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天波当即快步走到大堂中,也不招呼堂中的诸位大人,自顾自地在上首坐下了,大堂中的众人也停下了争吵,隐约站成了文武两派,大明祖制官员一到四品官府颜色为绯红色,放眼望去,大堂中站立的官员大都都是绯红色,各个身居高位却不顾官员体统在此喧哗争吵。
文官们站立在前排的是两名颇为干练的干瘦老者,双目有神,胡子花白又带着几分枯黄,面相威严显得不怒自威,很符合沐天波心中对文官形象的想象,却是云南左布政使蔡侃,按察使许斌两人,二人周围站着左右参政,左右参议,驿传清军道,提督钱粮道,分巡安普道,云南府知府,同知,判官等各文官,品级更低的经历,照磨等官站在后首。
明代自胡惟庸案发生后,改行省制为三司制以强化中央集权,三司即以布政使司掌管民事财政,以按察使司掌管刑法,以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又为监察地方官员,在地方设置了若干道,有分巡道,分守道,兵备道还有专司道。
布政使司以从二品布政使为主官,下设从三品左右参政,正四品左右参议多人为分守道分管各地民事,按察使司以正三品按察使为主官,下设正四品副使,正五品佥事多人为分巡道巡视地方,为兵备道整饬地方军备,以按察使司或布政使司的官员共同或单独管理驿传清军道,提督钱粮道,督学道,银场道管理专门事务。
一众文官在云南左布政使蔡侃,按察使许斌两人的带领下躬身冲沐天波行礼,明代的跪礼不是随便能行的,有上下级关系的禀告要事需要行跪礼,否则只有品级相差四级以上需要行跪礼,文官们穿着绯红色均是四品以上,都是躬身行礼,五品以下的青色官袍官员则是行了跪礼。
自成一派的一众卫所官员则是不论品级大小统一冲沐天波干脆地行了跪礼,只有都指挥使安素山有些尴尬地站立着,他是正二品的都指挥使,身后几个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正三品都指挥佥事都跪下了,他也想跪,但他作为都指挥使司最高长官,跪拜沐天波的话还是有些不妥,只能尴尬地站着。
都指挥使司的上级部门便是五军都督府,下级便是各个卫所,明代卫所以每千户所1120人为一千户所,五千户所共5600人为一卫,卫中设正三品指挥使一人,从三品指挥同知,正四品都指挥佥事四人,掌管卫所的练兵,操练,屯田等诸多事项。
朱元璋定下的卫所制为军官兵丁均是世袭,每一户为军户,每户出一名兵丁为正军,其他成年男子为军余,卫所有屯田之权利,田地除了军官享有的职田外,便是屯田,卫中的兵丁按三分马步旗兵,七分屯田兵,也就是说一个完整卫中大概有1500人的战兵,剩下的为屯田兵负责供养战兵,又有未当兵的军余作为人员补充。
每军种田五十亩为一分地,又根据实际情况,或百亩,或二三十亩地不等,每军田一分,收正粮十二石作为本人的月粮支用,纳余粮十二石作为本卫官军俸粮,卫所军的军饷标准是小旗一石,军单身六斗,有妻一石,军匠八斗,无妻四斗的标准,春夏给米粮本色,秋冬给银钱作为折色。
卫所制脱胎于北魏府兵制,号称养百万兵,不废百姓一粒米,明初的卫所确实可以自给自足,但在明代军户的地位低下,而且是永久性质世世代代都要当兵,繁重的差役也让军户难以忍受,更要命的是每分地的土地肥力不同,大小不同,征收的粮食却是统一的二十四石,当时便有人说:“军人受广东二十亩,亩产一石,乃输二十四石之税,其能堪乎?”
军户屯田兵世代种粮,还要忍受各级屯官的贪腐,多立名目,裹取月粮,还要交纳屯草及修渠等费,更有土地兼并,各级屯官,或是地方缙绅甚至王府宗室侵吞屯田,屯田兵其田被占,仍要包赔纳粮,屯田兵还要负担屯官豪强强加的各种劳役,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