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环球挖宝> 第十三章 澜沧山洞的原始壁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澜沧山洞的原始壁画(2 / 2)

但如果是红色级别的宝物,万一被导游发现了端倪,谁也说不准会不会眼红,野外环境没有法律和秩序的保护,万一发生点什么……为了周全,韩舟不愿意和别人一起。

到西双版纳的第四天,汉人导游,老王,驾驶着越野车,车上坐着韩舟,还有佤族导游顿格朗,开往PE市,澜C县。

澜沧,顾名思义,著名的澜沧江流过境内。澜沧江的下游,就是湄公河,流过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把握住了水源要脉。对国内影响不大,但确实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战略水资源的源头。

澜C县也是佤族聚集地,是导游顿格朗的老乡。

佤族是个很有意思的民族,是国内56个民族之一,在国外也有广泛分布。如缅甸,有一个著名的佤邦,衣食住行都跟国内差不多,无非是落后点。教材用的都是人教版,人人都会说普通话,看国内的电视,听国内的广播。

目前国内佤族已经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民族,这得益于一贯以来的民族政策。其实直到建国后,佤族还保留着部分原始习俗,其中最令人胆寒的,就是“猎头”,是一种为求风调雨顺、农作物茁壮成长而进行的原始祭祀活动。“猎头祭谷”有一定的规矩。一般只砍外寨不认识的人,不敢砍熟人和有势力的人。时间上,一般发生在农历三月撒下谷种不下雨,或碰到八月谷子扬花遭虫灾或洪灾之际,这是人类遇到不可抗拒的灾害时,难以避免的无力无奈表现,但也确实是落后迷信的行为。

真正彻底革除这一习俗,是在1958年。那时佤族西盟的群众经过党的艰苦工作已经觉悟起来了,最后突破是在一个佤族乡召开的会上。当时,头人坐一边,砍头英雄坐一边,群众坐一边。头人说:“‘砍头祭谷’是阿公阿祖传下来的礼,废不得。”砍头英雄说:“不砍人头祭谷,谷子长不好,谁来赔?”两者引经据典,振振有词,群众说不过他们。突然,群众中站出来一个佤族小伙子说:“我同意砍人头!”大家为之一怔。他接着说:“砍谁的头都难,大家都不愿意,我看要砍就先砍砍头英雄和头人的头,你们更懂‘规矩’,看守谷子不就守得更好了吗?”一席话赢得群众喝彩,热烈鼓掌。头人慌了,砍头英雄更慌了,只好表态赞成不再砍头。并约定谁要违犯了这条规矩,就判刑送监狱。从此就彻底废除了这一习俗。

到了澜沧,按地图指引,开着越野车一路驶入原始丛林。

到一处山脚下,进不去了。银色光点就在山腰处。

据顿格朗说,这座山被称作“老山”,离聚集地太远,且有凶猛野兽出没,本地人也不敢上去。

韩舟买了防野兽喷雾,防身电击棒,各种野外生存护身器具,包括防弹衣,三人准备好,才冒险上山去了。

一路上很顺利,几乎没遇到什么野兽。只有鸟鸣阵阵,风吹日晒。

到了山腰,距离很近了。

韩舟指向一个方向:“那里是不是有个洞。”

顿格朗一马当先,用柴刀砍去前方的枝条藤蔓,果然,露出一个宽敞的山洞。黑幽幽的。

三人小心地走了进去,开探照灯,照亮了洞内的情形。

洞内岩壁上,竟然刻画着一幅幅原始的图画,也许是用矿石颜料画的,依稀还可以分辨出红绿蓝各种颜色,画中人物、野兽、天神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

韩舟和汉人导游老王默默观看。

顿格朗却突然跳了起来,大叫一声:“这些壁画讲述的是我们佤族的古老传说!司岗里神话!老熊,老熊把人背出了洞!这个地方就是老熊的洞!人类起源的山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