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行”是根据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而定名的,并不是搬拦捶、指裆捶等五种捶法,该拳也远不止这五种捶法。太极五行捶是李派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凡李派传人都练该套路。近年来也向全国乃至海外推广,所以说流传较广。
该套路将大、小、松、紧、刚、柔、快、慢、中平九种架子融为一体,讲八种刚劲、十二种柔劲。八种刚劲为:反弓、箭督、风猛、炮燃、雷震、电闪、山崩、刚硬;十二种柔劲为:轮转、球滚、胶粘、磁吸、木漂、水流、绵软、金柔、针尖柔、箩底丝缠、箩中蹦豆、平准。刚劲犹如箭之中的,必透七孔而后已;如炮之燃火,务求穿山透壁之功;如墙倒山塌,欲躲而不能;如迅雷之猛烈,无掩耳之功夫;如大风之强猛,草石俱偃矣。柔劲犹如功圆箭远、随风使船、顺水推、水中漂木、磁石吸铁。太极五行捶在练法上有“初练”、“单练”、“双练”和“练理”、“练势”、“练气”、“练机”的步骤和方法,李瑞东先生在《单练四要》中说道:“夫单练者,乃一身独练也。独练切勿贪多,务求纯熟。或择一二式而专练之,此谓之练势;或连三五式而急练之,此谓之练气;或趁势之便利而任意练之,此谓之练理;或酌式想象而练之此谓之练机,合而言之,单练四要也。”“本理以造势,即势以运气,借气以生机,行机以达理。”“不练势则势不稳。不练气则气不接,不练机则机不灵,不练理则理不通。俱有次序,不知理而徒练势,则势不真;不练气而遽练机则机不活;不练机而遽练理则理不圆。”
根据初练、单练、双练和理、势、气、机的次序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练习者能少走弯路,尽快地登堂入室。练到一定程度时,还要老师给弟子“安手、安眼”,这样才能运用于技击实战中。总之,太极五行捶是李瑞东先生的杰作,是各派精华的凝练,尤其暗藏着心意十二形,倘若有明师指点,练习纯熟,是完全可以满足于实战需求的。太极五行捶在理法上讲内外五行,外五行为:“手有五诀,足有五步,身有五方,口有五音,头顶五星”,内五行即人之五脏而生五气,内外相通,即可逐步达到“返先天”,人体本有诸多先天的良能良知,返先天就是将人体的潜在功能开发出来,太极拳功夫的高低并不仅仅在于一掌能发人多远,而在于其高超的反应能力。真正的太极高手为什么不怕别人偷袭?因为在有人偷袭时,他的大脑还没有反应,动作就已经出去了,这样的高手甚至在睡梦中也能将偷袭者制约,不用大脑作出反映。这也就是所谓“化境”,或者说“神明”的初级阶段。
另外李瑞东先生还传有“太极白虎十三刀”、“太极青龙十三枪”、“太极清丰剑”等器械套路,均是先生的创造。李派传人练习太极拳并不仅仅是练习拳法的套路和推手、散手等,还要练习多种辅助功法和内功功法。做到内外皆修,其辅助功法也十分丰富,有球、尺、板、袋等辅助器械。借以练习体验各种劲法。比如李派传有“十二揉球法”、操绳法、桩法等。李瑞东先生以“四大硬功”著称,所谓四大硬功是:披麻甲、抖绠绳、盘桩、打袋。其中抖绠绳是借助于器械练出抖劲来,先生所练绠绳粗可双手一掬,两丈余长,重三十六斤。一端固定在木架上,另一端设一铁环,练习者单手持铁环将绠绳抖起来要抖到绳子看不清,并且嗡嗡作响。一般人的力量是根本抖不起来的,初练时抖十二斤的绳子都很困难,循序渐进,最后能将三十六斤的绳子轻松自如地抖起即可。
盘桩即八卦九宫桩,用软藤捆扎成直径八寸到一尺的藤束九束,按照八卦九宫方位栽于地面,练习者在其中挤靠穿行,由于藤束富于弹性,对于练习者体验太极拳理法非常有益。李派的辅助功法很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李派历来认宗于武当派,尊张三丰为祖师,除宗谱记载外,还有诸多内功修炼之法可以佐证。
比如“太极十三丹”、“百日筑基功”、“卯酉周天功”、“九转还丹功”、“圣胎还元功”、“天罡钓蟾功”等等。这些都属于道家功法,始终伴随着太极拳代代流传、沿袭下来。凡是有根基的太极拳流派都应有类似的功法继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极拳的起源地绝不在陈家沟,而在武当山。过去的武术门派无论内家外家大都练内功,没有内功的武术是不会练出高手的。内功和武术始终是相辅相成承的,尤其是内家拳,在练拳的同时也要练内功的。因为内功不仅能修身,还可增强拳法的打击力度、增强练习者的抗击打能力。
