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144章 吓到洪承畴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吓到洪承畴了(1 / 2)

 在历朝历代,整个中国号称南北统一大一统的帝国不在少数,但其实,南方和北方,却一直有个思想和形势上的割裂。</p>

尤其在大明洪武年,南北科考舞弊案,更加深了这种割裂。</p>

北方从唐中期开始,直到大明开国,几乎一直处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而南方却一直处于太平里,再加上氏族豪门不断的南迁,文风当然比北方强盛的多。所以,这次科举一共录取52名进士,其中49人是南方人,这就有些看不下去了。</p>

这样一来,北方的学子不干了。科举落榜,本就无处发泄,北方的学子们抓住这个机会,不仅大闹贡院,还集体上书,认为这是主考官刘三吾在偏袒南方人。</p>

其实,明朝的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评卷是采用糊名誊抄制度,在公布结果之前,阅卷人根本不知道考生的姓名、籍贯。而北方连年战乱,哪里有南方和平时期的闲心治学,若说主考官一味偏袒南方人,刘三吾的确冤枉。</p>

没想到的是,等调查结果公布,北方考生更加愤怒,他们群起激愤,认为不仅主考官刘三吾有问题,就连“调查组长”张信也在偏袒南方人,张信祖籍浙江,也是南方人。</p>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考生们反正落榜了,就毫无顾忌地闹腾。最终,朱元璋为了解决问题,下令将新科状元陈?、“调查组长”张信两人斩首示众。</p>

其实,朱元璋明知道张信、陈?是冤枉的,但他也要杀,这就是帝王之术。</p>

为了笼络北方人,如何解决科举制度中南北不平衡问题,如何笼络北方读书人的心。于是决定,科举分南北两卷,南卷难于北卷,这个和后世的的高考各省招生考分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p>

本来这是好事,但,这却隐形的加大了南北的分割。</p>

大明的怪现象就出现了,南方不管北方乱,北方不管南方事。</p>

就比如,南方的奢安之乱,就由南方兵南方钱粮负责,北方不管。</p>

在赵兴看来,如果将围剿糜烂南方十年的奢安之乱的任务,交给彪悍的北方部队,再配上南方充足的钱粮,最多两年,就完成了。从而将祸乱南方让大明收入锐减的叛乱,就消灭于无形,让大明安心的对付北方蒙古和建奴。</p>

</p>

但是可惜,南方人不愿意北方人插手南方事,而北方人也认为,南方的事是南方人的事,也不愿意为他们卖命。</p>

而同样,北方西北的灾害,和建奴辽西的战争,若是南方在财政上全力出手,就会让北方彪悍的汉子,有充足的粮食将养而体力充沛,而又足额的军饷让士气高昂,有足够的装备,碾压其他任何异族,那么大明也就不会灭亡。</p>

而这种南北貌合神离的最大表现,就上爆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当时八国联军都打到了京师,帝国的心脏,结果大清最富庶,也经过洋务运动建立了新军的南方,竟然来了个南方诸省互保,眼睁睁的看着大清的帝都被攻破,皇后皇上仓皇西逃。最终,导致了大清的灭亡。</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