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玄幻魔法>无极化境Sunline> 去除头脑中一些可能对罗素的幸福概念的误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去除头脑中一些可能对罗素的幸福概念的误解(2 / 2)

最后人用假设的来代替真实以掩盖自己无知。

自己的无知被间接化了。

逐渐失去了原本假设的目的。

假设狂化了,自我封闭了。

相对地,人类也狂化了,自我封闭了。

它们变热了,却更加地不自知了,知的能力更加地减弱了。

从而不是促使发展,不是走向逐渐知和顿悟一点的道路,

知的幻影掩饰了无知,真实被蒙蔽了,

人类以此显示自己愚蠢的程度。

从不知道到知道可能并不容易,但从知道回到不知道同样的不容易,甚至大部分情况下,从中觉悟的人与前面的那个过程中的人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无知、盲信和愚蠢是一个不断加剧的回路,

每经过一次看不见的循环,维持这个循环的力量就强化一分,

而了解和调节这个回路及其代表的真实的能力就减弱一点。

于是人类更加难以被唤醒;

于是人类更加难以自我感悟。

积聚到一定的程度,种种特定类型的人类自我就形成了。

这好像有点变态,而变态的却不知道自己的变态。

描写得好像过火了。请原谅我的愚蠢。

极化本身解决不了这个循环。

极化也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通过它可以看到愚蠢,如果现在的我可以据此试图减少一点自己的愚蠢……

改变只有自身才能做到。

觉悟只有自身才能发现。

如果需要外界的启示来实现一场全面的改变,

令所有的存在觉悟,

那么最后在大审批的被告栏中可以看见人类的踪影。

而你发现自己也在其中。

可能不等于必然。

可选择的也不代表能被真正地选择到。

愚蠢积聚导致崩溃,

而人类不能通过某种崩溃来真正地使自己逃脱自己造成的这条愚蠢的回路,

即使崩溃后再生的仍然会重复以往走过的回路,即使自己好像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在这条回路中人类不仅虐待自己也虐待他人,虐待一切,虐待真实。

而真实会给人类需要的虐待。

人类始终在自我虐待的回路中徘徊。

无知到愚蠢之间,不是只有盲信,无数的可能充塞其中,构成无数条循环。它们可能相互关联,可能相互提供支持,共同地作用使人类的试图和努力最终趋向于无效,使人类真正的目的永远的隐含,使人类永远在自己布下的迷宫中迷茫。所以不要以为看出某条回路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从中摆脱,这种想法不符合真实的。在自以为的天堂和地狱之间永远只有一步之隔。

写这段不是为了贬低人类,恰恰相反,从某个角度去发现历往始终忽视的,思考思考是没有坏处的,可能会促使实现更好的发展。

盲信虽然也是一个真实,但是真正了解它的却甚少,我同样也不了解,仅仅能将我在探索它的真实中发生的误解记录下来而已。

真实是永恒的,而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盲信的可能发展,最后成为真实,或者顿悟到真实,但是如果是你的盲信,而不是别人的,别人没有必要以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来使你的盲信获得发展,使你获得顿悟。也就是你不能干涉他人的自由。

道惩罚,而不是由你自以为可以代替道来惩罚或道来惩罚你,因为你的智慧没有完美到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地步,或者说你的盲信等价于真实,如果这样作都是虚妄。而那完美的永恒不需要由你的不完美来增添什么。如果以为你可以,你是不是可能把自己默认地当成了太阳或者宇宙的核心或者更高层次的中心啊?地球要绕着你转,宇宙要绕着你转,乃至于所有能够感觉到的和未知的都要绕着你转啊?当然了,反过来,只有符合现道、符合真实才能实现自己的自由。而将符合真实,实现某种真正的自由的某种异化,可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人类甚至是宇宙的支撑者或者是发展者的后果。

Oneofthesyervousbreakdownisthebeliefthatone‘sworkisterriblyimportantandthattotakeaholidaywouldbringallkindsofdisaster.

某个接近神经崩溃的症状是,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如此的重要,甚至到了如此极端的程度,以致于他的休假将必然引发各式各样的灾难。注意这里用的是disaster!来看看这个词有什么可能的解释吧?!就可能会明白处于这样状态下的人不可救药的程度了。

盲信的如果认为自己盲信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人类的物质、精神甚至使灵魂的发展,而在尘世或某个空间重现完美的结构以促使某种发展或者成为某个基础。这样的盲信是不是真实呢?好像很难致信,即使其符合现道,最后能不能发展成一个真实仍然是未知的,仅仅是一个可能。以干涉他人的自由假设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来探索某种可能的发展是符合真实的吗?当假设的可能成为现道基础的主导部分时,他人是不是必然要符合,并对此探索呢?即便是同一个假设也有无数的发展可能,怎么样才能知道那种可能是符合真实的呢?仅仅说一声要经过理论推导,通过实践来检验,这样就符合真实了吗?如此就可以形成一个个干涉他人自由的借口了吗?

