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97、敏感话题(2 / 2)

秦书凯敷衍道,张书记说的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考虑,只是眼下没有合适的人选,干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秦书凯心里琢磨着,张东健今天慎重其事的把自己叫到他的办公室来,必定是有什么目的,难不成就是为了县一中校长人选的事情?

张东健心里也清楚,对于一中校长的推荐问题上,秦书凯心里对自己是有些看法的,起初自己已经答应体检秦岭振当一中校长,到了常委会上却又转而支持冯成贵,从秦书凯的角度来说,自己这样的作法,就是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因此,现在自己再跟他提及这个话题,他心里自然会有些反感。

张东健一副解释的口气说,秦县长,我知道对于此事,你可能心里对我有些误会,当初我的确是当着你的面同意推荐秦岭振到一中去当校长的,可是后来仔细考虑了一下,从对于一中长远展的角度来说,秦岭振毕竟是在机关工作时间比较长。

回到学校工作后不一定能很快的适应,而冯成贵到底是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对一中的情况比较熟悉,一中眼下正处于不太稳定时期,急需要一个熟悉情况的人,接管一中,尽快让一中的教学秩序正常起来,所以我才会到了最后关头改变主意。

秦书凯见张东健当着自己的面修饰自己的言行,心里不由暗暗说了一句,拉倒吧,你张东健是个什么样的货色,我还不清楚,你压根就不是个成大事的人,整天就那点鼠目寸光,像个不倒翁似的,左右倒来倒去,只怕到最后哪边你都靠不上。

秦书凯冲着张东健叹了口气说,张书记,关于教育系统的问题,我是不想再参与了,一中校长人选的问题,该谁管就由谁确定吧,反正我是不想再多烦心了。

张东健见秦书凯当着自己的面撂蹄子,心说,狗日的,你小子在老子面前装的什么蒜呢?你要是真心不想参与这些事情,最近根本就不会出这么多事情,尤其是现在这种僵持的情况下,冯成贵的任命迟迟下不来,而教育局的党委书记副局长陈涛又被纪委带走了,教育系统自从一中校长范大龙出事后,层出不穷的事情,不都是你秦书凯在背后捣鼓的缘故吗?

秦书凯既然这么说了,张东健自然不好当着他的面否决,不管怎么说,今天自己是受人之托过来跟秦书凯协商大事的,总不能因为一言不合就把事情给办砸了。

张东健特别享受现在红河县两虎相争的局面,不管是董部长一方,还是秦书凯一方,都要特别重视自己对某件事的态度,毕竟双方旗鼓相当的僵持着,自己作为县里一个重要位置的领导的态度就会显出相当的重要性来。张东健见秦书凯的话里对一中校长的人选问题似乎不太感冒,于是换了个话题说道,秦县长,昨天我听了徐大忠副县长汇报的关于你提出要跟洪湖县共同开洪泽湖资源的事情,我听了汇报后,也稍稍考虑了一下,感觉你这个建议很好,从全县的经济展大局来说,必须要这么做。

秦书凯听了这话,精神不由一振,他没想到张东健会如此旗帜鲜明的表示自己对建立共管区的支持态度,这可是跟他原本想象的两边倒角色相差甚远,但是秦书凯有点不信任这个人。

秦书凯于是坐直了身子说道,张书记要是能这样认为的话,那是最好的,关键现在这么好的提议在县政府那边的工作会议上,阻力很大,有些领导是摆明了不赞成啊。

张东健见秦书凯对自己提出的话题很感兴趣的样子,赶紧趁热打铁说,秦县长,我也听说了政府那边现在的情况,这也是我今天请秦县长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的原因。

金大洲说,秦县长,我计划马上召开一个县委常委会议,在会议上,把关于县一中搬迁的问题和跟洪湖县共同开洪泽湖资源的问题,一起讨论一下,这两件事都是关系红河县老百姓民生的大事,必须要重视起来,尽快解决才行啊,不能拖啊,这样对展没好处。

直到现在,秦书凯才明白了张东健今天为什么会主动请自己过来,又主动表态支持对于跟洪湖县共同开洪泽湖资源的计划,敢情,这孙子是替徐大忠那帮人过来当说客了。

起初,有人对自己说,张东健和徐大忠等人在一中搬迁的事情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只怕是从中也要拿些好处,在这件事上也算是成了利益共同体,他还有些不信,到底张东健也是老官场了,会为了徐大忠等人的一些蝇头小利就站在他们一边帮忙说话,现在看来,以前听到的一些消息竟然都是真实可靠的。

若是张东健没有答应配合徐大忠等人尽快促成一中搬迁的事情,张东健怎么会为了这件事单独找自己谈话呢。眼下的情形已经相当清楚了,徐大忠一帮人希望跟自己在两件事上相互妥协,只要自己答应了一中搬迁的事情,他们就一定会答应跟洪湖县共同开洪泽湖资源区的事情,而张东健提议召开的县委常委会议,不过是为了把这两件事全都在一个合适的场合确定下来罢了。

秦书凯感觉有些头痛,若是自己当真就这么妥协了,自己想要办的事情倒是成了,可是对于县一中的广大师生也好,对于县一中以后的长远展也好,是不是有些太不负责任了。秦书凯有些犹豫的口气对张东健说,张书记,我听说,一中搬迁的事情也不是提过一两次了,惹的不少老教师四处告状举报,说是一中搬迁背后大有文章,咱们两人一个是红河县的辖县委书记,一个是县长,要是一手促成此事的话,是不是会有些对不住那些为了教育事业做出不少贡献的老教师们对咱们政府机关的信任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