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觉得他们老赵家的房屋占地面积真的大很大。
除了住人的房间外,院子里还有盖起来的牛棚,茅厕,猪圈等等各种建筑物和简易棚子,包括正房后面的那一片地,鸡架和家中的菜园都在那里。
不过眼下赵玉对参观房屋构建没啥兴趣,最要紧的,还是去厨房拿物件。
悄咪咪摸进西偏屋的厨房,赵玉推开已经开了锁的厚重木门,轻手轻脚的挤了进去。
相比其它用来住人的屋子构造安排,家用来做饭做菜的厨房构造就特别简单。
刚迈进厨房,映入眼帘的就是手边两侧,一左一右,那两口架在灶台上大小不一的铁锅和陶釜。
铁锅用来蒸饭焖菜,陶釜用来煮汤熬粥。
每到早晚时分,家里的铁锅和陶釜都得不了闲,必要一起运作起来。
在这个时代,庄户人家中能有一铁锅,也是家底丰厚的代表。
毕竟铁制品在这个时代,是特属于朝廷的管制品。
一般来说,铁制用品都是用来军队征战,少有才能流入民间。
后来,朝廷算是半开放了铁制品的管辖,允许民间出现部分铁制品,但对铁制品的规格和用处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包括县城的铁匠铺,每日要打多少铁,做多少铁制品,都要上报县衙,禀报官家老爷。
且可以买卖铁制品的人家,都必须要有类似户籍证明的东西,否则,铁匠铺的铁制品是不让买的。
铁制品要求这么严格,铁制品贩卖的价格,自然和要求成正比。
一口小小的铁锅,按照尺寸不同,价格天差地别。
一般来说,镇里的铁匠铺打出来的铁锅分为大中小三中尺寸。
小一点的直径一尺五左右,需400钱,中等的直径二尺三左右,需要800钱,而最大的尺寸为直径三尺左右,需要一贯零100钱。
一贯钱相当于一千钱。
一个庄户人家,忙碌一年,刨去需缴纳的苛捐杂税和自身的生活成本,最后能剩下的结余银钱,也不过在二至三两银钱之间。
其中,一两银钱可换一贯钱。
但银是硬通货,真要去换,可多换100钱,最终到手一贯100钱。
………
他们家人多,当初李氏去买铁锅时,就是买的最大型号,折算下来,价值斐然。
这也是为什么李氏天天出门必会锁门的原因。
铁锅贵重,难保有那种心思不纯,剑走偏锋之辈,李氏又不能天天在家,故此,自从家里有了铁锅之后,她奶就又花了20文买了城中老爷们同款,最为结实的铜锁,每日出门,必锁厨房木门。
不仅对外的准备很重视,李氏对内要求一样严格。
和陶釜仅需要在灶台上撑住即可不同。
铁锅下面,是用黄泥混着沙子垒成的土灶,也就是现在庄户人家盖房打墙时,最喜欢的用料,务必做到能死死地将铁锅粘在上面,轻易拿不出来为止。
铁锅的灶台周围,摆放着清理干净的齐整木盆,上面还带着几滴为干的水滴。
陶釜这边简单的多,旁边的台阶上只放了半桶清水,估摸是早上做饭剩下的。
赵玉左右瞄了两眼,觉得这里没啥意思,动了动脚,朝厨房里面走去。
掀开正对面那扇用来遮挡的草帘,赵玉看到了用来装厨房用品的高大木柜。
仅贴草帘两侧,左右各放着一个差不多要顶到房顶的木柜,木柜侧面,还用那种打出来的铁钩挂满一圈,上面挂着笊篱,木勺,木铲等等一些儿常用的厨房用具。
赵玉走到左边,伸手打开那扇紧闭的柜门。
只见木柜中央位置被分成了上下两个大空间,大空间之内,还分别用不算粗壮的木板将其隔成一个个相对较小的小空间。
小空间里面,摆着正正齐齐的做饭工具。
粗陶碗,木筷子,木盆,粗陶盆,带豁口的菜刀,小型锅铲,木勺等等用具。
回忆她奶提的地方,赵玉蹲下身子,高高撅起屁股,从木柜最下面的空间里,费力的掏出两个看起来品相不错的木盆。
木盆直径在一尺三左右,掂量着自己挖的那些儿野菜和剁下来的鱼头,赵玉估摸两盆足够。
直起身子,赵玉拍了拍蹭的有些儿脏的衣服袖口,跟着,她朝着身后转了一个圈,瞄向了对面的木柜。
和左侧木柜相同,右侧木柜的空间大小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右侧木柜里面放的不是做饭工具,而是一些儿家里人平常吃的粮食还有调味用的油盐酱。
受身高所限,赵玉够不到最上面的那层木柜。
不过,刚刚赵玉踮起脚尖也瞄了一眼,发现最上面的木柜里,装的都是一些儿粮食酱菜,对她没啥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