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于1977年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
床头摆着一张三抽的老式书桌,是奶奶当年的陪嫁,看着不起眼,却让吴恪眼前一亮。
这可是正宗的海南黄花梨,加上精湛的手艺,别致盎然的雕工,即便历经几十年风雨,依旧稳固如初。
就是看起来乌漆麻黑了点。
也得亏它如此不上眼,否则也放不到现在。
相比之下,书桌旁边那口掉漆的木箱子就有些不如了。
这是自己老娘的嫁妆,满打满算不过用了七八年,已然破败如斯了。
吴恪甚至还记得,每次打开箱子,都会发出吱呀呀的声音,伴随着扑鼻而来的沉闷气味。
箱子边上,是一面蓝底白花的挂帘隔断,将整个房间一分为二。
挂帘另一边是奶奶吴顾氏的房间,虽然看不见,可里头的摆设,吴恪却是记忆犹新。
因为里头实在谈不上什么布置,除了一张麻绳软床,和一面衣橱,便别无他物了。
就在这时,外间堂屋里传来响动。听那动静,是老娘张美兰起来了。
不多时,挂帘里面也动了。
老太太穿着素素净净的,顺拢着灰白的头发,撩起挂帘,稳稳当当地出来了。
一抬眼,瞧见窗前小床上的自家孙儿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自己,老太太稍一愣神,便面露慈祥地走过来,替长孙儿掖了掖被子:“再睡一会,还早。”
老太太说完就出去了。
留下吴恪心里头翻江倒海的,差点没淌下眼泪。
见到奶奶她老人家,心里头再多的委屈和苦楚,也都跟着烟消云散、豁然开朗了。
只是,回笼觉指定是睡不成了。
况且过不了多久,大杂院外头的大喇叭就该响起来了。
它就相当于整个五福巷的闹钟。
上辈子的儿时,最恨的就是这大喇叭,和别人嘲笑他爸是挑大粪的这两件事了。
现在想来,有喇叭听倒也不错。
至少每天都在激昂奋进的广播声中醒来,生活充满了仪式感。
起身下了床,摸过床脚的衣裤穿上,伸着懒腰出了门。
一出门,吴恪顿时身形一滞:“爸!”
不知何时,自家老子竟然也起来了,正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煞有介事地翻着报纸。
对于老大能早起,吴绍炳也很意外。
结果一低头,鼻梁上的玳瑁眼镜差点没掉下来,没了镜腿的眼镜,靠着两根棉线系挂在耳朵上,毕竟是不牢靠。
吴恪有些想笑,可又不敢笑。
明明是三十出头的大好青年,一戴上眼镜,顿时跟四十多似的,偏偏他还拿当个宝一样,天天贴身带着。
当然,带着也没问题,好歹拿去修一修,不过是几天的报纸钱而已。
但这事,吴恪也就是想想,说是断然不敢说的。
即便他个头已经快蹿到和自家老子差不多了,可老子就是老子,儿子就是儿子。
没有话语权。
重新戴好眼镜,吴绍炳继续翻报纸,漫不经心地说了句:“撕下日历。”
这恐怕是一大早,爷俩之间的唯一交流了。
吴恪抬手就把墙上的日历本扯下一页,露出今天的日期:庚申年,1980年4月24日,三月初十。
八零年代,的确是个百废待兴的好时代。
知青返城,联产承包,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整个国家总算是回到发展经济的轨道上来。
很多家庭的日子都开始慢慢好起来了。
唯独自家是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