼出来的,野战中他们同样能够威胁到敌方的军官、通讯官和士兵。

英军部队的进攻由于中低级军官频频被射杀而变得散乱起来,最先冲入福丁镇的加拿大步兵连中军衔最高的居然只是一个中士副排长,而且这个倒霉的家伙刚刚接过连队指挥权便追随他的长官们而去,结果剩下的数十名步兵在两个下士的带领下在街道上与德军对射起来。这个年代柏油马路要在一些中大城市才有,这个小镇里面基本还是石子路,道路不宽,两边木石结构的房屋大都只有一两层高,最上面大都是带有阁楼的尖屋顶。

随后冲进镇子的一个英军步兵连队由于路上吃了好些迫击炮弹,接着又遭到德军机枪的扫射,进入镇区时只剩下可怜的十几号人和一个排长,倚靠在一栋房子的墙壁上回头看着自己刚刚经过的地方,士兵们眼中都充满了深深的恐惧。靠近镇子的地面上躺着许多尸体,每一秒都有新的阵亡者,一些受伤的士兵则在痛苦的挣扎着,少量医护兵根本来不及对这些伤者进行急救。

“跟德国鬼子拼了!”

一个愤怒的英格兰士兵冲到街道上,他刚刚朝前面一栋房子的窗户开了一枪,甚至还来不及拉动枪栓,从另一个窗户射来的子弹便正中他的头部(合格的狙击手200米爆头、400米确保击中目标)。

“上帝啊!”

旁边那些倚着墙壁的英国士兵只能在胸前一遍遍划着十字,镇子里德军的枪口几乎无处不在,或许只有这几栋最靠外的房子外墙边才是暂避的好地方。

躺倒在镇子边缘的英军尸体越来越多,靠外一些的街道上也到处是死伤者,后续英军不得不先跨过死去的同伴才能进入镇区,然而大桥西面这片由200余栋民居组成、部署了2个营1000多名德国伞兵的镇区却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吞噬着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的生命。

第一波进攻的20多个连队陆续进入镇区,随着躲在镇西一些房子后面的英军士兵越来越多,军官们不得不拿出有效的办法继续向镇内推进。一个上士稍稍探出脑袋,街面上基本上没有人活动了,他们旁边这条宽不到3米、长约50米的街道上躺着至少40具尸体,他才观察了两、三秒钟,一颗子弹啪的打在他旁边的墙壁上,吓得他用最快的速度将脑袋缩回去。

“我们必须逐栋清除这些房子里的德国人,一排跟我上,冲进左边那栋房子,其他人开火掩护,手榴弹也用上!”

上士说着看了看隐蔽在这里的二十多个士兵,这些人来自各个连队,有加拿大人也有英格兰人,甚至还有一个拿着风笛的苏格兰人,所有人都用茫然而惊恐的眼神望着他。

“前面10个人,到你为止,听我发令然后冲出去向前面开火,其他人跟在我后面冲锋,明白了吗?”

在仔细分配任务之后,这些士兵终于点了点头。最前面几个士兵掏出黑尔手榴弹装到步枪顶部,这种武器虽然看起来好用,但如果只是在墙外爆炸,对于墙壁和房子里面的人都不能构成任何伤害,但枪射手榴弹的精准度并不足以在30米外将它们射进一个不大的窗户,它们爆炸产生的声响和硝烟倒是可以起到一些掩护作用。

“准备……”上士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旁边的士兵也同样一脸紧张。外面的机枪声断断续续,双方的步枪仍在活跃的进行对射,英军第一波进攻剩下的人数不足一千,其中大部分士兵都选择在镇子边缘地带就地防御等待后续部队。

“冲!”

