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骑士纷纷肃然还礼,几人说道:“小将军放心,我等护着韩参军,亦能东去。到刘将军处再寻良医。”
傅易摇头道:“此事禁不起拖延。我欲入丹岩县内寻医。随同之人越多,越容易被察觉。只望诸君各自珍重,速速离境,不要枉费韩参军解救之恩。”
骑兵们听他如此说,纷纷上马。又一人指着程先生说道:“真把这贼人放走吗?”
傅易转向程先生,程先生不等他开口,先道:“我于城南道上被君放走,等候援兵到天明,除此之外一概不知。”
傅易看他一眼,说道:“既然这样,我便信你。”令那骑兵将程先生带到官道上放走。
程先生听他如此说,倒露出一点诧异神色,说道:“傅君这便相信吗?”
傅易道:“终究不能毁子沅之诺。我若不信,徒增烦恼,不如便信了吧。”
程先生闻言抚掌大笑,跟着那骑兵转身而去,说道:“小将军不必多虑,程圭与君只怕还有相见之时。”
韩芷坐在一边,要拉住傅易,又不好动作,见傅易来扶他上马,才说道:“你这是做什么?”
傅易说道:“这样的情形,我当然要留下来助你。”
韩芷说道:“你纵然能不顾性命留下,小七怎么办?你要将她托付给何人?”
傅易闻言一怔,这才看向韩松。韩松听他们这么一说,也才想起自己着实是个好大的累赘。傅易要带一个病人在敌境中躲藏已经实属艰难,再加上一个孩子,必定十分醒目。
忽听一人说道:“不如我与韩先生留下!”
一名骑兵未曾离去,走上前来。此人面目黝黑,身上披着染血的皮夹,背着一把长刀,韩松看他与其余士卒并无区别,听他说话时称呼韩芷“韩先生”,才想起原来是那位赶车的邹五。
邹五说道:“小人是本地人,这一片哪里有驻军,哪里有民户,谁家能食宿,我都熟悉。丹岩县城里有一郎中,能剖腹缝合,我亦知道他家在何处,这便带韩先生前去,日出前必能赶到。若张缄派人搜捕,就在山中修养,待风头过去,再找到机会带韩先生出去。”
傅易闻言大喜,韩芷却摇摇头,说道:“你既然有亲人朋友在此谋生,也需要为他们考虑,何必为我冒这样的风险?”
邹五昂首道:“什么风险值得冒,是先生告诉我的。怎么轮到自己身上,先生就糊涂了呢?”
韩芷面上冷汗涔涔,十分痛苦,闻言却双唇微弯,掠过一丝笑意,低声说道:“你感谢我告诉你世间的道理,但这道理我自己又何尝明白。”
邹五一怔。韩芷的目光越过他,虚无地落在茫茫荒野之中,说道:“我少年时以为学剑最是潇洒。天下之大,凡行不义之辈,我都能一剑斩之。但学了剑,方知拔剑仍须取舍。口中所言,眼中所见,心中所信,终究不是一回事。
“便说今夜,若要杀齐士衡,就杀不了张屏林。可齐梁不死,我身为长辈,如何告慰阿柳?若说我不知取舍,天下不义何其多也,凭我单人独剑,如何断之?”
他看到韩松在一边,左手一动,想摸摸她的头发,见自己指尖黑红纵横,又放下了,怅然道:
“大言说到最后,不过能为一人拔剑罢了。”
韩松跪坐在他膝边,不觉已经泪流满面,喃喃叫道:“小叔!”
她连日试图发声,都喑哑不能成言,此时涕泪纵横,喉头一热,居然说出话来。
邹五也俯身跪在韩芷面前,说道:“口中所言的,邹五并不明白。但眼中所见的,邹五却能看到。我的剑虽没有韩先生快,却甘愿为先生所拔。难道先生不给我这个机会吗?”
韩芷看了他良久,说道:“好。”
又对傅易道:“你带小七先走,我治好伤就来寻你。”
傅易张口欲言,似有满腹的言语要辩驳。看到韩芷目光坚决,又不由语塞,手持缰绳站在原地。
韩芷又低声说道:“我父不愿离开雎阳,我心中早已不安。这是我二兄仅剩的骨血,请务必好好照看她。”
傅易默然半晌,道:“必然如此。”
两人言止于此,傅易把韩松抱上马背,邹五亦将韩芷搀扶上马。待要离去时,韩芷低声对邹五说了句什么,邹五把什么东西接过,几步走上前来,把什么冰凉的东西放进韩松手里。
韩松紧握在手里,低头看时,满手血污之中辨认了好一会儿,才看出是那枚写着“芷”字的墨玉剑穗。她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努力回头,只见马匹上的瘦削背影穿过灰暗旷野。傅易扬鞭策马,手臂箍在她身前,臂甲和斗篷上满是板结的寒霜,比她脸上的水痕更加刺骨。两人在寒风中向东疾驰,昏黑的天际边隐约露出一缕灰白。韩松把脸上的泪水抹去,直视这晨光。她心中知道,这柔光并不是长夜过尽的吉兆,而是更深黑暗的启示:此刻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愈加险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