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琅琊郡西方有一个小县名武阳,武阳又有一个名字,大家都应该很熟悉。那就是颛臾。就是《季氏将伐颛臾》中的那个颛臾。颛臾虽然历史悠久,但其身处丘陵地带。耕地并不多。所以自然而然在籍人口也不多。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其实就是皇室,世族往南逃命去了)。颛臾地处偏僻,竟然没得到消息。随后颛臾人便到了八辈子血霉。胡人攻破颛臾,里面的士民大都受到了屠戮,剩下的不是向南迁徙就是逃入山野,还有不少成了胡人的奴隶。
在颛臾的西方,群山之中有一小乡名为西乡。由于位置偏僻,躲过了这一劫。不过这里人的日子也一点不好过。自从八王之乱后,连年征战不休,赋税苛刻。许多活不下去的人纷纷逃到深山里。
于是山贼这一无本职业纷纷兴起。尤其是在西乡这个群山环绕,丘陵遍地的地形。大大小小的山贼,绿林好汉有将近几十股。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三盗”。西晋政府尚在时,他们或许还会低调些。毕竟贼不与官斗。等到颛臾被攻破后,胡人对这里又不感兴趣。西乡完全成了众盗的乐园。等到刘夜被人邀请带人来到这里时,原来有数千人口的西乡只剩下了百余户。
俩年半前,在系统管家的指示下。刘夜带着追随他的千余人来到了西乡。不过刘夜并没有带人去西乡治所西乡里(两晋最低级的行政单位)。而是选择在西乡通往外地的唯一道路上驻扎下来。挑选了一处俩山之间的险要,开始修建关隘。这就是石堡的雏型。
那段时间是刘夜穿越后最痛苦的岁月。每天都要提心掉胆,担心被胡人发现,不但要修建关隘,还要在附近耕种。同时还要偷偷出去掳掠粮食,人口。对于刘夜来说,那段日子真不是人过的。不过幸运的是直到关隘被修建完成,都没有被胡人发现。其中倒是被“三盗”中南山盗袭击过一次,不过很快就被击退了。
俩年前,在关隘修建完的半个月后。刘夜他们终于不幸地被胡人发现。
随后便涌来了俩百余胡骑与四百余奴兵(主要是被灭族的胡人奴隶和已经被掳的汉人奴隶)。不过凭借着关隘,刘夜成功地击败了胡人。刘夜也由此完成了新手任务,开启了亲卫系统,真正开始了他的制霸之旅。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了俩年,虽然俩年里,关隘并无战事。但刘夜并没有放松警惕。反而不断地给关隘加高加固。比起俩年前俩丈的关隘。不知不觉中已经加高到了四丈。不仅如此,也被加固了不少,还在关隘前挖了一道小型的护城河,不过由于没水,只能算个大点的插满了尖木的壕沟。当然也少不了吊桥。一年前关隘正式被命名为石堡,它是整个北乡的“山海关”。
今天石堡关前迎来了一支小队伍。小队的首领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他的身后有十余名护卫,三五个仆童以及一个白发老者。不仅如此还有一辆满载着不知道什么东西的马车。
“大郎,到了。”白发老者轻轻地对旁边有些愣神的青年说道。
“宇叔,到啦!”青年说道。
“好雄伟的关隘,如果吾家有如此屏障,也不会陷入今天的险境”青年看着石堡,有些失神道。
“大郎,会过去的,会有办法的,吾家一定会脱离险境的”老者安慰道。
“只希望刘使君深明大义,能够帮吾等脱离险境。”青年有些无力道。不过马上又摇了摇头,这根本不现实。现在的北方,胡汉冲突更甚往惜,胡人的力量本来就强于汉人再加上胡皇石虎的帮助与默许。汉人大多忙着自保哪里有闲工夫管别人家的事,尤其还是个陌生人。这已经不是青年第一家拜访的人了,青年现在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小三,去送拜帖”青年道。
“诺”,青年身后一位仆童道。
石堡守军早就发现了这支小队伍。已经派人去请守将了。不一会儿,一名身高八尺有余,身材魁梧的青年便过来了。他姓刘名武,字子雄。是刘夜的大侄子。现任别部司马,统领俩屯武卒,一队长弓手,以及俩镇屯田卒,驻守石堡。
“他们来了多久”刘武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