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南洋抗战之铁血狂飙> 第054章 海军,海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54章 海军,海军(2 / 2)

世界上有“百年海军”一说,也即一个国家的海军,想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进而成为世界最强海军之一,需要百年经验积累。百年海军,从总体上讲是不错的,特别是在风帆战舰时代,还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积淀。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但是,进入蒸汽战舰,特别是进入柴油发动机之后,世界海军的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使得传统的经验开始变得不那么灵光了,也使得后进者追赶先进的时间大大缩短。而当航空母舰出现之后,几架小小的海军战机就能摧毁巨大的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让巨舰大炮显得是那么可笑!

这个时代,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需要百年,只需要十年就够了!

只是,即便只需要十年来建设海军,时间也是非常紧迫的。谁敢保证,世界会给仇鹰十年准备时间?

一个星期后,张大刚、柳长生,以及刚刚从巴达维亚回来的徐鹏飞三人联袂来到仇鹰在基地的办公室,一份《南华海军发展规划暨五年计划》的文件摆上了仇鹰的案头

其中最近的一项规划是1929年底以前完成。规划以“海鸥101型”为基础,改为排水量120吨的“名县”级(以华夏历史上有名的县级行政区命名)基形船,在此基础上设计生产炮艇、鱼雷艇、布雷艇、扫雷艇、巡逻艇等近海及内河小型战舰。

基本参数:马力200双发动机;最高航速37节,最佳航速27;其中炮艇装备4门20毫米速射炮,2门58毫米高(平)射炮,舰艇乘员36人。

在描述文字里,此“名县”级舰艇还可布雷、扫雷、警戒一舰多用,它最大的优点就是马力强劲,速度极高。原因当然在于发动机,它所使用的发动机,虽然直接来自于[X界],但却不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旧货,而是二战结束后的新型船用发动机,而且,张大刚和柳长生创造性地给安排了“双发”。作为普通的民用船只,一艘200吨的船,安装一台200马力的发动机正好匹配,但赤县级近海及内河舰艇不但只有120吨,还采用的“双发”2X200马力动力系统,这当然就有所不同了。

平时巡航,由一台发动机运行,一到战时需要机动力和速度时,另一台发动机开始工作,可以瞬间从20节左右的速度提高到30节以上。

为什么要加“基形船”三个字?这是张大刚等人的创意。他们认为,任何时代的船舶,都会分为也只分为两大类:军用与民用。二者的区别,前者讲速度、防护;后者讲载重量。其他区别,可以说都从属于这两大区别之下,都是为这两大区别服务的。

而同等级的军用船只,根据用途不同又有所区别,譬如扫雷艇,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于民用船只,因为它不需要速度,甚至也不特别需要防护,因为扫雷艇作业之时,往往有己方强大的战舰作为后盾,扫雷艇所需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抓取水雷,或引爆水雷。

但有些舰艇虽然用途不同,但差异却不大,譬如炮艇、鱼雷艇、护卫艇、巡逻艇等,都讲速度和基本的防护,至于各种不同的攻击手段,那是另外一个概念,不影响这几种船形大致相同,于是,这可作多种用途的基本船形就叫基形船。

设立基形船的价值非常同小可。只要稍懂制造业的就会明白,基形船,等于是船模,可进入模式制造,其造船速度将大大提高,而造船成本则会大大降低。

根据张大刚等人的规划,1929年底,完成“名县”级基形船(排水量120吨)的设计与制造;1930年底,完成“沿海市”级基形船(排水量500吨)的设计与制造;1931年完成“省会”级基形船(排水量1200吨)的设计与制造;1932年完成“首都级”(历史故都)基形船(排水量2000吨)的设计与制造;1933年完成“名皇级”(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基形船(排水量3500吨)的设计与制造。

这就是海军发展规划中的“五年计划”。经过五年的造舰努力,到1933年底,可以达到勉强生产轻巡洋舰的造舰水平。

轻巡洋舰,是轻型军舰的顶端,很多弱小国家,都装备有轻巡洋舰这一级的海军武力。再往上,譬如排水量万吨左右的重巡洋舰,就不是小国能够拥有的了,二战前的华夏,就不曾有一艘重巡洋舰。

海军发展史上,重巡洋舰直到后世都没有取消,他们只不过换了一个更加拉风的名字:导弹巡洋舰。这说明,重巡洋舰这个级别的舰种,非常适合海军发展的需要。

重巡洋舰之上有一种战列巡洋舰,在战列巡洋舰之上则是战列舰,很明显,二战是战列舰以及战列巡洋舰的坟墓,也是巨舰大炮主义的坟墓,二战之海洋,是航空母舰的天下,两艘航空母舰与几艘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可以轻易击沉由几艘战列舰组成的战列舰编队。

海军发展规划,预计1935年底成功制造出“名山级”(以有名的山命名,排水量10000吨以上)重巡洋舰,1937年底制造出“传说级”(以传说人物命名,排水量2万吨以上)航母,1939年底制造出“图腾级”(以图腾性符号命名,排水量4万吨以上)航母,全军1940年底以前,形成最终战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