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我们是传奇> 第三十七章 神奇火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神奇火罐(1 / 2)

 (上架之后本人出差频繁,已经两次出差,周五又要去安徽。\ 首发\更新绝不会停)

大雨都下冒烟了!度假村房间窗户开始不断地渗水,从窗台一直流到地板上。李丽忙领着众人分头去用塑料盆接,一会儿功夫,就接了半盆水。窗外电闪雷鸣,就在这时,电力供应又突然中断了,楼内陷入一片黑暗。王强要出去察看排障,李志刚和宋雪峰都没有同意。众人借助着闪电的光亮勉强维持着接水,一些无人的房间里面,雨水都流了一地。

大雨足足下了一个多小时,等雨停下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众人都累了,相继睡去。李志刚担心山洪和泥石流等雨后常见灾后的袭击,尽管自己也很疲惫,仍强打精神,在外面巡视一圈,发现没有什么异常,才倒头睡去。

第二天一早,李志刚醒来后,觉得脑袋一涨一涨地疼,两个肩膀好像挑过什么重担似的。。酸溜溜的难受。他勉强从床上坐起来后,向窗外望去,见天空碧蓝如洗,又是一个好天气。下床挪到窗前往外看了看,楼下地面上也没有积水,附近的树林也依然是一片暗灰。他想出去找宋雪峰等人商议事情,却觉得双腿软绵绵的,走路很吃力。

“我这是怎么了?”李志刚暗想,“难道也要病倒了?今天天气这么好,正是出行的好机会,怎么自己这么不争气?”

这时只听走廊里面有人在快步走动,接着传来宋雪峰恼怒的喊声:“怎么不早告诉我!我现在就去找药!”

“难道还有其他人也病倒了?”李志刚猜测着,慢吞吞地走到房门前,推门一看,张凤波正好往这边走。。她见到李志刚后,忙问道:“志刚,你怎么样?现在许多人都病倒了,可把我给急坏了!”

“啊!?”李志刚惊讶地问道,“有多少人?严重不?”

“有一半左右吧,很多人在发烧,估计是前晚在泥地过夜时风寒所致。”张凤波皱着眉头说,“不过也真够奇怪的,怎么这些人昨天还没有事,睡了一夜反而患病了呢?”

“找到药物了吗?”李志刚急切地问道。

“这度假村里面什么药物也没有,宋雪峰出去找药去了。志刚,看来咱们以后得随身携带一些药物。在咱们到达首都之前,还会遭遇一些疾病的。”

杜仲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幸灾乐祸地看着张凤波,说道:“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时就应该一口气走下去,绝不能在泥地里面休息。”

李志刚无力地挥挥手,劝道:“你们别争了,我用对讲机和那几个驴友联系一下,看看他们能不能帮咱们弄些药物。\ 首发\”

杜仲冷笑道:“那你就让他们弄些正柴胡饮冲剂、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之类的,绝不能吃头孢类的西药。”

李志刚正在一阵阵地头晕,听杜仲张嘴闭嘴地“绝不能”,心里很不高兴,便顶了杜仲一句:“杜大夫,你的要求也太专业了吧,我看不行就让那几个驴友带你上山采草药,怎么样?”

杜仲没有听出李志刚的讥讽,反而认真地说:“完全可以呀,可惜现在所有的植物都枯萎了,找草药很困难。。不过没关系,中医还有药石、针灸、艾炙、拔罐等。我看你们现在这个样子,拔罐疗法最适合你们了,什么药物都不用。”

张凤波在一旁赞同地说:“杜大夫,你这个主意不错,我看可行。在宋雪峰找药回来之前,不妨先给一些人拔火罐。”

杜仲见张凤波支持他,很是高兴,接着摇头晃脑地说:“你们可别小看这拔火罐。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张凤波见说杜仲胖他就喘,忙打断他的话:“杜大夫,你别给我们上课了,赶紧想办法拔罐吧。。我们这里可没有专业的真空罐,你自己赶紧想办法吧。”

杜仲并不着急,依旧自言自语道:“拔火罐最简易易行,我现在去厨房看看,一会儿就能找到火罐。”说完,他就往一楼走去,

见杜仲走了,李志刚问张凤波:“张大夫,在我的印象中,这拔罐子都是治疗什么去火的,我现在这样子,用拔罐能治好吗?我看还是和那些驴友联系一下吧。”

张凤波笑着说:“志刚,你放心,这拔罐子同样也能逐寒祛湿用他们中医的话来说,拔罐能够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啊?张大夫,你也懂中医的那些术语?”李志刚有些意外。

“我说的都是比较浅显的常识。”张凤波笑了笑,接着说道,“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因此,中医西医可以说书殊途同归,我们学西医的,都要懂一点中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