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城垣处的战火痕迹犹在,但城门口的繁华却在表明:这里的人生活得很好,他们已经在慢慢治愈伤痛。
“虎侯,你回来了,桓大人在中厅等你许久了。”刚刚踏进议事厅的大门,守卫的兵士就上前来禀报道。
桓喜找自己有什么事?
难道开垦荒田的事情有了什么变故,也不可能呀!屯粮乃是军中要事,要是真有什么大问题的话,李信早就派人到巴寨来报信了。
“虎侯,好消息,四月里播种下的第一批稻子再过一个多月就能成熟了。”桓喜一见到蒙虎,脸上就无法隐藏的笑意,就象一个老农捧着满满的收获一样,对于桓喜来说,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是他心中又有了期盼。
“这是真的?”蒙虎也是一喜。没有了粮秣,军队就吃不上饱饭,那么士兵们的士气就会大打折扣。
“千真万确。”桓喜道。
“好极了,桓大人,你此次来是想召集预备役将卒抢收稻谷的吧,放心好了,到时除了一线的主力部队外,剩下来的全部将卒都由你来安排,就连我也听从你的指挥。”蒙虎笑着说道。真到了收割的时候,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得让路,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粮秣,是岭西强大的根本。
没有了吃的东西,发展任何更先进的物器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如此真是太好了。”桓喜满脸笑容道。
“对了,桓大人,我这里还有一个想法,那便是收割之后你专门派人将那些颗粒饱满、个头壮大的稻粒给挑出来,这些可以作为新的种子来育苗。”蒙虎想了想道。对于如何提高稻谷的产量他一个外行说不出什么高招,象袁隆平大科学家那样培育出杂交水稻他也没那个本事,不过有一点最基本的常识他还是知道的,那就是选择良种育苗。
稻谷播种在岭南还处于原始阶段,对于选种的学问知道得人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农人没有学问,无法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并告知更多的人知道。
“虎侯的方法可以试试,老夫这就下去准备。”桓喜眼睛一亮,显然蒙虎说的方法对于他来说是第一次听说,急于去试验一番。
“等一等。我们一起去看看。”蒙虎笑了笑,道。说实话,他对于秦代岭南一带稻谷栽培的情况还是有些好奇。
按照考古发现,水稻在河姆渡遗址中有发现,这说明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栽培水稻的历史,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在历史上直到宋代东南亚的占城稻引种到岭南之前,水稻栽培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这中间有水稻性喜热带,亚热带潮湿地区的缘故,也有人为的因素,岭南一带的气候条件虽然适合水稻的生产,但生活在这里的百越诸族长久以来习惯于打猎、捕鱼谋生,对于农作并不热衷。
“这第一步,就从推广水稻种植开始好了!”蒙虎心中充满了自信。有了六、七万有着农作经验的秦兵加入到务农大军中,相信一切就大不相同,而更重要的是,蒙虎对于自己已经有了更大的自信。如果说在长沙郡时,他还无法影响和改变什么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能够左右岭南一隅的风云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