而打着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名义同样也是值得怀疑的,可能没有什么能够真正地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或者这样的真实可能是无法在现实中具现的,至少作为个体的我现在还没有感觉到这个概念的真实。由于它目前不等于真实,虽然可能发展成一个真实。其具现,实践必然与现道及其基础冲突,必然与真实冲突,但是冲突所损耗的却并非其本身所具有的。如果认为损耗是被全体本身所默认的。那么可能会假定全体中每一个个体都顿悟到同一个信念、信仰、理想,并将它放在自己首要的、第一的利益的位置上,而不管全体中的个体意识或者没有意识到。我这里用到“同一个”这个词,即使是“同一个”也可能具有无数种具现,或者说是“类似的”,那么具现可能就更多了。而每一个从那假定的“一”流出的都有可能发展成真实。那么怎么样才能知道无数个具现哪一个是更贴近真实,更符合现道呢?哪一个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呢?是不是我认为或者想象出来的就是正确的呢?是不是经过某种无形之手的操纵,或者自然法则,通过竞争和淘汰来是其显露出来呢?究竟显露出哪些呢?即便如此,怎样才能确保损耗的不是那些更贴近真实的、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呢?怎样才能确保不至于损耗促进发展的源泉,而不是仅仅靠那随机的随机导致的必然呢?即便其目的的确如此,但是徒有良好的愿望而不去努力实现,后悔莫及的,(Theroadtohellispavedwithgoodintentions.SamuelJohnson)也有可能由好的愿望最后铺成了通往地狱之路。越是好的、有价值的理论发生误解误用的后果也就越严重。如果说尼采的书中可以创造出**和法西斯,那么罗素的书中会创造出什么?甚至对于人类来说,如何对此加以界定都是困难的。绝大多数和少数是变化的概念。不符合你的观念的可能就被你定义为少数。每个人头脑中的真正的定义都不一样,其中可能发生极化,而种种极化并不一定在双方中发生,可能有无数方,而双方只是一个简化的象征意义。例如,一方把另一方定义为狭义的、片面的、没有头脑的等,好像自己才是绝大多数的代表,,好像没有自己宇宙就停止运行了,而这种观点成为一层层不断笼罩的面纱,最后自己成为另一种狭义、片面的、没有头脑的等,被真实的自我所厌恶,就像厌恶另一方的表象中的真实的自我流露出来的一样。而双方把对方当成是邪恶的阴谋策划者,而自己才是正确的思想也十分常见。某种角度上看,绝大多数邪恶恰恰是由于某种极化,凭空地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而导致它的某种原因是人类不完美性导致的无知的各种表现形式所形成的积累回路相互交织的后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中的发展并不能被某种假设的可能当成前提来用。如果这个前提存在,那么这样假设中可能同样也会包含,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固定的,静止的,不会发展的,愚蠢的,不会引起发展的,而自己是现状的维护者、发展的创造者、设计者等这样一个前提。而拥有默认这种假设的群体,有没有发现自身也是一种另类的愚蠢呢?

对于这个概念我感到无法去界定它,甚至补全也变得很困难,我只能感觉到无数错误的可能,但是却无法得到一个正确的,这可能是因为探索这个正确需要的并不是作为个体的我所拥有的,也不是任何个体或者群体所拥有的。(这句话估计能真正理解的人不会太多。)

Animalsarehappysolongastheyhavehealthandenoughtoeat.Humanbeings,onefeels,oughttobe,buttheyarenot,atleastinagreatmajorityofcases.

动物只要健康能吃饱就感到快乐了。人类呢?你可能认为也应如此,但是实际并非如此,至少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不快乐的。

Hemaintainsthatpeopletendtohaveaself-servingbiastowardstheexternalworld,atleastinagreatmajoritycases.

他认为,人类往往会对外部世界抱有自私的偏见,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

有些情况下人必然遭遇动物一样的自然抉择,依靠竞争来决定生存和灭亡。但是大多数情况,这些所谓的必然的情况不是必然的,也就说这是人类假想出来的。自私的偏见?可能是某种极化的后果。而这种极化的发展,导致了无数的物种灭绝,环境改变,等。最后人类将在自己创造和发展的多重世界中享受他们的愚蠢所期望的,即使那不是他们所真实期望的。

认识到人类历史积聚的现存的愚蠢不是去否定一切,而肯定一切也不是目的,如果说真正的目的是发展,那么否定和肯定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而不是自己阻碍自己的发展甚至阻碍他人的发展。这个面对的态度,虽然说不仅仅是一个态度,它并不在“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中。同样也不是乐观、悲观等,因为执意于这些可能都是某种极化的形式。

人不能妄称真实,面对真实,我要谦逊。但是面对人造的、具现的、不等于真实的种种,我同样要谦逊,感谢能够让我认识到愚蠢,外在的愚蠢,自己的愚蠢,以及见证真实的伟大。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现在再来看看可能使人类不完美性的本质导致的几个例子。

