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汉帝祚>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光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光阁(2 / 2)

“哦?你们的王宫还好啊?”

“是的,大王……我们国王陛下认为,这些年扶南国物富民丰,靠的全是各地的商船在这里靠岸,带来了各地丰富的物产,也让扶南的民人富了起来……

这一切的根源,正是大汉!如果扶南后面没有大汉,扶南一定会变为孙氏吴国肆意蹂躏的对象,不出几年,我们的人口都会被掠夺殆尽,更别说是物阜民丰了……

所以国王陛下下旨,让我们一定要尊大汉为保护神,大汉贵族一旦到了扶南国,就要像神一样被请进南光阁……”

天监十年、天监十三年,邪跋摩累遣使贡献。天监十六年,扶南陈如朝国王留跋摩遣使竺当抱老奉表贡献,天监十八年,留跋摩复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罗树叶,并献火齐珠、郁金、苏合等香。武帝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其又遣使瑞献方物。大同五年,其又遣使献生犀。

扶南王国因海上贸易而强盛

公元一世纪,中国人航海至被他们称为“南海中的蛮荒陆地”的柬埔寨一带,为的是开辟与印度之间新的贸易通道原本快捷的陆上通道已被中亚游牧部落封锁。同期印度为了与中国开展进一步贸易,也正尝试新的东行路线。印度的贸易船只从印度东海岸出发横跨孟加拉湾(baybengal)抵达马来半岛(malay peninsula)西海岸,货物经克拉地峡(isthmuskra)陆路运输抵达泰国湾(gulfthailand),然后再沿海岸线经过泰国湾抵达中国南方。

在这条漫长的运输线路上,充当货物保护和中转的东南亚地区,其战略及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同时频繁的商业交流也带动了这一地区的发展。再者,新航线的开辟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印两地贸易发展,并带动了造船、导航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航海对季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也正是通过中印贸易的发展,使得这一地区从公元初期就开始深受印度文化宗教的渗透。高棉人对印度文化的吸收和表现被统称为“印度化”(indianisation)。随着贸易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迁移到海岸边的港口居住,这就加速了港口本身的经济发展。考古发掘发现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俄厄城(oc-eo)就是公元初期一个古老的中心港口。在这一地区发掘出的古罗马钱币、印度珠宝以及佛教物品可追溯到公元2至3世纪。这就证明了俄厄城早在公元初期就已经开始扮演着西至罗马帝国及地中海地区、东至印度、中国的贸易通道的重要角色。

扶南王国因海上贸易衰落而衰落

扶南王国的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分不开。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

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开辟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海上贸易的减少,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14年,扶南国王陈如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杀嫡弟自立,加剧了国家的内部争斗。

印度文化宗教对扶南的影响

公元初期,随着社会发展和通商交流,印度思想大量传入扶南,到了公元5世纪这一传播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标志性阶段扶南开始采用印度教规(hindu rules)。印度主流思想此时在东南亚广泛扩散,宫廷开始采用正统宗教教义(包括印度教和佛教)和梵文,而后者催生了当地第一批碑文的书写系统。同时渗透到这一地区并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还有印度天文学、法律系统、语言和王权等先进思想。

随后的内战动摇了扶南政权的稳定性,且助长政权从公元6世纪开始逐渐向内陆迁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