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妙庵位于仙琚县双妙乡双妙村,是一座百年古刹,香火旺盛,在四乡八村颇有名声。双妙庵座落于村东的莲花山上,距村十里路程,是一个风水极佳的所在,周围是九座小矮山,山高不过50米,大小几乎相似,均称排列,中间有一块百来亩左右的平地,南边开口稍大,有一口池塘,塘边有一条山路出入。从高处看整个地形呈一朵盛开的莲花,九座小山是九朵花瓣,平地上的双妙庵象莲蓬,从南面看象一朵莲花浮在池塘的水面上。假如村民不给予指引,根本不会知道这里面藏有一座庵堂。住在庵堂里与世隔绝,恍如世外桃源。清心师太是双妙庵二十六任主持师太,据庵史记载双妙庵建于清初,是一位官家太太建的,清兵入关后,丈夫和儿子抵抗清兵双双战亡,她孤身一人,就变卖了家产,逃往江南,最后看中了这块宝地就建起了庵堂,落发修行。后来规模越来越大,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庙宇越建越多。庵堂绿树成荫,花卉锦绣,是一个潜心修行的好地方,当地民风淳朴,又远离战乱,庙宇保存得相当好,兴旺时庵里的尼姑一度达到一百多人。“五?四”运动后,女权思潮在各地传播开来,当尼姑的女性渐渐少了,解放后,政府提倡信仰自由,鼓励尼姑们返俗回家,庵里的尼姑已不到二十人了。
春天到了,百花盛开,花香鸟语,莲花山上春意盎然。早课后,悟心跟净心走出双妙庵欣赏周边的美景,两人年纪相仿,又住在一起,亲密得象一对小姐妹,她们摸摸这朵花,闻闻那朵花,逗逗蜜蜂,追追蝴蝶,两人象快乐的小精灵,在花丛中追逐着,发出一阵阵银玲似的笑声。庵里的清苦生活,无法埋没少女追求快乐的心灵。
坐在房间里休息的清心师太听到笑声,叹了一口气,就对身边的一心说:“你去叫她们回来。”
净心是清心师太一手带大的,情同母女。自从净心五岁收到庵后,师太就亲自教她识字念经,净心聪明伶俐,一教就会,一般人需要一个月学会的经文,她半个月就能背诵,十四岁就学会了庵里的所有经卷,一人能主持得下整个焰口道场,师太很是喜欢,一般农户人家做道场就派她主持,四年下来,在当地渐渐名气大起来。净心人也长得漂亮,高挑身材,宽宽的额头,肌肤白净,一双大眼睛顾盼有情,挺括的鼻子玲珑别致,虽穿着一身灰色衣衫,却无法掩盖清秀的气质,叫人看啦爱怜有加。
清心师太心里很想将衣钵传承予她,可她一看到净心那俊俏的模样儿,有些犹豫,让这样美人胚子一生青灯古佛,于心不忍,况且从她的命格推算,她尘缘末了,强求不得。
“师父,您叫我?”净心跨进房门问。
“净心,我们出家人讲究的是心静止水,不可喜怒形于色,以后得注意。”清心师太缓缓地说。她对其他弟子的管教可严厉啦。
“是,师父。”净心低首说。
“双妙村有一个叫李时环的,家里要做一场道场,明天,你带几个师姐妹去一下。但要记住,眼下是困难时期,各家各户都是缺粮少衣的,酬劳随便人家给吧,不可多收。”清心师太吩咐道。这样的年景,倘若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家会做道场的,虽然庵里的日子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但出家人应该以慈悲为怀。
第二天,师姐妹六个人从庵里出来,一路上喜鹊叫声不绝。悟心说:“师姐,俗话说:‘喜鹊叫,喜事到。’这一路上喜鹊叫个不停,恐怕有好事喽!”
“象我们这样孤苦伶仃的人啊,能有什么好事?”净心若有所思地说。来庵里的不是孤儿就是被抛弃的孩子,谁家愿意女儿来庵堂呢?都是无奈之人。
是啊!来双妙庵有十二个年头了,这十二年来亲人音讯全无,每到夜深人静时,净心都会想起母亲和姐姐,醒来泪流满面,泪已流干,可亲人啊!你们在哪里?她心里呼喊着,娘,您在哪了里呢?姐姐,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呢?曾多少次期望着奇迹出现,可是每每令她失望。
她记得离开姐姐后,就和母亲一路往西行,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身上带的干粮和钱都用光了。一天,她觉得饥饿难忍。
“娘,我实在饿得走不动了。”老弯有气无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