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作仁通过斥候收到肃慎地区的扶余人主动出击的消息后,并没有感到太过惊讶。
因为赵作仁已经通过扶余人的口舌明白,白山林海在扶余人眼里是多么蛮荒的地方!
肃慎人一直被扶余人称呼为野蛮人,可想而知比肃慎更野蛮的白山林海在扶余人眼里的印象……
更不用说,之前从肃慎人出来的女真人,一仗未打就开启了‘战略转进’模式,更是助长了扶余人的嚣张气焰。
这种认知下,扶余人的兵力比自己还要多出一千多,没有理由龟缩不战,即便扶余人中的依罗王想要谨慎避战也不可能,那样会让他的威严尽丧!
这就好比在赵作仁上辈子的19世纪大殖民时代,一支精锐的英军被人数相当的非洲土著部落武装吓得不敢出战一个道理。
甭管再多的理由,那只精锐英军的指挥官都会被全体英国人鄙视到死,甚至连职位都保不住,会被提前退役!
赵作仁知道对面的依罗王刚刚上位没几天,如果再龟缩避战,他那只有血统带来的个人威望估计也会用尽。
若是丧失本部战兵的支持,依罗王还能坐稳自己的位置么?
这么一想,扶余人出兵几乎是必然的事件。
赵作仁派出去的斥候都是步行斥候,燕族又没有马匹,自然不可能培养出骑兵斥候。
所以消息传递的有点慢,等到赵作仁得知扶余人大军出动的消息时,双方距离已经不超过十里地……
很显然,自己周围也同样活跃着扶余人的斥候。
步行斥候就有这点不好,无法如同骑兵斥候那般遮蔽战场,大家都是两条腿的斥候,谁也别想追上谁……
敌军既然已经抵近,赵作仁自然不能虎头虎脑的继续前进。
伴随着一道道军令下达,层次分明的军官体制发挥出重大效用。
都尉压校尉,校尉压百夫长,百夫长压伙长,伙长压什长,什长带着伍长把麾下那几个人都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就这样,只要众人各司其职,数千人的部队就开始缓缓从行军队列稳步展开,期间虽然会有些许混乱,但问题都不大。
比起曾经乱糟糟的部落武装,不知要强出多少。
只可惜,对面的扶余人早就有了军事体制,只是没有赵作仁这里如此详细罢了。
扶余人只设立了简单的十人长百人长千人长三个级别。
千人长往上就是依罗这位扶余小王了。
扶余人没有万人长这一级别的官职,各个小王足以承担起指挥重责。
而兵力最多的扶余王解慕漱,则会让自己的亲信在战时每人指挥几个千人队作战。
双方都是全步兵队伍,所以战争的节奏十分缓慢,直到第二天清晨,双方才缓缓结阵相向而行。
倒不是说变阵变了一个晚上,而是双方都是长途跋涉而来,需要一个晚上的时间让士兵休息恢复体力,然后第二天以最好的状态迎敌。
第二天清晨,赵作仁再一次展示了神棍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