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金手指> 第29章 最终的决战 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最终的决战 4(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如今这天下不仅仅是大顺帝国在忙,共和国也在积极备战。.:。

本来按照张弘斌的意思,至少也是要在三年后才开始来一次大决战。但是就在自己处理日常政务的时候,不仅仅国会递‘交’上来一份详细的军事行动策划书,同时黎落也代表着大明帝国以前的情报系统,为张弘斌提供了详细的情报。

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国会正式向张弘斌提出,向大顺帝国来一次真正的大决战,然后一统华夏!

张弘斌仔细阅读了这份策划书,实际上这是第三版,而且前面两版也被带了过来。

第一版表示用武力一口气推掉大顺,然后在考虑民治,说穿了就是霸王之事;

第二版表示可以拉拢收买,对方的人并非一昧忠诚于李自成的存在,而且这世界上其实没有绝对的忠诚,只是开出的价码不够。只要以战争进行胁迫,然后分化拉拢,自可以最少的牺牲夺下大顺帝国。

看得出来,第一版制定出来之后,很多人觉得这不是张弘斌的风格,然后只能苦思第二版方案。

按说,第二版也算是非常的完美了,但却不想因为黎落的加入,再加上第二版给出的思路,自然而然的也就带出了第三版的内容。

张弘斌看了之后,觉得这或许是战争艺术的极致,虽然消耗金钱物质过多,但是造成的杀戮最少。最重要的是,对李自成的残余势力清扫得最为彻底,还顺带把极个别一直隐藏在地下的秘密组织给挖出来的同时,一起消灭掉。

不否认,甚至在这份策划书里面,张弘斌还看到了一些黎落的‘私’‘欲’,但是在大环境下,这点小‘私’‘欲’不伤大雅。而且若是按照这个计划的话,在黎落达成自己的‘私’‘欲’的同时,还能够的结束战争,就张弘斌的角度来看,这也没什么不好的。

于是,这个策划书就通过了张弘斌的认可。国会和军部的人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兴奋了起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外战争这一块,一直都是由君主掌管。也就是说,只有君主才能够启动对外战争模式。内战虽然让人不齿,但华夏人民共和国和大顺帝国,的确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也就是说,哪怕是对这个明明是同胞建立的国度开战,也同样需要得到共和国皇帝陛下的许可,这样才算是合法的调动兵力,否则那就是违反宪法的犯罪。

既然策划书已经通过,那自然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了起来。

首先,自然是要在边境做出备战的准备,所有的物资集结,所有的士卒开始整训,怎么看都是要发动大决战的前兆。而且真的要打的话,甚至还有临时有三千多人组成的十支特种部队会潜伏到敌军后方,以袭扰其粮道为主要目的。

军部的人算是看透了,李自成就会玩人海战术,但人海战术好歹也要吃饭不是?也就是说,若真的要打起来,这浩瀚的人海战术,所需要‘花’费的粮草也绝对是天文数字,只要截断了粮道,那么甚至不需要怎么打,它本身都会不攻自破。也就是说,有特种部队的袭扰,位于第一线的士卒只需要坚守阵地就可以拖死对方了。

其次,抬高金属货币与纸币的兑换率,进而提高物价。这点主要由在大顺帝国的人民银行分行来处理,通过抬高兑换比例,使得原本一两银子可以兑换十块钱的比例,提高到一两银子才能够兑换五百块钱的程度。

形之中,在大顺帝国的纸币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而然提升,再加上其他的理由,使得原本一块钱一斤米的大顺帝国,如今要五十块钱才能够买一斤米,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

物价提高,百姓就没有食物,百姓没有食物就需要政fu为他们解决问题。

要知道,随着大顺帝国和大明帝国不断学习共和国的民智开化,百姓也开始变得不再麻木。再加上宪法说得很清楚,一个国家分为执政党和监督党,给予了百姓足够的言论自由和维护自己权利的途径。

所以,自然很会有第一个百姓去试着维权,然后多人的去参与进去。毕竟,再不维权,人就要被饿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形势随着策划书预定的预定的设想在一点点的铺设开来。

李自成果然是征收了大量的士卒,而且他丝毫不考虑自己是否可以驾驭那么多的士卒,依然不断的在征兵。但不得不承认,看到这数百万人的士卒规模,就算是军部最优秀的将军,也没办法淡定。很难想象,这七百多万人若是完全视生死向前发动冲锋的话,到底多少火炮和子才能够将其彻底消灭?

再说,这可不是七百万头牲畜,这是七百万的同胞啊!

昔日听闻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兵,这或许就是历史最凶残的一个人了吧?然而若是这场战争真的打响,而且还是要顺利把地方击退,没有击杀三百万人以上只怕根本达不到目的。

一口气杀死三百万名华夏同胞,天知道以后史书怎么写自己的……想想就郁闷得要死。

到了这个地步,计划不得不加速,因为谁都看得出来,这百万士卒不仅仅是李自成的底气,是他的负担。为了能够摆脱这个负担,同时为了给后面已经开始怨声载道的百姓们一个‘交’代,他此刻就算不想开战,也要开战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