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庄生梦蝶> 第二章 别无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别无选择(1 / 2)

 救灾、济民、救灾、济民......整整好几个月,我困在紫禁城里不停的和内阁成员们商量陕西等省的灾情,没一天不得安宁。其间只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两件都是辽东袁崇焕那边的事,第一是后金皇太极和袁崇焕秘密议和,今年不仅大明朝闹灾害,后金地界也是灾害不断,暂时无力前来骚扰,其间我写信与袁崇焕商量着和后金商谈和议的可行性,但是过程是很艰苦的,首先我自己的大臣们就对和议十分的反对,看不清楚状况的腐儒们依然顽固的认为金是大明的属国,与之议和,失了大义,和南宋的丧权辱国是同样的性质,鉴于反对声音很大,我虽贵为皇帝,也不能太过于独断专行,所以到目前为止都还只是和袁崇焕商量,没有对皇太极的议和提议做出回复。第二件是袁崇焕杀毛文龙,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件事本身是没什么的,但是真实历史上在以后袁崇焕遭冤枉的案子里,这事情是杀袁崇焕的主要罪状之一,朝中不少大臣也很反对,包括我对其意见相当重视的白长卿等人纷纷上书弹劾袁崇焕,我思虑再三,给袁崇焕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这事情我不追究了,但是奉劝你以后在这种事情上还是要做得更稳妥一点好。另外就是告诉他好好抚恤毛文龙手下的兵将,如不能节制,就把人全给我送回来,特别要注意三个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人都是毛文龙手下大将,就因为这事投降了后金,成了有名的大汉奸。当然我不能现在这样说,否则我就是神仙不是皇帝了。

袁崇焕很快回信,承认了这件事情上自己做得莽撞了,请求朝廷处罚,同时指出说山海关一带防务巩固,已不足虑,但蓟门单弱,须防敌人从西路进攻。

皇太极可能的突袭,有内外双重因素。崇祯二年(1628),不仅新附后金的蒙古诸部遭受严重灾荒,后金本身也遭重灾,日子艰难。皇太极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巩固汗位,急于开战。而当时的形势,也有利于进攻。虽说袁崇焕统辖的宁远、山海关防线不容易攻破,但由于蒙古已经归附后金,后金的军队可以在蒙古军的协助下,选择山海关以西的薄弱之处,作为突破口,攻破长城防线。而且此时朝鲜也已归附后金,皇太极不必像原先那样担心朝鲜人在后面攻击他的大本营,没有了后顾之忧。

我认识到情况的严重,立刻召开了内阁会议,迅速做出决定,命令大同总兵满桂带领已经有所成的西北新军八千人进驻河北遵化,并传旨巡抚王元雅、保定府推官李献明、永平推官何天球以及现任、前任两位知县和几位武官等大小官员做好准备工作。另外,我跳级起用了当时还只是小官的参政洪承畴,洪承畴在陕西省救灾工作中是杨鹤的下属,工作出色,常得到杨鹤的推荐夸奖,说他洪承畴不仅文采出众,又精通韬略,能文能武。这些我也早知道,还知道他以后也成了汉奸呢。不过是人才就要用,我任命洪承畴为北京守备使,重新训练拱卫京城的御林军。

而在沈阳,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会同手下诸将、贝勒等王公大臣们正在打猎呢,旗帜鲜明的八旗部队十分雄壮,八旗子弟一个个都彪悍异常,皇太极在马上满意的指点着,不时有大臣们奔驰而来,将猎物进献给他,皇太极也毫不吝啬的加以赏赐。一时间,猎场上欢呼声和呐喊声连成一片,皇太极高兴得哈哈大笑。

第二天一早,八旗军整装待发,等待皇太极的命令好再去寻猎,天气相当的好,十万大军严阵以待,纪律严明。皇太极在一群大臣的簇拥下来到了军阵之前,八旗军中立刻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和呐喊,惊得四方野兽惊慌逃遁。

皇太极扫视了一遍八旗军,满意的举起右手,四下立刻寂静无声,皇太极肃声道:“今日狩猎,目标直指北京城下!”

不管这些八旗军人们知道不知道北京城的,军队中立刻又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对于这时候的旗人来说,有得仗打,远比打猎好多了。但是大臣们就感到了吃惊,这么大的事在事先他们一点风声都没听到,代善及莽古尔泰两大贝勒立刻就向皇太极发问道:“大汗不是要与大明朝议和吗?明朝廷的袁崇焕也在和大汗接触,怎么今日突然决定功明?”

这两个贝勒都是皇太极的哥哥,他们的意见皇太极可要认真对待。皇太极朗声说道:“你们看我大金八旗儿郎的雄姿,岂能在这白山黑水间白白浪费了?明朝虽大,可对我大金构不成任何威胁,只能躲在那城坚炮利的宁远城中,现下灾情刚过,四方儿郎的粮食正紧,我岂能将现下这大好士气给白白浪费,让那和我们大金有着七大恨的明朝小皇帝好过?”

