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重塑千禧年代> 212 水平差异(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2 水平差异(二合一)(2 / 2)

别看高盛、DCM他们虽然最终被绑在冰芯这条船上,可好歹也是立即反应过来试图施加压力的,人家都是享誉全球的投资机构。</p>

这边倒好,愣是给了个截然相反的结论。</p>

别人恐惧,我贪婪。</p>

别人小亏,我破产。</p>

可再一想,庐州这样的内地欠发达省会,也不能强求什么。</p>

方卓调整规划,尽量简约的说起这件事所影响的方方面面,然后才让法务继续介绍两份需要补签的条款协议,待到最后,他又把两次董事会的概要说了说。</p>

</p>

这样聊下来,专家们面面相觑,罗明华也破了功。</p>

啥?</p>

怎么不是这样这样,而是那样那样?</p>

他从方总平铺直叙的两次董事会描绘中听到了波诡云谲。</p>

“方总,这个项目不光是为了咱们家乡的发展,也是为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容易啊。”罗明华感叹道,“高盛他们肯定使了很多手段吧。”</p>

方卓简简单单的答道:“还好。”</p>

罗明华扭头对三位专家说道:“咱们所里辛苦了,这个会议先这样,你们先回去吧。”</p>

专家们默默的走出会议室。</p>

罗明华等他们走了之后也没回避这个事:“方总,不光是你们项目缺人才,我们省里市里都缺相关的专家和人才,这次我真的以为冰芯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帮助。”</p>

“未来可能有困难,但这样的项目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我心里有这个准备,本来是可以传真或者打电话过来,我之所以自己过来一趟就是怕市里没做好这种准备。”方卓坦然的说道,“我要当面把这个利害关系、项目判断说清楚,咱们之间不要心存嫌隙,不然工作就更难做了。”</p>

罗明华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方总这话说的对。”</p>

他又说道:“也怪我,昨天我真以为这件事影响不大。”</p>

方卓喝了一口水,有些奇怪的说道:“中芯事件最近也有不少分析,这个好像已经有一些报道……”</p>

今天会议确实有点超乎他的想象,哪怕对内里的细节不熟,总体的判断方向得有啊,台积电的动作不是昨天发生,这都一周多了。</p>

“我们一定加强认知,加强学习。”罗明华苦笑道,“平时的机关报纸确实没看到这个事。”</p>

事件当事人如中芯、高盛他们最为敏感,次之是受冲击的冰芯、申城领导等,再次之的是行业和一些媒体,庐州这边隔着好几层……又缺乏真正敏锐的专家内行。</p>

方卓如此猜测着庐州这边的迟钝反应,又简单说了说已经和其他董事达成的一致,最后还推荐了一些对这次事件有切实分析的国内外媒体。</p>

说起来,那些常被行政关注的《人民日报》等官媒确实还没怎么报道这个事,可能是想观察观察情况再给分析。</p>

临近中午,方卓依旧婉拒了午餐,驱车前往科大。</p>

科大这边的事其实更为重要。</p>

这一趟过来本想是能见到胡正明本人,可是,这位权威专家在美国临时有情况,推迟了来华的时间,所以,方卓在科大的重心就变成己方项目的人才培养。</p>

一位合格的人才在科大从基础培养到堪用需要花费很多时间。</p>

方卓暂时也没把希望寄托在这方面,这当然要做,但他更想要的是台上胡正明、台下冰芯工程师式的培养,还得注意规避这种方式所蕴含的法律风险。</p>

明确的说,这种培养方式肯定有违胡正明所签署的竞业协议,尤其在中芯被台积电起诉的情况下,更得提前做好安排。</p>

胡正明教导冰芯员工不行。</p>

前者是合同主体不能改变,后者呢?</p>

如果这么一批员工暂时不入职冰芯,先在中科大以社会人的形式进行学习,到达某个阶段后下岗员工再就业的入职冰芯,这样还违背胡正明签署的竞业协议么?</p>

方卓提出思路,法务研究条款,学校帮着落实,总之,有困难就找方法,以中芯被诉作为前车之鉴,尽量从流程上解决问题,最起码是降低一部分风险。</p>

12月3号,庐州国投和冰芯完成条款补签,成为最后一位如此操作的董事,其他家早在方卓提出后就确认无误的签署完毕了。</p>

中科大这边则会设置一个成人教育的研修班,面向广大社会对集成电路感兴趣的人张开怀抱。</p>

这天晚上,方卓乘坐航班返回申城,将会不停留的直接从机场飞往香江,进行易科上市IPO的第一次路演。</p>

按照高盛的安排,路演是从香江到新加坡再到美国的数座大城市。</p>

方卓在机场等到了自家团队和徐开伟带领的高盛团队。</p>

“徐总这次也一起到香江?”方卓对徐开伟的出现有些惊奇,“是那边有项目要投?”</p>

“算是吧,主要也是听听方总在香江的路演。”徐开伟笑道。</p>

方卓对不懂的事向来谦虚:“那我可得好好向徐总请教了,我之前从没路演过,虽说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可带着公司上市真是头一遭。”</p>

徐开伟说道:“路演,路演,一路上演过去嘛,方总就把上次董事会上对我们的推销拿出来,那就八九不离十。”</p>

方卓大笑,调侃道:“这么简单吗?”</p>

“相比较把企业做起来,这确实不难,有的总裁可能不善言辞,但我相信方总不会有这样的顾虑,所以,我对易科的路演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徐开伟认真的说道。</p>

他真不是开玩笑。</p>

因为易科的上市计划,也因为徐开伟亲眼看到德银、DCM他们的意动,高盛内部经过综合考虑,提出了一个建议。</p>

不是提给易科,而是提给同样有上市计划甚至时间可能赶在前面的携程旅行网。</p>

携程的董事长是沈南鹏,按照计划,携程极可能在12月份完成上市敲钟,整个公司也都在积极筹备这个事。</p>

可是,沈南鹏突然接到高盛的推迟建议。</p>

“我们建议携程推迟上市时间,最好是明年的1月底或者2月份。”</p>

沈南鹏:“啊?为什么?”</p>

“因为易科要上市。”</p>

沈南鹏:“???”</p>

携程和易科既没有业务往来,也不是竞争对手,他们上市就上市呗,怎么让自家被建议推迟。</p>

“沈总,考虑到纳斯达克对中概股的印象,也考虑到易科上市的良好前景,我们认为它的上市可能会提振一些市场的信心,这有利于携程股票的发行。”</p>

高盛方面的回答让沈南鹏犹豫起来。</p>

这种犹豫没有持续太久,携程很快就做出推迟上市的决定,从2003年的12月调整为2004年的1月或者2月。</p>

同时,他们也密切关心起易科的上市之路。</p>

方卓对这个倒是完全不知情,他就怀着一丝丝的紧张和一乃乃的兴奋抵达了香江。</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