李瑞东先生所继承的钓蟾功可谓一种不可多得的内功绝技,其中的大蟾气就是能直接运用于实战的一种功法绝技。当年李瑞东先生在与徒弟们试功夫时,十几个弟子依次双手搭在前边人的肩上,最前边的一个双手搭在李瑞东先生的胸前,先生猛一吞气,十几个弟子就象触了电一样,个个痉挛着瘫软在地。先生家中一头大犍牛受惊跑了出来,横冲直撞,无法制服。家人叫先生,先生迎上去一手抓住牛角,另一只手在牛的肋部拍了一掌,牛顿时仆倒在地,口吐鲜血而死。武清城里的屠户李八将牛剥开后一看,断了三根肋骨,且五脏淤血。此事本来非常确凿,后来越传越神,有人说牛骨皆被震碎。多年前,李进修的侄子李仰真老人对笔者讲述了上述两件事,而且李仰真老人和其叔当时就在李宅,还吃过那头牛的肉呢。后来,在民国年间出版的《北方健者传》一书中也提到了此事,作者杨明漪是听程廷华的弟子周祥所说,周祥否定了碎骨之说,但肯定了李瑞东先生一掌击毙一头牛的事。周祥还讲述了另外一件事,有一次周祥在李宅时,李瑞东先生叫他闭上双眼盘坐在石板上,先生伸手掌至于周的头部上方寸余位置,先生说:“祥子,我把你提起来了!”周祥便觉得身体离开了石板很高,又听先生道:“祥子,我把你放下来了!”周祥便觉落于石板上。其实周的身体始终未离石板,而是全身气血随李瑞东先生的手掌上下起落,所以周会产生错觉。这就是内功的神奇。据李仰真先生说,当年李瑞东先生在房屋内猛然一抖全身,房屋的窗户顿时一阵乱响,窗户纸全碎。
李瑞东先生在创出李派三盘太极拳后,仍然继承了许多各派太极拳内容,尤其是杨露禅先生所传的杨家老拳,比如“八大手”、“老三推”、“十三丹”、“十三硬架”、“六十四式老架”等等,李派继承的传统太极拳械内容很多,有数十个套路,至今仍在李派内部传习着。如今人们普遍怀疑太极拳的实战效能时,这些传统“老拳”的价值将会被人们所认识。现在看来,很难说由杨家老式太极拳所繁衍出的各派太极拳比之杨露禅时代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因为当今人们居然怀疑起太极拳的实战效能来了。
从1900年到民国元年这一阶段,李瑞东先生主要在武清老家研究武学、传授弟子。李派太极拳就是在这一阶段创编出来的。先生生性豪侠,仗义疏财。与武林中人交往很广,无论功夫高低、贫富、地位如何,凡是来访者先生总是热情招待,坦诚以对,对于缺少盘缠者,先生总是慷慨解囊,所以先生在武林中的朋友很多。家里常有食客数十人,武林中送给先生另一个绰号——“小孟偿”。先生对贫苦百姓颇具慈悲心,每逢灾荒之年总要在京津两地专设粥棚,整大车地送,救济饥民。先生医术高超,且有求必应。从不向患者收取诊费,对穷人有时连药费也免去,所以声誉很高。但另一方面,先生嫉恶如仇,对坏人从不手软。在李派的戒条里就有“七戒见义不为”和“六戒见恶不除”、“应救不救无勇无刚”这三条。
早在李瑞东先生于端王府时,曾经有一次在庙会上,遇见一伙秧子们欺负一个上香祷告的妇女,先生上前劝解,秧子们不但不听,反而仗着人多围攻先生,先生只一掌将为首的一个打得牙齿飞出,竟然嵌进柱子里,该秧子顿时倒地不省人事,众秧子见状立即作鸟兽散。先生在京期间,京北某县土匪肆孽,啸聚五百余人,劫掠乡里。官兵屡为所败,李瑞东先生侠肝义胆,仅带弟子数人摸入匪巢,驱散徒党将匪首生擒,由此可见先生艺高人胆大。此事在民国出版的书籍中也有记载。还有一次,先生乘轿车携长女进京购置嫁妆,轿车行至京东采玉时,路遇一伙强盗拦路。为首的一个持一把左轮枪,车夫以为这下可完啦,强盗们有枪。李瑞东先生不慌不忙下车,突然闪电般地飞身上前,一掌将为首的那个持左轮枪的打倒在地,其余匪徒均作鸟兽散。被打倒的那个,当时一命呜乎,头骨碎裂,两个眼球迸出,样子十分吓人。李瑞东先生说了声“没事”就带长女(笔者祖母)进京办嫁妆去了。等两天后返回时,才看见官府正在验尸,围观者甚众。先生佯作不知情,还下车看了看。
李瑞东先生武功早入化境,远非寻常人可比,全国各地千里迢迢到武清城里访先生者很多,因此先生的武功也是靠实战打出来的。当时李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上门者,都要热情款待,但来访者也都要在“来时露一手,走时留一手”。由于来访者很多,几乎是络绎不绝,所以先生经历的实战机会很多,可谓见多识广。因此各门派留在李派的拳械套路也很多,有好的内容就记载下来。李瑞东先生虽然家资雄厚,但也因此几尽家产。由起先的四十余倾良田,变成了后来的四倾多。俗话说“穷文富武”,可见没有相当的财力是难以做到的。
