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庄生梦蝶> 第二章 庄子心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庄子心经(2 / 2)

康熙初即位,也面临一个难题,就是鳌拜图谋窜权,康熙同样以韬光养晦之术,先是任其发展,为了稳定鏊败之心,还杀死了忠心的苏克萨哈,暗中精选侍卫,表面上是玩耍,以迷惑人心。终于,一天鏊拜入朝,康熙来了个冷不防,让侍卫一起上,把他擒住。从此也一统皇权。

在这一点上,两人有着相似之处,但为何结局不同呢??

治国方略的不同:崇祯年间,国运衰微,他一心想当中兴之君,故刻意追求中兴之制,他坚信乱世需要重点,对于一切问题,都要问个清楚,对于一切弊端,都要立即治理,却把难题简单化了,只求旦夕见效,频频下猛药,却忽视了宽仁,最后往往是事倍功半。

康熙亲政后,深知百姓受战乱之苦,急需休养生息。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垦荒。减轻赋税,体恤商人,使得国力回升,对于弊政,采取循序渐进,慢慢治理的方法,虽然不能完全根除,但也能有效。尊孔重儒,教化人心,实施仁政。把一个身患大病的国家,细心调养成身强体健。

用人之道的不同:崇祯用人,疑心重重,似乎对谁都不放心,大臣上奏,首先观察的,是他的动机。对大臣的要求极高,不能有半点差错。对于有才能的,又寄以厚望,不准有半点闪失.......这些举动,出发点是好的,但矫枉过正,最后事与愿违。典型的例子,一是袁从焕案,一是遣用内臣事件,在此不多说了。

康熙用人,以宽仁为本,重用循吏,对大臣之间的党争,巧妙的利用,让其都能卖命的工作,以博得皇帝欢心,对于有过失的大臣,也是扬长避短,尽量给足他们面子,关键时刻的用人,从不怀疑。这样,使各部大臣之间,象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运转正常,从而办事效率提高。典型的例子,一是治河之时,一是平三藩之时。在次也不多说了。

以上就是对此二人的分析比较,他们都有过人之才,但却由于以上两点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结局。令人深思。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