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钰而言,这种大种植园模式,则还有另一个目的。
如果说,英国工业化的第一步,是纺织业。反过来,催生了蒸汽机的使用、发展。
那么,大顺工业化的第一步,不能用纺织业,就得另辟他法。
蒸汽机现在已经可以用的,纺织机、纺纱机之类的东西,还没有。
但谁说蒸汽机一定要先用在纺织业上,才能发展壮大呢?
没有纺织机,蒸汽机依旧(www.hao8.net)是个动力源。
用来做鼓风机的动力,可以;用来做锯木头的动力,可以;用来榨糖、加工可可、榨油、搓棉花籽、提水,这些都可以。
而且比如榨糖之类,原本就有简单机器,只不过是用牛马来推动。换上蒸汽机,直接就能上,而不是像纺织业一样,搞出蒸汽机还得搞出纺织机。
同时,刘钰不得不考虑机器使用对小农经济的影响,所以他迟迟不敢在纺织业上发力。
但是,南洋的种植园里产的东西,大部分和大顺的小农没有任何冲突。
大顺的气候,只有很少的地方能种植这些东西,而且基本还没有种的。
蒸汽机先大规模应用在南洋种植园,可以完美避开对大顺内部小农经济的冲击影响。
在印度拿下之前,在大顺搞纺织业引领的工业革命,就是死。
那将是肉眼可见的、比鸦片战争之后的冲击更为严重的冲击。
毕竟那时候还得跨越大洋运过来、欧(www.vkzw.com)洲的人力成本还高呢,还加上运费和百分之五的关税。
现在这可是家门口生产,那冲击将会数倍有余。他可不敢动。
国外的工业品,会造成冲击。难道国内的、松江府苏州府等地的工业品,就有特殊魔法,不会造成冲击?
大顺自有国情在此。
既然已经在前朝就完成了白银的货币化改革,同时征税又是征收的白银,老百姓就指望着那点棉布换件衣裳、缴点税呢。
这是个破衣裳都能拿当铺当钱的年月,老百姓手搓的那点棉布,有时候真就是救命钱。
能不动就先不动,动了就要在实力不足的时候准备应对天平天国级别的农民起义。
大顺的国情就摆在这,资产阶级要战胜封建地主头子李家王朝,不在于资产阶级能否推翻封建地主,而是看封建地主和新兴阶级,谁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这一点,也是和欧(www.vkzw.com)洲截然不同的。
大顺李家肯定不能解决。
但可以抑兼并、重农抑商、反动销毁工业,这最起码是个办法。
甭管是不是将来必死,至少现在不死。
皇帝的思路非常简单:朕解决不了新时代下的农民问题,那朕往回退不就得了?
是以,刘钰的思路就是在对大顺小农冲击最小的地方,先推广开蒸汽机的应用,养出一个造蒸汽机的工厂。
或者说,机械加工的工厂。
有足够熟练的工人,等着拿下印度之后,可以瞬间产出足够的蒸汽机,以及各种奇葩的机器。
不要慢刀子割肉,要趁着天灾导致孟加拉小农经济崩溃的瞬间,直接把印度的棉布手工业和丝绸行业彻底打垮。
反正天灾也是天灾了,再加点工业冲击,也就那么回事了。挨了三刀再挨一刀,怎么也比三刀刀伤好了再来一刀强。
在此期间,大量的种植园、南洋矿业需求的蒸汽机,也将极大地催动冶铁、采矿、采煤等行业的发展。
而想要有人用蒸汽机,就得搞种植园。
傻呵呵地学荷兰,搞强迫种植、地租纳贡,这是直接往中世纪实物税上退了。
而且,分散的小农,村社,可能用得起蒸汽机?
同时搞强迫种植制,还会影响种植园的收益,也会激发严重的反抗,实无必要。
那点蝇头小利,荷兰这样的纯粹商业思维的国家搞搞还行。
但凡有一点脑子、有一点工业思维的,都不可能搞。
看似一开始赚了,实则赔大了。
大顺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南洋公司。
南洋问题,不需要向股东负责,只需要向朝廷负责。
朝廷不是股东,所以不会天天盯着财务报表,非得眼前这点利益不可。
只要不赔钱……而且显然也赔不了钱,朝廷就不会搞强迫种植制,反而按照大顺的惯性,必然更喜欢收土地税。
当然,朝廷这边,也会扶植这些产业。
包括正好朝廷把学实学的一堆认识字、有学问、但又不能科举当官的人,扔到这边。
在此之前,对他们进行种植业的特殊培训。因为之前识字,所以肯定比不识字的培养起来容易。
一群识字、却又被社会边缘化、又完全没有科举做官机会的人,整天在大城市晃荡……在皇帝看来可不是啥好事。这要是谁造起反来,可是不用担心垄断识字的儒家士大夫忠君爱国不参与了,有预备役识字的造反群体了……
顺带一些退伍的军官,也可以扔到这边。能管一个连队的,来种植园管几百个人问题也不大。
对朝廷来说,迁徙了一些“多余”人口;扔走一批识字却又没法科举做官的有知识的人;顺带给一些退伍军官谋点福利。亦算是一举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