李瑞东先生从不向徒弟索要财物,先生传授弟子基本上是尽义务的。先生有些弟子长期在李宅吃住,只是自觉地从家里带些粮食而已。李宅内有一个四合院专门用来住徒弟和客人的。先生对徒弟要求很严,练功夫严禁偷懒,一经发现,轻则严厉训斥一顿,重则重则逐出师门。
先生有弟子百余人,著名者近二十来人。先生有三子二女均精李派拳法:长女奇英、长子伯英、次子仲英、次女菊英、三子季英,弟子项润田、李进修、李子廉、张滔、陈继先、程安和尚、蒋万和、蒋万良、文实权、罗子鸣、王凤鸣、刘子鸣、高瑞周等人。原本是通背门的名家王荣标(人称“大枪王荣标”者)先生,在李瑞东先生逝世后,因仰慕先生之名,曾经与先生长子伯英结为师兄弟,从伯英学李派拳法。先生的弟子中功夫最佳者为李伯英、项润田、李子廉、张滔、李进修等人。伯英身高力大,拳法精湛,据说其所练杆子长两丈余,时常挑着几十斤的铁锁练习,与人比试大枪时,常在双方大枪一触之间,令对方的大枪脱手,伯英有个绝招:对方持枪,伯英持杆子站立不动,令对方用枪尖扎伯英的杆子头,对方无论如何也扎不到,双方调换,伯英让对方持杆子随便动,自己用枪尖只一招就刺中对方的杆子头,李伯英的杆子练得出神入化,为了练出一种粘劲来,常在李宅后面的水坑边缘跑着练,边跑边用杆子抽打水面,久而久之练出了这种粘劲,后来在场院内,伯英用杆子往碌碡上一抽,杆子一抬,碌碡就被得带翻滚起来。李伯英后在设于北平的东北陆军大学任教,月薪一百二十块大洋,远远高于其他武术教师。伯英的弟子有通县的任万良、北京的陈月舫等人较为著名。李子廉曾经在天津东北军万福麟部任教,其弟子有山东人杜咸三,天津的郝铭较为著名,杜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为硕士研究生,在天津任教。后回到山东。曾经参加过济南打擂,一举夺魁。郝铭为京剧大师郝寿辰的胞弟,曾经任天津怀才学校校长,后在南开大学工作,1936年中国出席柏林奥运会代表团领队就是郝铭先生,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均为武术运动员,所以派出的领队是精通武术的。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下帖请李瑞东先生赴京担任其拱卫军武术总教长一职。同年,先生到天津与盟兄弟李存义、张兆东等人创中华武士会,先生首任会长一职。(先生逝世后由李存义任会长)会址设在天津中心公园大四合院内(原造币厂),李派占正房东屋,形意门占正房西屋,武士会成立后,在中心公园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当时称为“天下英雄会”,李瑞东先生主持了大会,并亲任总裁判长。这很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对于当时宏扬民族精神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武士会创立后,到中心公园学习武术的人络绎不绝,常有军人排着队前往学习武术。可谓盛况空前,由此可见中华武士会的创立对于推动中国武术的发展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李瑞东、李存义、张兆东、李书文等老前辈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派在中华武士会的教学工作,是由李进修的儿子李昭堂、李昭棣,侄子李昭荫代理的,后来李昭荫被叫到南开中学与蒋治中(万良)创立“广武学会”,当时校长是张伯苓先生。李瑞东先生则常在北京任教,不定期地到天津武士会看看。1917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李瑞东先生从京城回到武清家中过年,因使用煤炉不当,煤气中毒于次年正月初一日逝世,终年六十六岁。李瑞东先生逝世,由于事发突然,顿时谣言四起,一些后辈拳家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制造谎言,说什么曾经战胜过先生。然而深究起来,无一例经得起推敲,此种武林陋习实不足取也。(以上引自公共资料,如果不妥,请提出,删除致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