10个负责掩护的士兵鱼贯而出,稍显沉寂的街道一些子喧闹起来,德军的机枪、步枪和狙击手几乎同时发威,那10个士兵才勉强射出两颗手榴弹就全部阵亡。与此同时,上士带着其他的士兵也冲出来准备越过这个拐角冲到左面房子里,上士一边跑一边用自己的左轮手枪连连向前面一个窗户开枪。

啪……

希尔德兰少尉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目标、那个手持威伯利左轮的英军上士脑袋上爆出一团血,那个家伙脸上甚至没有一点表情的变化的倒在地上,他抽搐几下之后便彻底安静下来。各个窗户后面的德军士兵就像是猎火鸡一样射杀这些冲出来的英军士兵,两挺“火鸟”更是用持续好几秒的长射迎接他们,最后一个英军士兵吃了好几发子弹之后倒在那栋房子一楼的房门前,连摸门把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这条由两挺轻机枪、19支步枪和1个超级王牌狙击手把守的街道暂时恢复了平静。在退出这次战斗的第12个弹壳之后,希尔德兰少尉收起步枪躲到窗户窗户旁边。这场战斗刚刚开始,他在狙击手排行榜上的优势又扩大了一些,参加伞兵部队固然危险,但这种危险换一个角度便是刺激了,巷战中猎杀一个敌人要比野战中容易得多,野战中往往需要伪装自己(历史上一战中有些狙击手的伪装很搞笑,像是马戏团表演杂技似的,居然还有人伪装成树木),有时候爬行和潜伏一天只能收获一两个目标,而且被发现和追杀的可能性要比巷战大得多。

由于镇区西侧那些残余英军的存在,加上许多弹药在轰炸中被毁,英军的第二波进攻部队出发之前并没有进行炮击。这次英军部队远远看去仍旧是一个个整齐的横队,不过人数要比之前那次多了许多。一刻钟内两封催促电报,英军指挥官不得不派上了手里大半的士兵,时间对于双方来说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宝贵。

“将军,我们的伤亡实在太大了!”

加拿大第3师的师长科尔上校亲自来到里瑟将军面前,加上前次进攻,他的1万2千名加拿大步兵几乎全部投入战斗,而留作的预备队是由纯英国士兵组成的4个步兵团。

里瑟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上校,你经历过战争吗?”

“没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我的士兵绝大多数之前也没有打过仗!”科尔摇摇头,加拿大军队在1899年-1902年的布尔战争中曾经派兵支援英军,不过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包括后勤医务人员一共才去了7000多人,到战争结束时加拿大军队总计伤亡700多人,而这次大战来到英国作战的加拿大军队现在已经有10余万人,若不是德国海军对英伦三岛的封锁,这一数字还会更多(历史上参加一战的加拿大人有62万,参加二战人超过百万)。

“第二次布尔战争的时候,我还是个中尉连长,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那场战争中我失去了两个好友,还有一个因为受伤致残而永远退出军界!我当时很伤心,但这就是战争!”里瑟一脸严峻的看着那些正在前进的步兵队列,“这是一场可怕的战争!在刚刚过去的5个月里,至少有100万士兵和军官在战场上阵亡,有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塞尔维亚人、意大利人,甚至还有日本人。死亡没有什么好怕的,阵亡者都是英雄,活着的人只有用胜利才能告慰这些亡魂!”

科尔上校沉默了,目送士兵们远去,他心里百感交集。

站在大桥上眺望战场的加里斯中校心里默默盘算着,英军第二波进攻的人数超过一万,看样子他们打算一战解决问题。第一波进攻残余的英军人数不多,却牢牢占据着镇子最西面的一小片区域。

“中校,让我带两个营过去增援吧!挫败英军的这次进攻之后,我们可以伺机发动反击,将英国人全部赶出镇区!”大块头的希尔兹少校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成功击退英军这次进攻的话,大桥坚守到中午就不成问题了。

“可是……”

加里斯觉得在上午就投入预备队显得有些早,防守这里一共就5000伞兵,在未来的几个小时内,抵达这里的英军将越来越多。加里斯不知道具体将要面对多少英军部队,但登陆前的欺骗战术能够做的无非是拖延英军反击的时间,在两天后兴登堡第5集团军登陆之前,英国人肯定会全力扑向博内茅斯。不过在福丁这样一个小镇进行城市防御战本来就有些勉强,2个营的伞兵抵御面前这一万多英军的进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不就1个营?”

想到激烈的肉搏战,希尔兹的手就有些痒痒了。像加里斯和希尔兹这种团级指挥官性格各异,就算高级将领也会有好战与冷静之分,要求每个人都像隆美尔一样狡猾而且擅长战术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像希尔兹这种勇猛的指挥风格有时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那好吧!少校,你带上4团的2营去增援桥西镇区,切记将英军驱逐出镇区就可以了!”

