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汉武挥鞭> 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七章 项王藏宝(1 / 2)

 八月十六的秋分之夜,刘彻领臣民行秋祭大典,祭祀过月神。x23us.com

刘彻万万没想到,大汉的月神还能当财神用,祭奠的隔日便降下天大的福泽。

他收到羽林左监齐山的传讯,已大致确认项王遗宝的藏匿之处,只是具体地点尚需查探。

刘彻自是欣喜若狂,不枉齐山扮做南阳孔氏的族人,与秭归项氏周旋,足足花了三年有余,终是有了眉目。

据史籍记载,项羽遣三十万大军盗掘秦皇骊山大墓,所获财宝以三十万大军押运,东出函谷关,足足三十日仍是未能运完。项羽还曾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返。

骊山大墓,阿旁宫,咸阳宫,秦始皇**诸侯时掠夺来的珍宝尽藏于此,却几乎被项羽收刮殆尽。

汉高祖刘邦得了江山后,数度叹息,昔年他先入咸阳,曾在秦宫见过隋侯之珠,泰阿之剑,卞和之玉这三大镇国之宝。然大汉终只得卞和之玉,即为秦相李斯以和氏璧制成的那枚传国玉玺,而隋侯之珠与太阿之剑落入项羽之手,再不知所踪。

韩非子有云:和氏之壁,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其美,物不足以饰。隋侯之珠硕大晶亮,洁白圆润,光彩夺目,近观如晶莹之烛,远望如海上明月。

泰阿之剑的传闻更是神奇,甚至有些玄幻。

世人传言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两位大师却是矢口否认,只因出剑之时,剑身已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

古人笃信天道,以此认定泰阿剑乃是柄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天地间,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

刘彻不稀罕甚么隋侯之珠,再美好亮丽的宝珠也有光泽褪尽的一日,除非那颗宝珠不是珍珠,而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所谓“夜明珠”,那就更要不得了。

他在乎的是泰阿剑,不是为见识甚么玄之又玄的剑气,而是为其代表的意涵,其重要性几乎等同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大汉也有柄镇国宝剑,谓之赤霄,乃高祖刘邦在秦末起义时,由铸剑师打造的青铜剑。剑身仿秦剑。秀有花纹、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

高祖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正是用的赤霄剑,故赤霄剑被视为帝道之剑。

赤霄因帝皇而成就,泰阿的本身却既代表帝皇威道,两者的意义截然不同。

赤霄剑可镇大汉气运,泰阿剑和传国玉玺则可镇华夏气运,后世历朝历代的帝皇,无不对泰阿剑和传国玉玺渴求万分,得此二者,即为受命于天的华夏正统。

刘彻虽不迷信皇朝气运,但泰阿剑和传国玉玺皆代表着华夏民族的道统,意义重大。

尤是泰阿之剑,寓意着华夏先人披坚执锐,威服四海,可让后人铭记祖先的铁血尚武,切勿再重蹈“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覆辙!

这柄剑所代表的信念,是需要不断传承下去的,亦是刘彻要为煌煌大汉打造的精神脊梁。

刘彻忙是吩咐郎卫以鹞鹰给齐山传讯,命他不必操之过急,力求万无一失。

随后,刘彻取出地形图,分析齐山大致确认的藏宝之处。

荆山!

荆山位于后世的鄂西北,所谓荆山楚源,正因楚人源起于此。

千年前的周成王时,楚先王熊绎获封子爵,被称为楚子,遂领族人在此莽荒之地定都,名曰丹阳,位于现下的秭归东南。

丹阳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峭壁,立信天固。

楚国初立时,地僻民贫,势弱位卑,楚先人筚路蓝缕,开启山林,终是成为春秋战国时的强盛诸侯国。其后楚国历次迁都,古都丹阳经过千余年的战乱和风雨,终是化作历史的尘埃,便连断壁残垣都已隐于乡野荒草之中。

万万没料到,项羽竟会将掠夺来的秦朝宝物藏匿于荆山之中。

怪不得项声昔年在项羽即将败亡之际,会逃到秭归改名换姓,并让后人皆以复为姓。

秭归复氏,秭归项氏,果是想凭借项王藏宝,暗中积蓄力量,以图日后伺机起事,复兴楚项啊!

如今以平皋候为首的项佗余孽已屠戮殆尽,却没得到半点关于项王藏宝的信息,显见秭归项氏对项佗一脉亦怀有戒备。

刘彻甚至怀疑真正知晓项王藏宝处的,唯有秭归项氏现任家主项复。若他察觉不对,学项羽来个引颈自戮甚么的,那项王藏宝可就难找了。

在荆山的茂密山林间,若要漫无目的的搜寻和挖掘宝藏,难度着实太大,数十万人撒下去都未必能有所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