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整个华夏共和国,似乎进入了一种航海热的环境。
或许是看到了海船在一船船的往岸上拉黄金、香料和各种有价值的土特产,刺激了那些没有参与进来的人。再加上共和国提供的两种船型,载重量大而且航行起来也相对平稳。最重要的是,航速还是蛮快的,武器也非常先进。
种种因素,使得一支二十艘船组成的舰队,几乎可以在东南亚海域横行。再加上国家的舰队也在这里到处游荡着,所以那些商人自然认为:既然没什么风险,又能够赚大钱,那为什么不参与进来?
仅一个月的时间,国会就接到了三十多起合计五百艘船的制造申请。当然也不是白要,完全按照国会规定的银子来给钱,一个人不够的话可以十几甚至几十个人凑钱来购买。
航海直接升级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热门投资,而且收益非常大,比银行利息还大。
但国会自然不会允许那么多海船的制造,别的不说,张弘斌的超市购买上限就不允许他一口气买那么多船。再说,一个健全的国家经济,不应该把精力都投入到航海这方面,必须要全面发展才是王道。
所以,国家下达规定,私人海船上限为五十艘,换言之超过五十艘后的订单,将不予承揽。想要的话,可以在别的地方自己找人制造,但武器方面只能购买更次一级的,也就是如今作为商品,普遍出售给各势力的火器。
一时间,下单快的人笑了,下单慢的人哭了,甚至找上之前成功下单的,询问是否可以合伙。
事实上,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水手和航海技术,要怎么来?
很多人或许有在江湖里面操船的技巧,但大海可不是江湖。尤其是远洋航行,若是没有足够的技巧,是会吃亏的。
更别说共和国的势力,本来也不靠海,合格的华夏水手几乎没有,要的话只能在缅甸当地的渔民里面试着征召。不过是否能够信得过,那就是两说的事情。毕竟缅甸省并入华夏人民共和国的时间还太短,这里的百姓是否真正归心,那还两说的。
看着那么多人要出海,张弘斌也没办法垄断航海技术了,出了事情谁来负责?
无奈之下,只能够把资料在报纸上面公布出来,当然比较核心的没有公布,那是只能由共和国海军持有。不过现有的那些技术,也比欧美的要好得多,足够应付当前的航还需要了。
受航海热影响,有船的真的买了不少报纸慢慢研究,甚至去出版社询问有没有整本的资料,他们可以出大价钱买。
出版社顺势也装订成册进行出售,销路不仅在共和国打开了,还直接卖到了其他地方,包括满清地带也有人购买。
随着几个船厂一起努力,第二批二十三艘的海船开始下海航行。船主也算是魄力,花费了不少的钱在福建浙江一带搜罗了一大堆的海员,然后又雇佣了一批缅甸的船员,总算是简单下海开始试航了几天。确定基本磨合完毕,便开始顺着航线图,朝着马六甲地区驶去。
二十三艘海船出海的那一天,甚至报纸也专门报道了这件事情,那个时候整个码头到处都是人山人海,都从各地跑来观看海船出海的人们。
出航的第一天,一行人按照航线来到了耶城。第一次那么长途的在海上呆着,对于很多人尤其是船老板来说,都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实际上他们这次出海,也的确是仓促了些。
在耶城休息了一天,船队才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