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武唐春色> 第二十七章 金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金吾(1 / 2)

 “这些宾客中,奴只认识张先生一人,听说他是浔阳人氏,两年前随家人来到长安城,拜访名师、参加科考,至于其它事情,阿奴一概不知,实在不清楚该如何回答。”

短襦小娘一边说,一边从桌案上拿起澡豆,俯身为郑都知擦拭肌肤,看上去极其小心,生怕浪费一点一滴。

色艺无双,色在前,艺在后。

为了使肌肤保持青春少女般的润泽丰盈,郑娘子从来不用简陋的草木灰、皂角或者劣等澡豆,而是潜心研读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因为这位名扬天下的药王专门开辟章节,在药典上记载了许多调制面脂、澡豆的秘方。

所以,侍女手中的秘制澡豆,比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上很多倍——十七味配料,其中包括奇花、西域香料、珍珠玉屑,而且必须研磨千万遍,才能制成。

不过,郑娘子并不在乎这些,她低头轻抿一口葡萄酒,然后笑着问道:

“那么,你觉得他什么时候能考中进士?”

不等侍女回答,她自言自语道:

“每年到长安城参加科举的学子足有上千人,根据考试的内容可划分为十几个科目,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明书科、进士科……”

闻言,短襦小娘满脸茫然,她自幼在富乐园长大,只学习曲艺,自然不清楚什么是明经,什么是明法、明算,以为郑都知在说王道大计、天地玄黄之类的要事,即便听不懂,也恭敬地站在一旁听着。

“而这上千名儒生,仅有三十人能够鱼跃龙门,成为进士,如果张茂林在三十岁之前考中,就已是苍天庇佑了。”

说完,她放下琉璃杯,轻轻拨动浮在水面的玫瑰花瓣,似乎玩心大起,可心中却在想:

舍下一切陪伴张茂林,陪他一步一步从寒门之家迈上仕途。

可是,真要熬到了那一天,恐怕青春已经不再,谁还会对一个皮肤枯涩干瘪、满脸皱纹的妇人动心?

况且,良贱不得为婚,男人又是薄幸郎,喜新而厌旧。

一念及此,郑娘子突然将花瓣捏碎在手心里,放在鼻前闻了闻,低语道:“这样才最香,可惜很快就要散了。”

琉璃杯中流霞光泛,郑娘子笑靥如花,水珠缓缓滴落。

不知怎地,侍女突然觉得这位色艺无双的花魁娘子有些悲伤,只听她用吴语唱起了南朝乐府词: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也不知是吴语本身好听,还是因为从美人口中唱出,才变得如此哀婉动人。

站在一旁的短襦侍女神色渐渐悲伤,她自幼学习乐器、词曲,自然知道这首词。

它讲述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最终寄希望于南风,希望它能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与郎君相聚。

她们这样的青楼女子,只有运气好,才可能遇到一个既有钱又有良心的恩客,愿意出重金替自己赎身,带回家当姬妾。

但是,这种可能微乎其微,概率更大的是,一直陪酒卖笑,直到年老色衰,再也无法弹奏乐器、跳不动舞,带着年轻时积累下来的些许钱财,被人赶出去。

最终找个尼姑庵,终日青灯礼佛,而年轻时的飞扬舞姿与幸福回忆,都会在香烟烛火中,一闪而逝。

正当两位娘子伤春悲秋时,私闺的门被推开,几个女婢快步走了进来,急忙说道:

“打起来了!就在刚才,几位客人起了冲突,我们离开时,他们正在持械斗殴,要是再不制止,恐怕要出大事!”

郑都知背过身去,不想让旁人看见她垂泪,贴身侍女低头整理心绪,过了片刻,才低声问道:“护院游侠呢?”

几个婢子默默不语,心中懊悔:为何不先去找护院游侠,等他们将混乱压下,再过来禀报都知,免得被责罚。

沉默中,郑娘子取来布巾擦去身上的水珠,然后披上一件青纱,赤着雪白的脚丫走出浴床,淡淡道:

“这群儒生也只敢在花楼逞英雄了,放心,他们绝对不敢闹出人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