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游戏竞技>塔防战略> 276 旱魃乙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76 旱魃乙型(2 / 2)

与以往一样,为避免任务失败造成的损失无限制扩大,本次运载的也是些成本较低的货物,主要是食品、各种过滤器、冷轧用铝合金锭等。

安装在燃料舱与货舱之间的RCS/分离/对接综合系统负责给出初始推力,离开未来空间站,因为载荷过大,过程十分缓慢。

绕土球飞了三圈,任务组才与未来空间站拉开十公里距离,认为达到最高泄露事故安全范围,这还是在太空设施本来就有辐射防护能力,放在地表测试时大家都远远的躲在加厚水泥工事后面。

旱魃启动,特殊的反应构造被机械结构推出压制区,开始加热。

因为真空不导热嘛,很快温度就突破两千。

达到2300度高温时,氢燃料喷射,在尾部释放出漂亮细长的蓝色透明火焰,它其实不是火焰,只是氢气变成高能氢粒子的发光效应,在漆黑的太空里勉强能用肉眼辨识。

氢粒子喷出后,还要继续推加热组,增加热输出值,确保氢粒子带走的热量不使发动机降温。

整体达到三百吨的任务组极为缓慢的加速。

暂时就不用管了,它要加速很久。

半天后再回来,这货已经完成加速,热核反应构造体回到压制区,这个时候并非一点热量没有,但已经完全没危害,通过自然热辐射能消化掉。

再过十几个小时,被月球引力捕捉,逆推减速。

因为加速度太小,一次霍曼转移都不够它修正到刚好掠过极地基地上空的圆形轨道,一次勉强修成绕月椭圆轨道,又转了一圈,再点火,才进入计划稳定轨道。

而这个时候,它的燃料消耗,不到四十吨!

使用传统火箭发动机进行地月转移,燃料消耗需要载荷量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起伏取决于选择的窗口时机和目标轨道。

接下来由特意留在月宫的智人机器人和应龙一号接手。

应龙一号选择合适时机在基地起飞,从下方追击任务组。

追上后不急着对接,先飞出来对旱魃推进器进行各方面检查,确认没有出现问题和故障,这才能宣布实验成功。

不过旱魃货运组暂时还得停在月球轨道上,因为货物运得太多,就算采用分抛式着陆,也需要分四批才能全部送到地表。

这也是旱魃上天最大的意义——把地月转移损耗压制到极限,以增加对月表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等检查完成,运载段与载荷段分离,利用返回轨道进行实验的第二阶段。

该阶段将实验超机动模式,会尽可能把燃料棒/加热器温度提高至接近地面实验数据。

核动力发动机会喷氢气,如果把粒子射流挡住,又会阻挡热辐射拟真,因此在地表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全真空实验,热处理情况与太空有些差异,虽然通过超级计算机得到了真空环境结果,但具体能不能达到预期值,还得看现场。

这次旱魃直接把温度跳至2400度,通入氢气启动推进,并在地面实时监测下,以20度为一个单位继续上调。

该过程技术难度相当大,因为没有载荷后,它的加速度和正常轨道发动机差不多,可以说如果没有超算支持,一个不留神就会飞到深空去。

短暂的几十秒点火时间里,温度向上跳了四档,最后停留在2480度,熄火时旱魃冷却系统外壳温度也已经被加热到800度高温,并在熄火后持续上升至860度才再次降低。

本次实验测得的最大比冲,已经达到1180秒!

比冲数字十分爆炸,但缺陷也十分明显。

熄火后两个小时,前面的液氢罐,隔着个隔热圈,外层壳被热辐射给加热到了三百度以上,大部分都是光照带来的温度,也比正常情况高了几十度,如果不是设计时考虑到这种情况,做了比以往更好的隔热,该温度对液氢容器已经相当危险。

普通模式不会给前方加温吗?

有的,不过在普通模式下,发动机冷却外壳始终保持在七百度以下,对前方设备的热辐射值相对有限,和阳光的影响没有可比性。

二十几小时后,旱魃回到土球轨道,通过几次轨道调整追上未来空间站,被机械臂抓住,便要开启实验第三阶段。

既然是被未来空间站直接抓住的情况下进行,就已经说明第三阶段的危险度最低。

该阶段被称作二级动力模式,燃料棒/加热器温度被控制在两千度以下。

本次点火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未来空间站进行轨道微调修正,省下一点点燃料。

测试中测到的比冲暴跌至850,同时冷却外壳温度也始终没有超过五百度。

其实这是一项未来载人飞船可行性的测试,结果看起来还行,不过仍然要继续提高废热处理能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