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齐秋战国时期,人们逐渐相信人死后的亡灵皆可能永存,因而,死宿的问题便突显了出来。起初,人们想象有个地下世界为亡灵的去处。待到汉代时,人们的想象中便有了实际的地下世界之蓝图了。人们想象的地下世界基本上是以人世间为蓝本的,在这里不仅有户籍、有租税,还有主管统治之人,即大地的主神后土。在岁月的历变中,又产生了由泰山神专主阴间的观念。
不过,这些都只是意识形态中的“地狱”观念,而并非有一个完全的整合为统的体系。到东汉魏晋时期,民间道派又提出了罗酆山六天宫治鬼的新观念。而此时在民间的泰山治鬼之说的影响也特别大,渐渐地形成了两大观念的鼎立局面。其实,道教“地狱”一词来源于佛教,且关于地狱的各种说法有相当的随意性,一般道教信徒将酆都和泰山看做是地狱的主要所在。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本无“地狱”一词的。汉代人的观念中,死亡虽属不幸,但人死后到地下世界便可不必再受苦,因那里和地上人间一样有官府、有户籍、所以,在那儿的亡灵过着的是和世人相似的生活。“地狱”一词,最早是汉末传入的佛教词语,梵语原意本为“苦器”、“可厌”、“不自在”、“无有”等,于佛教中,其“六道轮回”之说又将其看做众生苦扼的恶报,于是,汉译用一“狱”字,为突然人死后入牢狱受刑罚的含义。至东晋时,上清派的《真诰》便对罗酆山六天宫做了详细的介绍,但仍未说罗酆山六天宫就是地狱。直到陶弘景才牵合到佛教地狱观念来做注:
此即该是北酆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王即今北大帝也。但不知五道大神当是何者尔。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所在所有,不尽一处,泰山、河、海亦各有焉。
不过,关于这“地狱”之说,后来的道教义理中却是一直都没有整合出一个清晰的理论体系,于此,关于地狱的各种说法便都有其相不的随意性。南宋道书《无上黄篆大斋扭成仪》中关于启告地狱主者的文字中,便提到了各种地狱名号:东方风雷地狱、南方火翳地狱,西方金刚地狱、北方溟洽地狱、东北方懂汤地狱、东南方铜柱地狱、西南方屠割地狱、西北方火车地狱、中央普掠地狱,上道教将其合称为九幽地狱。酆都十八霄地狱、酆都八大地狱、酆都三十六地狱、酆都三官二十四地狱、五岳地狱、四渎地狱、十二河源地狱。
后来,有些道士干脆把地狱虚化为意念感应的产物,比如《灵宝玉鉴》中“九幽地狱论”一文中说:虽分布九方,各有其名,然后随死魂生平恶念,以见其狱,非直如阳世官府之有一定之田田也。所谓破狱,亦非诚实并其门户,碎其扭枷,以出罪魂。无非假大上救命、符集筒文之玄化,以开宥之也。
按其文字之意,告之的是地狱之名号既然这般,那么人们就不必把各种不同的地狱名号看得太认真了。
不过,一般道教信徒仍是将酆都和泰山看做是地狱的主要之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