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逝世。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着很大的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
周赧王三十年(丙子年,公元前285年)
秦昭襄王与楚襄王在宛相会,与赵惠文王在中阳相会。
秦国派蒙武攻击齐国,夺取了九座城。
齐王灭掉宋国以后十分骄傲,便向南侵入楚国,向西攻打赵、魏、韩国,想吞并东西二周,自立为天子。狐义正辞严地劝谏他,被斩首于檀台大路上。陈举直言不讳地劝止,也被杀死在东门。
燕昭王日夜安抚教导百姓,使燕国更加富足,于是他与乐毅商议进攻齐国。乐毅说:“齐国称霸以来,至今有余力,地广人多,我们独力攻打不易。大王一定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国及楚、魏三国。”燕王便派乐毅约定赵国,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各国苦于齐王的骄横暴虐,都争相赞成参加燕国的攻齐战争。
周赧王三十一年(丁丑年,公元前284年)
燕昭王调动全部兵力,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国尉斯离率领军队与韩、赵、魏联军也前来会合。赵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乐毅,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大军发动进攻。齐王集中国内全部人力进行抵御,双方在济水西岸大战。齐国军队大败。乐毅便退回了秦国、韩国的军队,使令魏国军队分兵进攻宋国的旧地,布署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自己率领燕军由北长驱直入齐国。剧辛劝道:“齐国大,燕国小,依靠各国的帮助我们才打败了齐军,应该及时地攻取边境城市,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现在大军过城不攻,一味深入,既无损于齐国又无益于燕国,只能结下深怨,日后必定要后悔。”乐毅说:“齐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与下属商议,又罢黜了贤良人士,专门信任谀谄小人,政令贪虐暴戾,百姓十分怨愤。现在齐国军队已经溃不成军,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内部发生动乱,齐国就可以收拾了。如果不抓住时机,等到齐王痛改了前非,体贴臣下而抚恤百姓,我们就难办了。”于是下令深入齐国。齐国果然大乱,失去了常度,齐王出逃。乐毅率军进入了齐国都城临淄,搜刮宝物和祭祀重器,运回燕国。燕昭王亲自到济水上游去慰劳军队,颁行奖赏,犒劳将士;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在齐国进攻其余尚未攻克的城市。
齐王出逃到卫国,卫国国君让出宫殿给他居住,向他称臣并且供给日常用度。齐王却傲慢不逊,卫国人气愤地攻击他,齐王又出奔到邹国、鲁国,仍旧面有骄色;邹国、鲁闭门不肯接纳,齐王又出奔到莒地。楚国派淖齿率军前来救援齐王,被任命为齐国国相。淖齿却想与燕国瓜分齐国,于是抓住齐王,数说他的罪过:“千乘、博昌之间的方圆几百里地,下血雨浸湿衣服,你齐王知道吗?”齐王回答:“知道。”“嬴、博之间,大地崩塌,泉水上涌,你齐王知道吗?”回答:“知道。”“有人堵着宫门哭泣,却不见人影,离开时又音响可闻,齐王你知道吗?”回答:“知道。”淖齿说:“天降血雨,是上天警告你;地崩泉涌,是大地警告你;人堵着宫门哭,是人心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而你不知改悔,你还想不死吗!”于是在鼓里这个地方将齐王处死。
乐毅听说昼邑有个姓王的人贤良,下令围绕昼邑三十里周围不得进入军队,又派人邀请王,王辞谢不去。燕国人威胁说:“你要是不来,我们就在昼邑屠城!”王叹息说:“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我不能使之保存,而自身又被燕人逼迫,我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于是把脖子系在树枝上,纵身一跃,自尽而死。燕国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齐国大小城市望风崩溃。乐毅整肃燕军纪律,禁止侵掠,寻访齐国的隐士高人,致以荣誉礼待。还放宽了人民的赋税,革除了苛刻的法令,恢复了齐国旧的良好传统,齐国人民都十分喜悦。乐毅于是调左军在胶东东莱渡过胶水;前军沿泰山脚下向东到达了渤海,进攻琅邪;右军循着黄河、济水而下,屯扎在东阿、鄄城,与魏国军队相连;后军沿北海镇抚千乘,中军占据临淄,镇守齐国的国都。他还亲至城郊,祭祀了齐桓公、管仲,表彰齐国的贤良人才,赐封修治姓王的人的陵墓。经过收敛人心,齐国人接受了燕国所封的君号、领取俸禄的有二十余人;接受燕国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个月之内,燕军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都设立了郡县进行治理。
秦昭襄王、魏王、韩王在周朝京城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