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广心中暗笑,这白勉的安排十分合理,叛军调兵的动静不小,仙朝不可能不知道,若是完全不做任何反应,这反而令人起疑。
在山口外的驻兵与大松郡城之间,还埋伏着五六千城兵,这些城兵没有马,他们是作为后备力量支援山口的,大松郡与小松郡之间的官道,是防御的重中之重。
这种布置,应该没什么破绽了,即便是喊叛军亲眼来看,相信他们也发现不了任何问题,这就是一副大战爆发在即的场景。
丁广正要飞回郡城,突然看到官道尽头出现了隐隐火光,那些火光掩映在白雪皑皑的山体上,还在微微跳动,显然是有不少人举着火把跑动了过来。
叛军动作好快!这是丁广产生出的第一个念头,他们从准备到发起总攻还不到两天时间,东西两路肯定也早就展开了,真是兵贵神速。
龙脉山里没有丁点声响发出,但火光却在快速接近,且光亮越来越大。直到这时,丁广才依稀听到了些脚步声,叛军的进攻向来都是这么安静肃杀的。
官道上的动静当然也引起了仙朝军的注意,顿时,几千官兵全部集中到了山口附近,他们一手持盾,一手举刀,摆出了防御的架势,如临大敌。
另外,有一个士兵往大松郡城跑去,应该是去跟白勉报信的。
等了一会,官道上的火光竟然熄灭了,紧接着,一群叛军出现在丁广眼前,但与丁广预料的不同,叛军的前队并不是弓箭兵,而是举着盾牌的步兵。
对于叛军熄灭火把,丁广是理解的,因为黑暗中的火光成了仙朝弓箭最好的靶子,但叛军前队为什么是步兵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难道叛军是要硬攻山口?
待得叛军再走近些,丁广不禁哑然失笑,因为他发现每个叛军士兵的肩头都背着两个大布袋,布袋沉重,想必里面装着泥土。
这时,仙朝士兵中有人大喝了一声,似乎是在发号司令,处于后方的士兵纷纷弯弓搭箭,把箭射向官道上方的天空。
一时间,近千支箭从天而落,纷纷落到叛军头上,叛军步兵没有丝毫停顿,他们统统把盾牌举过头顶,从上往下看,就好像在官道上“铺”了一层盾牌路面。
那些飞落的箭矢“噼噼啪啪”的射在盾牌上,不少箭矢被弹开,也有部分箭矢扎在了盾牌上,整个官道似乎变成了一个大号的、蜿蜒前进的毛毛虫。
紧接着,仙朝军的第二轮箭雨落下,叛军步兵奋勇冲到挡路的大石下方,他们把肩头扛着的布袋往地上一扔,然后迅速绕到官道两侧的山脚下,并徐徐往后方撤离。
一波又一波的叛军士兵涌到大石下,同样是扔下布袋就走,很快,在大石的北端形成了一个斜坡,这个斜坡可以直通堵路大石的顶部。
丁广在看到叛军士兵背着布袋冲过来的时候就猜到他们的意图了,叛军为了方便骑兵突击,不得不临时“建造”一个坡道,由此看来,叛军的主攻方向就在这里。
当大石北面被“填出”坡道之后,叛军士兵依旧没有停止,他们继续涌上大石,再把布袋扔到大石的另一边。
这十多块堵路大石虽然暂时制止了骑兵突袭,但也给仙朝士兵带来了麻烦,因为他们也无法翻过大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填出了一个坡道。
仙朝士兵唯一能做的就是射箭,但在叛军盾牌和布袋的保护下,这种做法只能是徒劳无功。
其实办法也不是没有,在丁广看来,只要射出火箭,或者用火油把大石和坡道引燃,叛军就再也无法接近山口了。
不过这个办法也只是拖延一时罢了,但如果能拖到天亮,仙朝这边的形式总会要好一些,黑夜对防守方不利。
丁广知道,仙朝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据自己的计划,击败并俘虏叛军的有生力量才算胜利,不然的话,仙朝防得了一时,防不住一世。
很快,大石南面的坡道也渐渐形成了,官道尽头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整个大地都在颤抖,路边山上的雪“扑簌簌”的掉下来,声势骇人。
果不其然,叛军把“路障”攻克之后,骑兵发起冲击了。
与丁广预料的不同,叛军并没有动用弓箭兵进行“炮火准备”,他们要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突然性。
还没有撤出的叛军步兵全部紧靠在官道两侧,为骑兵腾出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