仅仅两分钟之后,希尔兹就带着700多名士气高昂的士兵越过大桥进入桥西镇区,看着这支像猛虎一样充满战意的部队,加里斯只能感叹什么样的长官带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兵。他抬头仰望大桥南面的天空,那里只有几片白云漂浮,此时要有一群德国轰炸机前来支援就好了,可惜陆基飞机均已返航,在傍晚之前恐怕很难再度前来支援,至于博内茅斯外海德国航母编队上的舰载机,此时正在协助古德里安的混合装甲师与英军作战,那边的战况远比这里激烈的多。

“目标距离,1500米!”

迫击炮阵地前面的测距兵报出一个似曾相识的数字,只是此时的情况与之前英军进攻时并不完全一样。之前英军在进入镇区之后吃了火力上的亏,这次在步兵队列后面还跟了不少抬着重机枪的士兵,滞留在镇口附近的英军和加拿大士兵此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指挥这些迫击炮的军官无奈和担忧的看着那些装迫击炮弹的弹药箱,之前英军的进攻中,德军迫击炮从1200米一直轰到150米的距离,战果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原本就不多的炮弹也耗去不少,按照上次的射击速度再打一次的话,这里的大部分弹药箱就该空了。每个德国士兵都知道他们后面将要面对的英军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弹药耗尽的话,他们就不得不炸桥撤退了。

“炮弹落点定1000米,各炮注意控制发炮速度,尽量控制在每分钟4发之内!”尽管下达了节约炮弹的命令,但这些迫击炮的弹药情况仍不容乐观,毕竟在这样一次战斗中,迫击炮射击的时间至少会持续10分钟。

在更换新的枪管之后,操纵机枪的伞兵们也稍微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弹药,在实际战斗过程中,短射居多的时候一条200发子弹的弹带一般可以打两到三分钟,进行持续的扫射时仅能打不到两分钟,而且打完之后就要更换一根枪管。一个弹药箱中有5条这样的弹带,每挺机枪旁边放着两三箱子弹,这样一次战斗打完一箱子弹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不愁弹药的大概就是步枪兵和狙击手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使用毛瑟1898步枪时最高射速不过15发每分钟,在巷战中加上瞄准和闪避装弹时间,一支步枪的射速能够达到10发每分钟就不错了,1箱子弹差不多就能让一排士兵打完这样一场战斗。至于狙击手就更省弹药了,像希尔德兰这种王牌狙击手身上一般不用携带超过50发步枪子弹和20发手枪子弹。

英军行进的队列中总有若干风笛手,于是悠扬的风笛声随着英军步兵的前进而渐渐传入福丁镇。在进入德军迫击炮射程之前,超过1万4千名英、加步兵将步枪斜扛在肩膀上,步枪最前端的刺刀随着他们的脚步而上下抖动,队列最上方形成一片令人眩目的刺刀林。在这种慷慨激昂的气势之下,不论是英格兰人还是加拿大人,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自信的坚毅。

这种令人压抑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之后,德军迫击炮弹的爆炸声终于响起,在烈焰浓烟与弹片中,随着英军队列中军官们一声令下,英军士兵全都将持枪的姿势改为斜端在胸前,稳步向前的步伐也变成小跑。在这种状况下,英军队列并没有像前次那样完全散开,每一颗落在队列附近的迫击炮弹都能扫倒几个甚至十几个士兵。

随着镇内德军机枪的开火,英军的进攻忽然间猛烈起来,隐蔽在镇口的步兵不顾德军火力开始向镇内推进,这使得德军必须分散相当的火力对付这群人。

“喔……”

在大约500米的距离上,英军队列中爆发出一阵震天的呐喊,所有步兵都开始奔跑冲锋,一部分英军机枪停下来向镇内的建筑射击,另外一些机枪手则扛着机枪随同步兵一同前进。这是一场场没有重炮和飞机的战斗,战场上的节奏在短短半分钟内从平缓升入状态,不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每个人血管里的血液都开始沸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