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自亲政到两废太子前的几十年政绩卓着,对清王朝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社会条件的制约,阶级地位的局限,使他到了晚年也重蹈许多伟大历史人物的覆辙,政治渐趋**,社会危机四伏。他晚年政治上的失误主要有二,一是建储不当,造成最高统治集团的严重分裂,二是对臣下姑息迁就,吏治不清。
长达十几年的储位之争,使朝中政治局面长期处于动荡与停滞之中。一方面诸子为争储位,交结宗室大臣,分派结党,相互倾轧;方面由于玄烨在建储问题上的反复无常,使许多大臣不知所措。对朝政关心者,无能为力,逐渐消极;保全自己者,小心谨慎,处处奉迎。在这种形势下,清统治者逐渐失去了初年的锐气。当时的情况,正如胤禛即位之初所指出的那样:九卿坐班,多有不齐,及至会议,彼此推委,不发一言,或假寝闲谈,迟延累日,会一二科道新进者,冒言于众,便群相附和,以图塞责。在九卿迟延一日,内而六部八旗,外而各省,俱因以迟矣。以此为属官安静。乃至保举议行事件,又有请托贿赂等弊……所有种种恶习,皆在圣祖洞鉴之中,包涵已久,有何益处?
最高统治集团的松弛和懈怠,导致了整个官僚阶层的**和贪蠹。当时官场中最盛行的说法是名实兼收。官吏们以奉迎获忠义贤良之名,又巧妙经营,得中饱私囊之实。贪污受贿,侵蚀国帑,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河南阍乡的一个县令,以收取火耗为名,竞获取白银六万五千两;安徽凤阳一个知府,谎报灾情,贪污蠲银一万一千八百两;松江提督通过扣发兵丁米粮,贪污白银三万四千多两吏治如此**,清王朝发生经济危机就在所难免了。到康熙末年,户部库银亏空高高达二百五十余万两(雍正二年十一月上谕)。
胤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康熙时期,诸皇子各派之问矛盾尽管已十分尖锐,但由于有执政几十年的老皇帝的弹压,矛盾还不致激化。胤禛的突然登台,使皇帝这枚砝码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顿然减轻,矛盾很快就激发起来。
玄烨遗诏传位于皇四子胤禛,是大出诸王大臣之预料的。胤禛在做皇子时恭谦礼让,迷惑了允禩与朝臣们的眼睛。他们热衷于相互问的倾轧,谁也没有看出玄烨对胤禛态度的微妙变化。胤禛一夜之间成为万乘之主,使他们在思想上没有丝毫的准备,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对抗措施。当玄烨的遗命公布后,在场的允禩、允糖等人虽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服气,但也只有俯首称臣;而留在京中值勤的皇十七子允礼听到胤禛即位的消息后,竟吃惊得近乎疯狂。事后隆科多曾将他亲眼见到的这一情形奏报胤禛:圣祖皇帝宾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亲王在内值班,闻大事出,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街。告以圣上诏登大位之言,果亲王神色乖张,有类疯张。闻其奔回邸第,并未在京迎驾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