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我的一本正经> 第二十九章 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秋(1 / 2)

 伴着隆隆的火车声,回到了故乡的小镇。故乡的天依旧是那么的蓝,空气依旧是那么的清新。小镇虽然没有了几年前的混乱,但即使是现在的十一黄金周,街上的人流也稀稀疏疏,更使人感到诧异的是茶叶蛋、栗子、鞋垫却密密的排满了路边。曾经即使在平常也热闹繁华的商场,在种种假日促销的宣传下,依旧是冷冷清清,售货员的人数比闲逛的人多了不知几倍,一天之内也没有几个大件的电器售出。

年迈的祖母不幸摔断了腿,做了大手术,可刚住院两天就迫不及待地出了院;据说,一张病床每天需要付8元钱。

通货膨胀仍然保持在5%的增长,可银行的利息却怎么也达不到它的一半。这两年的工资虽然也在增加,但2%的增长却赶不上通货膨胀的一半。毕业的时间越长,水果吃的越少,越来越发现那是一种远离生活的奢侈品,据说,北京的菜价还是全国最低的,即使在家中,那个每人拿到300每月就很高兴的地方,也有着2元多的菜价。

企业的领导为了证明自己的成绩,和美国的一家工厂签定了互供管芯的协议;可我只看到大量的管芯从国外买进,却看不见卖到国外,这在李鸿章的卖国协议中,更多的看到。自身的技术不去利用,为了证明管理人员高出技术人员的价值,就把工厂转化成了更多做封装的工厂。失去自身生产能力的企业,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将来的倒闭。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MBA毕业的领导们,依然能够让工厂创造巨大的利润,他们的收入节节攀升,只是克扣工人工资的事情更多了,那从工人糊口的微薄工资中创造的“利润”啊,不知到他们拿在手里,是否还能睡的着觉。。。。失去制约的权利真的可怕,当工会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是一个人员时,而他/她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出卖下位者,巴结上位者时,就更加可怕了。

在中国游行是需要批准的,但人们的生活不下去是不需要批准的。厂子黄了,大不了换一个地方做领导,反正回扣是绝对不能少的,分红是绝对不能少的;至于工人吗,中国就是不缺人不是,死上几千万,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诞生到这个世界上,每个毛孔都沾满了血。但现在的外企,至少不会任意的克扣工人的工资,即使按照他们的严重剥削,也不知比这社会主义好了多少。

改革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怎么改着改着,清廉的部长都供不起一个学生的学费,而坚定的管理者,却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利益。这些从上层降下来的渣滓,不知道他们的与时具进学到了什么地方,除了无知就是更加的无知,难道把他们放到基层就是好事,那任他们鱼肉的百姓就不需要生活了吗。

任何一个国家,执政党的人数都远远小于公民的人数;即使按照“允许民主党派招收党员、但不许一个先进份子逃出**的原则”执行,那么也还是远远小于公民的总和。一句,现在有人愿意申请加入就不错了,当然应当批准;放了多少害群之马进入**,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是一个败类。难道,我们赋予重望的党,竟然是这么弱不堪言,连面对竞争都害怕。

*说过,我们找到一条走出“因人而治”的道路,那就是各民主党派、人民群众的监督。现在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以为天下人不说,就是达到目的、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想法却不断的付之实施。

不代表公民利益的党,当然找不到支持的人民,那又怎能吸引人加入呢?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国外的势力是想颠覆这个政权,他们巴不得中国乱下去,只会种大米;但是,他们说的很多方面也是击中了中国的要害,中国人不怕穷,怕的是人民越来越穷,领导越来越富,领导家的亲戚时时事事处处高人一等的政策。这样的党又怎能领导国家走向富强。

不断听到大量的工厂、公司的倒闭,即使是在中国这个不断快速发展的国家里,秋的味道也是越来越浓,难道这是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前兆吗。

海外学成的大龟们,不是在帮着国外的公司向中国不断的倾销商品,就是做着不知名的荷包生意,他们生活了下去,鸦片战争中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出,也就是这样吧。受国外大企业财阀的冲击,脆弱的中国企业,除了选择破产还能选择什么,这和当年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受商品经济的冲击何其类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