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之再造天朝> 347.洪承畴也想修路(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47.洪承畴也想修路(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2 / 2)

“如果大人真要修路,金州军愿意提供支持。不过金州军的粮食也不多,只能提供技术人员和修路工具。”鲁若麟趁机展示了自己的诚意。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更放心了。”洪承畴大喜,觉得可能性又增加了不少。“不能总占你们的便宜,钱我们没有,到时候用东西换吧。”

鲁若麟笑了笑,“都听您的。不过这修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大人信得过我,可以将粮食物资的运输交给我们。我们走海路运送,不但更快,损耗也会小很多。”

洪承畴点点头,认可鲁若麟的说话:“想法不错,只是兹事体大,还需要上报朝廷批准才行。”

鲁若麟听了就不再多语了。

物资运输在明军有很大的利益链条,沿线无数的军民靠吸这条线上的血过活,一旦断了他们的生路,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是非来,所以洪承畴也不敢轻易的改变运输方式。

这就像大家都知道海运更加划算,但是每年的漕粮依然要走运河一样。无他,靠这条运河谋生和发财的人太多了,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任何妄图改变漕粮运输方式的人都会受到他们的疯狂攻击,根本改变不了现状。

虽然洪承畴受金州军修路的影响有了在辽东修路的想法,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话还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去申请和协调,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决定的。

至于吴三桂他们这些军头,在不影响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对修路还是支持的。再怎么说修路也是好事,打起仗来更方便,就是逃跑也会跑得更快一些不是。

修路的话题就此打住,洪承畴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沿途的村庄上。

比起几个月前,沿途移民们的村庄已经渐渐有了模样,大量的房子被建了起来,成片成片的耕地得到了修整和开垦,一群群的百姓正在地里劳作。

辽南的春耕已经接近尾声,小麦已经种下,百姓们的心里开始有了些底气。只要地里还有庄稼,家里还有粮食,等到秋收之后,这些百姓就不需要金州军的救济,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了。

虽然春耕快要结束了,但是百姓们并没有因此而歇息,而是继续开垦田地,准备种植玉米、红薯、土豆。

这些百姓从来没拥有过如此多的土地,所以爆发出来的生产热情让人难以想象。他们恨不得连睡觉都睡在地里,为的就是能够多开垦一亩田,多收获一些粮食。

几十万移民的到来正在逐渐填满辽南的每一寸土地,荒废多时的田地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用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一片繁荣富庶的土地。

民以食为天,对于以农立国的大明来说,农事是无比神圣的。洪承畴看着这些辛勤劳作的百姓,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真好啊。农为国本,即使征战也不能忘了耕种。兴汉,你做的很好。”洪承畴在旅顺得了金州军那么多的好处也没见夸奖几句,此时见了春耕的场景,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可见对鲁若麟有多满意。

华夏人热爱耕种的习惯是深入骨髓的,从来不会浪费一寸可以耕种的土地。这种观念甚至超越了阶层,成了民族特性。后世的华夏被称为基建狂魔,也是这种特性的一种延伸。

华夏人喜欢创造,享受那种从无到有、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过程。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一锄一锄的征服着自然、改造着自然,为华夏人开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这么好的地都让鞑子给糟蹋了,还是交给我们汉人更有价值。”鲁若麟的话绝对发自内心,说到对土地的利用,汉人几乎秒杀世界上的其他所有族群。

“说得对。”洪承畴非常认同鲁若麟的话,这个时代的汉人确实有这个自信。“听说你招了几十万的流民,辽南的地够分吗?”

洪承畴对金州军也不是一点都不了解,起码金州军前段时间在京师周边的大动作他还是知道的。

“光辽南这点地确实已经有些不够了,不过北边的长生岛面积也不小,后来的流民都安置到那里去种地了。加上长生岛,安置这些流民就没有什么问题了。”鲁若麟趁此机会将金州军占据长生岛的事情说了出来。

洪承畴看似不经意的问道:“听说东江军也被你安置到长生岛了?”

“确实是的。”鲁若麟点点头,“下官已经向总督府行文了,大人没有收到吗?”

“本督还未看到,可能是书吏疏忽了。”洪承畴在那里装糊涂,“说说看,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皮岛不要跑到长生岛去?”

“没有说不要皮岛啊,我们在那里还是留了驻军的。只是皮岛面积狭小,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辽南都督府决定适当减少皮岛的驻军数量罢了。而且现在鞑子的注意力放在了辽南一线,皮岛驻军的骚扰作用已经不大了,还不如移驻到长生岛,与辽南形成掎角之势。”鲁若麟马上开始叫屈,坚决不承认放弃了皮岛。

虽然皮岛是东江军借朝鲜的,但是既然已经进了金州军的口袋,怎么可能还回去?从此以后,皮岛就是我华夏的固有领土了。

“这样的大事,还是应该提前告知总督府,让我也好有个准备。”洪承畴点到为止,稍稍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下官处事不周,请大人责罚。”鲁若麟主动低头,态度非好。

洪承畴也就是找个由头展示一下自己的权威,见鲁若麟态度这么好,目的也达到了,自然不会真的责罚鲁若麟,否则双方的面子都会很难看。

“下不为例。如今大敌当前,你我应当同心协力共度时艰,千万不能疏忽大意。”洪承畴语气温和的说道。

毕竟金州军与其他明军不同,洪承畴不能强压,只能怀柔,否则关系闹僵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

“下官谨记。”鲁若麟一如既往的恭谨,实在让人挑不出什么错来。

能屈能伸,在共同的利益面前,鲁若麟并不介意低调一些给足洪承畴面子。

虽然鲁若麟一行走得并不快,但是第二天他们就看到了横亘在远方的南关城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