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运大同篇》
从山阴到姑苏原本最多不过一月的行程,硬是被姬子皙走成了两个月。
每到一座城镇,每近一个湖泊,每遇一处景致,大船就会停下来。
一行人下船,挑个客栈盘亘几天。
他则牵着她的手,踩遍青瓦白墙间的石板路;数遍谁家飞檐上的、蹲坐的那几只憨态可掬的玲珑瑞兽。
两人心中都很明了,临淄风云突变后,能这样单纯的、相依相偎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将来的日子,会有什么的人,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已经不那么重要。岁月静好、活在当下,是他们心里唯一的慰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路程过半的时候,他们终是来到了越国与吴国的交接地:“余杭”。
余杭位于杭嘉湖平原和邗沟道的南端,是江水入海处的圆心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余杭早先为越国领地,吴越会稽山之战后,它由一座完整的城池,变成了以苕溪为界的南北两城。苕溪以北为北城,为吴国所有;以南则为南城,由越国管辖。城北城南的余杭人,同饮一泓苕溪水。可不管谁来称王、哪家称霸,都操着一样软糯的吴侬软语,“你侬我侬,忒煞多情”。
无韵走了一路,看了一路,也买了一路。
从薄如蝉翼的素女团扇,到青翠欲滴的竹编笔筒;从憨态可掬的青刺大阿福,到朴拙清雅的桃木簪……吃的用的好看的,琳琳总总,不一而足。每经一地,她总有极高的兴致将当地的土产搜罗个遍。到了这两国交界的余杭,自是不能轻易放过猎奇的好机会。
在余杭北城逛了半天,她终于在一处贩卖黑皮陶的摊子前,停了下来。各式各样陶人自家烧的器皿被随意的搁置在草皮上。无韵矮下身子看了半天,伸手拿起一对小小的黑皮陶簋端详了起来。这两件陶簋子母口,近口沿处有三个等距分布的贯耳,腹壁斜直,喇叭状矮圈足,足上有四小孔,用镂孔、竹节纹、弦纹装饰,表面乌黑发亮,物件虽小,却也算得上是匠心独运了。
卖黑皮陶的小贩中等个子,满脸喜气。他见这对男女虽是带着帷帽,却仍遮不住通身的气度不凡。他们似乎对自己的东西极感兴趣。他忙吆喝道:“这位公子,你家的娘子真是有眼光。小人这对黑皮簋,可是这几年来窑里出的最好的一件,价钱不贵,三个青铜戈币就可拿走了。”
姬子皙听了他的话,饶有兴味的问:“小哥,你是如何看出我俩乃是夫妻?”
“这还用问?公子和这位娘子一看就是天生一对。小人在这里卖黑皮陶已有十数年,形形□□的人都见过,可像公子夫妇这样、如胶似漆的小夫妻还是头一对。喏,虽是隔着帷帽,小人也知道,公子的眼睛又粘到娘子身上了。呵呵呵!”
无韵侧头看了他一眼,果然见他的目光正对着自己的方向,笑的心花怒放。她跺了跺脚:“你……”,赌气的把两个杯子放在他的手上,转身急匆匆的逃了。
姬子皙满面笑容的对小贩说:“小哥好眼光!武涧,取三枚布币来!”
自越国归降吴国,吴国的布币便可以在越国通用,且一枚布币等值两枚戈币。
“是!”
武涧从袖囊中取了三枚布币递给小贩,小贩皱了皱眉,摇手道:“公子,小人不要如此多的布币,给我三个戈币就行。”
“拿着吧,小哥无需客气。”
小贩看了他一眼,为难的说:“公子,小人不是客气,而是公子给小人的布币,怕用不了不久,就不好用了。”
武涧一听他的话,勃然作色道:“你说什么?”
小贩一看他们变了脸,猛地顿悟过来,自己是踩着钉子了!“这位大哥,请勿恼!是小人说错话了!这两个物件也不值什么钱,就送给公子了,得罪了!”说着,便要下跪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