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和周瑜这个安排相当有意思,辛锐好笑地想到,未来的某一天,历史中三国的许多精英凑在一起,把酒言欢,而后论起出身经历,太史慈、徐晃、郭嘉等历任北海讲武堂校长兼教员,许褚、马超兄妹、吕蒙、诸葛亮、徐盛等等都是讲武堂一期学员,司马懿、孙翊两兄弟、陆逊等都是二期学员,另一边诸葛均是儒学馆一期学员,孙权、司马孚等人为二期,届时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北海因为辛锐的降临而繁荣昌盛,又因为天子的到来而蒙上一层重重的政治色彩,皇帝这面旗帜无疑作用巨大,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或朝圣或寻找入仕机会的大有人在。
因此有郑玄这样当世大儒坐镇的北海儒学馆便炙手可热起来,不论士族或者布衣百姓,都想学得满腹经纶,以期入朝为官或入幕大将军府;再者这个时代重视武功,有辛锐这个传奇招牌竖在那里,讲武堂也因而成了有志青年的心中圣地。照此看来,从前盛产士子贤人的颍川、荆襄等地,其盛名只怕不日便会被北海超过。
这种量变辛锐一直看在眼里,却不急着去因势利导,他在等待一个时机,有朝一日,当儒学馆和讲武堂造就出大批人才之时,他便会上书皇帝,废除之前的推举孝廉这种引进人才的旧方式,继而改作科举考试,给予天下人才平等竞争的机会,令士族不再一家独大,寒门子弟也有希望封侯拜相。
当然这种延续数百年的旧制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士族毕竟人多势众,占据着天底下绝大多数资源,相互间更是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目前北海的力量来说,要做到彻底改革根本不现实。所以辛锐并不着急,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于求成反而不谐。
过了除夕,便是新年,除夕夜的北海城,几乎无人入眠,且不说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更有百姓敬仰的大将军辛锐,明日便要大婚的喜讯。
北海城当夜解了宵禁,众多百姓踏着瑞雪走上街头,点燃灯烛,欢呼雀跃,一齐为太平盛世、天子还有大将军辛锐祈福。
刘协倒是善解人意,早传下旨意,叫辛锐和马超两个新郎官以及杨彪、马腾等喜主不必前去临淄朝圣,自己又起了个大早,天还未亮便在殿上接受了众臣朝贺之后,急忙乘御驾携百官前往北海,要去为辛锐、马超主婚。
摊上这么个淘气天子,百官也是醉了,圣命难违,只好尽皆启程前往北海而去。
北海城各处贴红挂彩,一片喜气洋洋,虽然这时候并无烟花爆炸,却少不得鼓乐齐鸣,人声鼎沸。辛锐得知天子要来主婚,吓得也不敢立刻去接三个小新娘,只好率着马超众人,先去接驾。
两队人马于辰时在半道相遇,辛锐等人拜见了天子,又与百官互相拜了年,刘协急急打发辛锐道:“不要恁多俗礼,快回去接新娘子,莫要误了吉时。”
辛锐哭笑不得,只好别了天子,又浩浩荡荡赶回北海,好在府中尽皆准备完毕,辛锐和马超在家人伺候下披红挂彩,带着乐队、丫鬟婆子、府中仆役等数百人,浩浩荡荡向太守府赶去。
为了方便起见,四个新娘及女方喜主全都搬到了太守府,这也是辛锐早早打算好的,以免将来因为先接这个后接那个落个厚此薄彼的说辞。
大将军府距太守府并不太远,为示隆重,辛锐特意命队伍在城中转了一圈,一大一小两个新郎官于路上频频向两旁看热闹的百姓挥手致意,人群中不时爆发出一阵喝彩和善意的哄笑之声,有些胆子大的百姓直喊道:“大将军快来将我家丫头一并接走吧,便是做个通房的丫头也好。”“马将军成亲之后速来娶我女儿为妾室,我家中颇有资财,情愿倒贴给你。”......
马超一路上只是傻笑不已,想想这两年饱受相思之苦,如今终于心愿得成,心情自然好到无以言表。辛锐这年纪成婚也算一枝奇葩了,在皇帝大哥恶作剧一般的指示下,方才九岁便一下娶三房媳妇,当真有些不可思议,也不知道刘协是否是看了祖宗昭帝、平帝尽皆不满十岁结婚的先例,故此才怂恿自己早婚,但汉昭帝才活了二十二岁,汉平帝更是可怜,十四岁便横死,难道也是早婚带来的厄运不成?
抛开烦恼,迎亲队伍来到太守府前,太守府装点得富丽堂皇,门口两尊石狮子上尽皆披着红绸,大红的灯笼高悬门首,大红地毯直铺到正堂,早有鼓手乐师候在两侧,大吹大擂。礼官引辛锐和马超入了正堂,四家家长和一众亲属都喜滋滋地望着两个新郎官,待马超给杨彪,辛锐给另三家依次行过礼,递上两家父亲所写的大红迎亲简贴,在礼官的指引下,乐师开始伴奏,而新娘家人则大排宴席,邀请两个新郎官入席。
由于各家都知天子要来,因此也不多浪费时间,象征性地与辛锐、马超饮了几盏酒,便叫二人接了新娘,一起再拜了新娘家长,祖宗灵位之后,就由新郎官带着新娘来到府门口花车上,这时新娘开始放声大哭。杨婉和甄小姐自然是感情流露,舍不得亲人,因此哭嫁,至于尚香和玲绮这俩妖孽,则是早间得了吴夫人和貂蝉指点,要她们哭几声,掉几滴泪做做样子,只是这俩货怎会如母亲所愿,干嚎几声之后见外边热闹,旋即便大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