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执掌盛唐> 第九章 贫富争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贫富争论(2 / 2)

含元殿中,兴致勃勃的皇帝李隆基还在与群臣讨论今年科举考试的事情,由于开元初年的国计民生都很艰难,所以应试的书生也少,没有什么大的规模,不说太宗时,就是则天皇帝时也比不上,这点颇让皇帝郁闷。

试问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是雄才大略的英明之君,就是被后世骂得遗臭万年的隋炀帝,当年还因指挥平陈的南下渡江之战而成名呢。后来要不是他冒失地举全国之兵攻打高丽遭遇兵败,引发突厥对中原的觊觎而终至亡国,说不定现在天下还是姓杨的来坐呢。

自隋文帝杨坚初开科举而来,这种能够与传统高门大阀相抗衡的人才选拨方式很快就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欢迎和拥护,因此而挖掘的人才也确实不少。

但是到了唐朝,除了贞观时期和武后末期的科举还起了些作用之外,其它时间的科举用来粉饰太平的作用甚至比它提拨人才的作用还大,这也间接地造成了大量人才埋没于民间的事实。

人才选拨,除了科举之外,其实也有举荐、恩科、世袭等其它方式,但是那都是指有门路的,不是官吏后代就是世家子弟,没有一个是平民百姓。

当今的三省六部官员大多是世家子弟,如裴光庭、萧嵩、宇文融等皆是,而宰相张说虽然出身贫寒,但那是家道中落,先祖也是做过高官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唐朝初年能够出将入相的,除了当年跟随打天下立过战功的,平头百姓想一下子平步青云,封侯拜相无疑是痴人说梦。

相对来说,张说还是更关注普通书生一些的,因此他对皇帝提议今科录取的进士里,应该以家境较差的优先。

比如同等水平的书生,如果排名分先后的话,应该以贫苦书生在前。录取的最后名额里,如果是一群人在争这个名额的话,也应该录取家境最差的那人。

他提出的理由无非是家境富裕的书生有足够的生活基础,还可以在支撑到下一次春闱,而家境艰难的书生如果今科不中榜的话,下一科很可能会因为没有盘缠而不得不放弃考试。

但是此语一出,立刻招到了众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不能因为家境优越而埋没人才,这也是一种不公,三年过后,事过境迁,有谁敢保证一年比一年好?再说了,风华正茂之际又有几个三年可以挥霍呢?

其他的官员,有的站在中书令张说这边,有的站在萧嵩、裴光庭一边,大家各执一词。到后来演变成中下层出身官员和上层出身官员之间的争执,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往往争执到最后大家都忘记了刚才所争执的原因是什么,而变成了几位官员之间互相的人身攻击了。

在座的可全是高知识分子呀,那说话水平高超,往往骂人半天都可以不带一个脏字的,而且擅长引经据典,问候别人先祖能从远古直至本朝,兼且多多益善,从不在乎是否殃及池鱼。

皇帝一看不怒反乐!好嘛!合计你们不光是掐朕,原来你们自个儿也互相掐呀。岐王李范倒是与此事无关,但是经过去年的罚俸事件之后,他也变得安份多了,于这些朝野党争也懒得去管了。

不过,看到这么混乱的场面,李范还是向皇帝提了个建议:“皇上,去年臣弟因为与太子殿下外出狩猎而遭百官弹劾,臣弟不胜惶恐。今日之事,臣弟以为,可以让太子殿下尝试着处理此事,若成功,可令百官叹服;若不成,也增加了殿下施政经验,可以让他学习皇兄的驾驭手段、为君之道,请皇上定夺!”

皇上一听:“嗯!爱卿言之有理,来人,宣太子见驾!”<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