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志之黄天当立> 第十章 神机贾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神机贾诩(2 / 2)

赵蓉儿不知不觉由东门转到北门,一样的城墙坚厚,赵蓉儿气苦不已。忽然黑夜里数十枝长枪袭来,直取赵蓉儿等人。

赵蓉应变不及,便被长枪、大斧、长刀,甚至还有一根狼牙棒指住各处要害,不敢动弹,其余女兵见主将被制,惊骇不已,不知所措。

一人忽道:"你等何人?速速道来,饶你不死!"

赵蓉儿正自惊惶,闻听此人声音,喜道:"张将军,我是赵蓉儿,快放了我!"

那人惊咦了一声,一杆长枪收回,紧接着一人走出暗影,果然是张辽,比之先前更雄猛了许多。

张辽虎目一瞪,发现果然是赵蓉儿,可他是精细之人,并没有忙着解除戒备,反而问道:"赵将军何以至此?可是主公之命!"

赵蓉儿不敢造次,遂答道:"是主公之命。要我拿下上郡,等候马腾前来。"

张辽疑道:"就你们百人?"

赵蓉儿道:"正是。我正在犯愁呢,不知怎样攻打上郡?"

张辽又问了一些事情,见无疑处,便笑道:"得罪赵将军了。你们也收了兵器吧。"

旁边暗影里只听得一片低低的笑声,接着出来几个大汉,却原来是徐晃、颜良、呼厨泉等人,还有一人不认得。

赵蓉儿心里松了口气,知道他们几人每一人武艺都不在己之下,被他们制住,也不算丢脸。

张辽笑道:"赵将军,我等也是刚到上郡,前来探察城池。不想在此相遇,且回大帐商议!"

赵蓉儿依允,遂同张辽等人直奔五十里外的中军大营。大营方圆五十里内斥候密布,往来侦视。

入得营门,只见一员大将雄立营门,却是大将高顺,见他们回转,验了口令便打开营门放入,一同进大帐去了。

张辽坐了帅位,笑问道:"赵将军,你适才说主公令你等百人攻取上郡?此事当真?"

赵蓉儿皱眉道:"当然是真的。军令在此,难道骗你不成?"

张辽笑道:"赵将军能否将主公原话复述一遍,我等也好共同攻取上郡。"

赵蓉儿虽然不悦,但不敢违背张辽之意,便说道:"主公说上郡太守杜畿至今态度暖昧,不知是敌是友,特命我率部下来拿下上郡。"

张辽恍然,心里笑道:"没想到主公这么爱护这小女子,特命她独收此功,也罢,主公原命我相机拿下上郡,主公既然有了这步妙棋,我便助她一臂之力,便赶去与主公会战牛辅。"便笑道:"不知赵将军有何妙计拿下上郡?"

赵蓉儿不乐道:"我若有主意早就将主公的大旗穴上城头了。"

张辽笑道:"赵将军不须心急,主公原是叫你智取上郡,非是蛮拿。明日你只需带一二人直接去见上郡太守杜畿,只需如此如此说,他便有何条件,只要不触及主公太大利益,一并斟酌答应便是。如此上郡城便为主公所有。"

赵蓉儿不信,疑道:"便如此简单!"

张辽笑道:"大道至简!赵将军休要想复杂了。我留下高顺将军率二万铁骑留在城外与你相呼应,你在城中文攻,高顺将军在城外武吓,再加上些手段,再许他些好处,便是如此了。"

赵蓉儿将信将疑,却无他法,只得应允。

张辽便令高顺留下相助赵蓉儿,自己却带了八万铁骑继续南下,援助国仕去了。

大营之外,典韦看着张辽军营中刁斗传声,往来巡逻甚是严整,无半点缝隙可钻。心中暗道:"这张将军果然名不虚传,难怪主公肯将十万人马让他带领,确实有过人之处。啥时候主公也让俺带带十万兵马,俺可就风光了!"典韦知赵蓉儿在张辽营中绝无危险,遂悄悄退回,与那五百近卫营士兵继续在上郡城外潜伏。

赵蓉儿独处一营帐之中,心中烦丝如潮,她原先认为攻取上郡只需真刀真枪相互厮杀,决出胜负便可,谁知主公却是让她弃刀用脑,说服杜畿,这真是为难自己啊。

可主公的军令谁敢违抗,少不得要硬着头皮用嘴说下这上郡了。赵蓉儿细细地回忆了主公、兄长、田丰、徐庶等人平时的言谈,不由模仿起来,又将张辽将军的建议细细品味,果然大是受用,慢慢地,赵蓉儿心中已有底气,倒也期盼着明天的到来。

上郡城,太守府。

上郡太守杜畿也在彻夜难眠。原来他已探得城外五十里有一支十万屯驻,当他得知是并州国仕的征伐北方匈奴、鲜卑的张辽将军,不由倒抽一口冷气,如今天下不知张辽之名者罕有,现下他屯扎上郡附近,显然是为上郡而来。

该如何是好?杜畿不由默念出声。想自己在上郡辛苦经营数年,如今人畜丰饶,家家安居乐业,奉公守法,人人均身受德化,四方之民感同身受,来上郡落籍者不止千户。如今却要遭受兵灾么?

杜畿不愿倒向国仕,更不愿与董卓谋皮,前些日子,国仕、董卓均派人联络自己,要自己降顺,只是他们二人本土均离上郡遥远,加之本身事多,多无暇顾及自己,自己也可趁他们二人均无力及此的时候,多为百姓谋福。可如今不行了,现在不止国仕、董卓,甚至凉州的马腾亦要争夺上郡,这该如此是好?两个反贼,一个奸臣,哪一个都不是易与之辈,少不得拼了这条老命,多为上郡百姓谋些福趾,实在不行,只能择其强者而从之,只要能免上郡百姓刀灾,有何事自己一力承担吧!

想及此处,杜畿不由轻松口气,不由想起来并州雁门太守郭蕴写给他的信。他与郭蕴二人乃是至交,在匈奴刚反,囚禁郭蕴父子时,他便每日上书,求朝廷出兵杀败匈奴,只是朝廷事多,无奈他只有四处募集家兵,准备劫出郭蕴。谁知正在他筹备之时,却传来国仕率军闪电击败匈奴,收复雁门,放出郭蕴父子,并劝郭蕴继续接任雁门太守,主管农事。如今在郭蕴主持下,雁门郡各县招诱山贼、强盗无数,这些壮丁在汾河两岸开垦数千顷良田,来年丰收已成定局,郭蕴之功绩比之上郡有过之而无不及,让杜畿甚是眼热。

也许,国仕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谁又能知道呢?

杜畿苦笑着摇摇头。<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