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敌军出现在侧翼,但对于骑兵为主的莽古尔泰镶蓝旗兵马来说,调准方向还是很容易的。
当镶蓝旗主力出阵转向后,那只燕军骑兵已经抵达二里地开外,这个距离对于骑兵冲锋也就一刹那的功夫。
刷的一声,莽古尔泰抽出自己腰间的精铁弯刀,这把弯刀是从匈奴那里高价购买而来的。
匈奴的体制很神奇,他们明明可以打造出不亚于精良汉军百炼环首刀的精铁弯刀,匈奴中的精锐铁骑就少有装备,反倒当作奢侈品一般外卖!
原因很简单,匈奴人太穷了,生产效率太低!
卖一把好刀可以用普通的马刀武装起来几十个骑兵,对匈奴人来说是十分划算的买卖。
“镶蓝旗的勇士们,让燕奴尝一尝八旗铁骑的锋锐!
随我,杀!!!”
八旗军为何能把胡人骑兵打的找不到北?
不是因为皇太极和各个旗主的指挥能力堪比诸葛孔明,而是皇太极和各个旗主都出身荒蛮穷困的白山林海,习惯了带头冲锋,麾下战兵看到自家主将不顾安危冲阵,自然奋勇向前!
单凭这股勇气,在兵力和武备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自然把胡人骑兵打的哭爹喊娘……
随着胜利的次数增多,八旗铁骑的心气就这么被胜利充起来了!
当然,各个旗主身份何等尊贵,自然也担心自己在战场上被一个小卒子阴死,这就催生出了白甲兵为首的士兵选拔机制!
莽古尔泰看似一马当先,其实在冲起来后很快被身边层层叠叠的白甲兵包裹起来,缓缓降低马速进入骑兵冲阵的中央部位。
如果从天空往下看,就会发现镶蓝旗骑兵冲起来后,分为数个波次,每个波次之间都有一大段距离,而莽古尔泰在冲到敌阵前,已经退回到第三个冲锋波次里……
镶蓝旗骑兵冲锋后,对面的燕军骑兵也很刚,直接迎向发起冲锋。
这波燕军骑兵很显然云集了燕军主力所有的骑兵,数量上竟然不比镶蓝旗骑兵少多少!
燕军骑兵使用的同样是分波次冲阵的战术。
其实这个战术没什么特别之处,是草原骑兵十分常见的战术,这个战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将自家骑兵分开数个部分,方式在冲入敌群速度停滞后,导致后排冲撞到前排的自己人。
看似遮挡了整个地平线的骑兵冲锋,其实纵深并不厚实,就是为了防止冲入敌群速度下降后互相践踏。
同时,每个波次之间的空档也可以让骑兵之间更加灵活的调整冲锋方向和距离。
赵作仁虽然知道墙式冲阵是怎么回事,奈何他根本练不出那种骑兵。
燕军的骑兵成分太过复杂,根本没有接触过队列训练,让他们统一听令行事就很不容易了,想要让他们如同上辈子近代骑兵那般排成整齐的数排,并肩而进根本不可能!
除非赵作仁十年如一日的对骑兵进行训练,并提高军饷待遇安抚骑兵们被苦练的不爽。
两股骑兵洪流的对冲,拉响了三旗与燕军之间的决战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