某人看了一本书,甚至只看了一点,对自己了解的那一点概念就以为是概念的全部了。这好像是人类的通性,我也可能如此。他可以对此发表感想,进行评论,但是不应该将自己的感想和评论放到那概念的全部的位置,这不仅自欺,而且可能欺人。人的概念都是逐渐发展的,对先前的可以进行修改,可以进行补充,例如认为先前的有局限性,予以注明。我们了解的都不是全部。

在百度百科上看到不少词条居然也存在这种情况。例如,我通过百科是了解一个概念的概括,而不是其中某一部分的特化的评论。而词条中不少只有具部的特化,个人的观点,而没有概括,或者虽然概述存在,但是甚为不全。这是令人十分吃惊的。因为,有些人是因为不了解才去看百科的,而看后,可能将上面的某概念的一部分的特化当成概括,并将记忆在头脑中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局部的特化是“先入”的,一些人就有可能将此“为主”了。这样除了发布者自欺不论,而且造出欺人的后果了。由于载体-这里是互联网以及知名网站的发达,欺人的数量就可能不断的剧增,并连锁反映,误解就相当的大了。

你可以说,你认为某些是局部的特化,那么你怎么不去把全体的概括放在前面呢?

首先对于某个个体来说,即便他知道,但是不是所有的概念的全体的概括都可以描述清楚的。不会是你要求人人都成为作家?思想家?……

即便现在存在一些好的概括描述,但是不是自己写的,例如,可能是某本书中的,你还能把它打出来贴上去吗?或者说网上已经有存在的,你去把它寻找出来粘上去吗?且不说这样作,某些可能是违背版权的。再讲了,即便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出于热心吧,但是有什么必要在知道后必然如此的呢?

本来不想将其具现一一列举的,但想想,为了促进发展,揭示出来也不是坏事,可能以后可能就有人使其发展了呢。

例如:百度百科中的“哲学观”,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以后可能叫做曾经,下同,好像是一篇学生作文,用来反映自己的哲学观,这好像不太相集,能看出的人很多,危害还比较小。

再例如:百度百科中的“诺斯替”吧,这是一个教派,其思想不是单一的一个,即便是同一时期,对于同一个问题也有多个不同的解释,而且不是一个人的思想,其思想可以看成在一段时期内按照一定区分方法归结的在一起的各个流派思想的总和。

这可以参考:《神的历史》凯伦·阿姆斯特朗著P116诺斯替派(gnostikoi)。

而发布者好像把自己的论文发上去了。虽然他的论文是有道理的,引用的和自己的观点都不错。但是放在这里就不恰当了,相反很有可能造成误解。不知道发布人是真正地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接下来就不举了,甚至我发的百科词条也有可能犯类似的错误,这不能怪发布者,谁都会大意的。只是看的时候或者发的时候留点意就是了。

让我们再看看另一种情况。

某人对另一人说,帮我来开门。对于受命令者来说,他不知道门是否上了锁,他可能不确认而直接去开,也可能确认一下后再去开,或者是去寻找钥匙,拿了钥匙后再去开,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由于一般认为人的思想不是能够直接交流的,而通过其他的形式,例如:言语、动作、文字、符号等间接的方式必然造成交流的不完全性。那么这个命令者,实际上并没有使自己心中所想的用自己的语言确定到足以让受命令者心中产生同样的概念。这是人类的本质造成的必然。

如果命令者把他的对象,受命令者当成了一个超然的存在,完全不受人类本质的限制,可以先知先觉地知道他心中所想的,甚至是他心中也不知道的,并以其行为完美地符合他心中的要求,这样就会发生误解,而抱有这种心态的严重程度将决定发生误解的概率的大小和严重的程度。

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命令者的这种心态,好像也是出于“自我专注”造成的“偏见”,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而且很常见,在很多情况下是默认地存在的,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自知地存在的。而这种心态可能导致不幸福的感觉。

下面这种情况也是可能的。

某人对他人的对于事实的陈述表示反对,而陈述本身是无法被推翻的,那么他作出反对的假设是基于他内心的东西,他认为如何如何,而事实可能并不如此。某种表现是,听了别人的陈述后认为,“(你……)肯定是……”,“……必然……”等,这同样是“自我专注”造成的“偏见”。对这种情况,我只能一笑而过,毕竟这是只是他人的想法,即使是愚蠢,也不是自己的。甚至为之辩解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假设的是没有办法从外面来直接论证的,可能只有等他自己发现了。

在完成了上面的思考中我发现:

如果能够不断超越知的幻影和无知的阴影,可能获得人类真正希望得到的,真正的欲求的对象,而不仅仅是幸福。为此我要谦逊。

我不知道方向是如何被定义出来的?

外部的方向是如何被定义出来的?

是根据外部现象取其一端吗?

内部的方向是如何被定义出来的?

人自己心中的方向是否可以自行定义,自行调节呢?

一般情况下,人知道这些吗?

2007年8月10日星期五

sunli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