少壮派大将岳托与济尔哈朗等人立刻强烈支持皇太极,皇太极立刻向八旗子弟申明军令,如不准吃明人的熟食,以防下毒,不准酗酒,采取柴草时必须众人同行,不可落单等。众兵将齐声答应,大军立刻启程。

崇祯二年(1629)十月,带领着十万大军的皇太极,突然率兵绕开宁远、山海关一带的明朝防线,由蒙古境内开拔,抵达老河。然后兵分3路,分别从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突袭长城防线,并迅速得手,至十一月初二日,皇太极的3路兵马已到达了遵化城下。

而由满桂带领的西北新军八千人也才早于后金大军两天进入了遵化城中,连同已有士卒,兵力不过一万四千人而已,满桂已得我圣旨,很简单,就是坚守遵化,等待援兵。同时我还拟旨命三屯营总兵官朱国彦率部坚守三屯营,也不得出战。我心里明白,此时此地的大明军守城还可一战,野战绝对不是八旗军的对手。

十万八旗军将小小的遵化城围了个严严实实,巡抚王元雅、保定府推官李献明、永平推官何天球等一众文官站在城墙上看过去,只见八旗军如黑云万朵,挟迅风而驰,当真的兵强马壮。反过来再看明军,除了满桂所率军队尚有一比以外,其他原有的守军早已和这些没见过军阵的文官们一样面带土色了。满桂看在眼中,知道这些文官们已有点泄气,他久经战阵,明白带头的倘若失了信心,这仗也不用打了。

“哈哈哈...传说这皇太极雄才大略,是个英雄,今日我满桂一见,也不过如此啊!”满桂故意大声笑道。

巡抚王元雅毕竟见过世面,立刻知趣的接过话来说道:“哦?满桂将军为什么这样说呢?”

“你们看敌军虽然貌似强大,军容齐整。不过要让我看来,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满桂说着话,见左右众人都支着耳朵在听呢,又接着说道:“他们轻骑简负,动作是快了,不过却没料到万岁早已掌握了他们的举动,派遣我来支援遵化。辽东袁督师的援军此刻想必也已经快到了。我等只要坚守遵化一段时间,等四方大军一到,他们粮食又匮乏之际,那时就是我军尽获全功之时。还望各位大人多多帮助!”

王元雅等文官也开始佩服起来皇帝料事如神了,先是有旨来说要修城池备战,接着又有了满桂这支生力军的到来,这久不见硝烟的遵化城才有了坚守的希望。

皇太极这边却陷入了两难境地,眼见得明军严阵以待,并非防备松懈之地,这可让皇太极头疼。不过眼下大军已经走到了这里,真正的有进无退啊。皇太极下定了决心,将手中宝剑一指,七哥阿巴泰、十二弟阿济格率左翼四旗及左翼诸部蒙古兵三万余人打前锋,向遵化城扑了过去,滚滚兵锋,大有一举将遵化城给淹没了的气势。

满桂也来到了八旗兵功得最凶的西门城楼上,指挥明军反击,自己带来的骑兵团则负责四处支援,哪里支持不住就往哪里支援。战事激烈得无以复加,双方均死伤惨重。

城墙下,一道道云梯竖起,八旗军顺着梯子向上爬,明军则用弓弩拼命射击,手中无弓无弩的则用石块和石灰瓶向着旗人头上砸去。偶尔的,有旗人勇士万幸登上城墙,立刻就有手持大刀的明军士兵迎上来砍杀,尸体摔下城墙,惨不忍睹,而更多的八旗军士还没靠近城墙就中箭倒下,血流成河。人和人之间此时早没了善与恶之分,都是拿着性命的铺垫来完成自己的人生。

皇太极心里是着急得不得了,脸上却如古井深潭一般不动声色,眼前的情况告诉他,很显然的大明朝廷上有个很厉害的人洞察先机,早他一步掌握了局势。这区区一个遵化城都攻打不下来,还谈什么逐鹿中原呢?想到这里,皇太极握着马鞭的手上泛起了青痕。他认定是老对手袁崇焕捣的鬼,一丁点也没想到刚满十九岁的崇祯皇帝对他也是十分的了解。

整整三天过去了,八旗军伤亡达到了四千余人,遵化城还是牢不可破,更可怕的是墙头上的明军在经过了三天的血战之后,反而变得从容了,甚至是自信了。而八旗军的士气在经过了长途跋涉和血战之后则明显的衰退了。贝勒阿济格也负了轻伤,本来反对开战的代善及莽古尔泰两大贝勒也有了怨气。

十一月初一日,袁崇焕率精锐骑兵部队到达山海关,原先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官赵率教带四千骑兵到达三屯营,和朱国彦部会合。兵部孙承宗亲带一师万余人进顺义,做策应之状。我看见皇太极的兵锋被阻于遵化,放下心来,拟了几道旨意,分别命令袁崇焕携本部及重型火器向敌迫近,但不得浪战;命令兵部孙承宗率所部严守顺义,相机支援正面战场;最后还有立刻召见山东总兵官卢象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