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战国大司马> 第269章:剧辛之信【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9章:剧辛之信【二合一】(2 / 2)

包括向缭、武婴、华虎他们的族兄弟,蒙仲都是信得过的。

倘若这些家乡的诸家族子弟皆在投奔蒙仲,纵使蒙仲日后到了方城、叶邑、舞阳一带,也可以避免无人可用的尴尬。

由于得到了蒙仲的承诺,诸人兴致都很高,聊得也越发热切。

忽然,蒙仲问蒙珉道:“族兄,近一年宋国有什么战事么?”

“你是指与齐国么?”

蒙珉闻言,脸上的笑容徐徐收敛了起来,正色说道:“据我所知,太子(戴武)坐镇郯城,与景敾、戴不胜几人,近一年与齐国发生了几场战事,不过皆击退了齐国……”

听闻此言,蒙仲满脸诧异,表情古怪地问道:“是……是田章兄领兵么?”

“那倒不是。”蒙珉摇摇头说道:“统率齐军的大将叫做田触,匡章并未出面。”

『田触……哦,原来是他。』

蒙仲顿时想起了曾经被他以五百信卫军夜袭击破的齐将田触,心中顿时恍然。

的确,他教导了太子戴武该如何与齐国抗衡,那就是摆出一副欲与齐国鱼死网破的架势,只要齐国还想跟秦国争天下霸主的位置,就绝对不会跟宋国死磕。

除此之外,蒙仲还建议太子戴武多建城塞,多积粮草,总之要使宋国成为一块长满倒刺的硬骨头,叫齐国啃不下去。

但即便如此,倘若齐国那边是由他义兄田章掌兵,蒙仲心中难免还是有些忐忑。

好在这几次田章并未出面。

『……难道是义兄的身体状况出了什么问题?亦或是他与齐王田地发生了什么矛盾?』

蒙仲难免又担忧起田章来。

而此时,蒙珉仍在继续讲述着他所了解的情况:“……其余嘛,我知道的不多。哦,对了,好似大王在陶邑增驻了军队,还将戴盈之军司马调到了陶邑。”

“唔?”

蒙仲闻言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宋国的陶邑只与魏、卫两国接壤,往日宋国驻重兵于陶邑,那是为了防备魏国,但现如今,魏国与宋国缔结了盟约,宋王偃其实并没有理由防备魏国。

防备卫国那更是一个笑话,卫国现如今就只剩下一个濮阳了,若不是有魏国庇护,赵、宋两国随便派一支军队即可灭了卫国。

既不是防备魏国,又不是防备卫国,宋王偃在陶邑增驻军队是为什么?

『……赵国!』

稍稍一想,蒙仲心中便已猜到了原因。

曾几何时,赵国乃是宋国的盟国,宋国曾借助赵国的力量对抗齐国与魏国,而现如今,魏国与宋国缔结了盟约,而赵国,却成为了宋国必须防范的对象,不得不说这着实令人唏嘘。

当晚,蒙仲将蒙遂、乐毅、向缭三人请到自己屋内,与他们商讨当前的局势。

期间,蒙遂率先开口道:“宋王即在陶邑增驻军队,想必已经意识到了来自赵国的威胁……倘若齐赵两国合兵攻宋,多半会在「东阿」会盟,继而挥军南下,陶邑首当其冲……”

“别忘了燕国。”

向缭瞥了一眼一旁的矮桌,因为矮桌上正摆着剧辛给蒙仲的书信。

旋即他低声说道:“剧辛此人,还算有点能耐,但即便如此,燕国亦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到不惧齐国,若齐国真正有意攻伐宋国,除了赵国意外,齐国必然会胁迫燕国一同楚兵,似这般,齐赵燕三国伐宋,很有可能兵分两路,其中一路正如阿遂所言,即齐、赵两国军队在东阿会盟,继而顺势南下进攻陶邑;而另一路,可能是兵出东海,牵制住太子戴武的军队……只是不知燕国军队到时候在西路,还是在东路。”

此时,乐毅摇摇头说道:“阿遂、向缭,你二人想的不错,但忽略了魏国的态度。……齐赵联军若攻陶邑,魏国是来得及救援的,因此主攻还是在东路,赵国应该主要负责牵制魏国,倘若魏国当真有意救援宋国……”

“当真有意救援宋国?”

蒙遂、向缭二人转头看向乐毅,似乎有些不解,就连蒙仲亦转头过去。

半响后,蒙仲皱着眉头说道:“你是指田文?……田文虽与我有仇,但他亦深恨齐国,不至于会坐视齐国吞并宋国吧?”

听闻此言,乐毅摇摇头说道:“我不是说这个,阿仲,你觉得,倘若齐赵燕三国当真对宋国用兵,魏国真会救援宋国么?”

“为何不会?”不等蒙仲开口,蒙遂不解地问道。

听了蒙遂的话,乐毅笑了笑说道:“这样,我换个说法,魏国……有能力救援么?”

蒙仲、蒙遂、向缭三人对视一眼,面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他们忽然想到了伊阙之战,在那场仗中,魏国损失了整整十万军队。

“……魏国的主要威胁来自于秦国,倘若齐国联合赵、燕两国进攻宋国,魏国是否敢、是否会冒着被秦国趁虚而入的凶险,派兵救援宋国?”顿了顿,乐毅接着说道:“如果我是齐王,我会派使者前往秦国,说服秦国默许齐国吞并宋国,只要秦国同意,到时候,在齐、赵、燕三国军队进攻宋国时,秦国陈兵于魏国边境,你觉得魏王敢派援兵支援宋国么?”

“说服秦国默许齐国吞并宋国?”蒙遂吃惊地说道:“这怎么可能?秦国需要宋国牵制齐国!”

“但问题是,如今宋国牵制不住齐国了。”乐毅正色说道:“以往,齐魏联盟,赵宋联盟,可事实上,却是齐国在单独对抗赵宋联盟,魏国在做什么?他在抵挡秦国的进攻。而现如今,齐赵两国联合了,而魏国则与宋国结了盟,倘若秦国不攻击魏韩两国,那么,齐赵联盟与魏宋联盟,或可以抗衡一阵子,但问题是,你要秦国如何自处?看着中原诸国僵持,而他却按兵不动?你我都知道,秦国一直想进兵中原,他是不会放弃攻占魏韩两国的。……既然如此,索性就与齐国达成默契,齐国取宋国,秦国攻魏韩两国,双方皆先吞并相对弱小的国家,使秦齐两国平分天下,然后再做打算。”

“先让其他人都出局,然后秦齐两国再分胜负……么?”

摸了摸下颌,蒙仲露出了沉思之色。

他必须得承认,乐毅提出的这个设想,并非没有可能发生。

而一旦秦齐两国达成默契,秦国必然会在齐国进攻宋国的同时,派兵进攻魏国,替齐国牵制住魏国,使其无法救援宋国,而如此一来,宋国就得做好孤军奋战的准备。

此时,乐毅微微叹了口气,看着蒙仲说道:“倘若你此番成为了河东守,直接接管河东十万编制的魏军,日后在魏王犹豫是否救援宋国时,你还可以通过你河东守的身份来影响魏王,但……”

说到这里,他忽然站起身来,将摆在不远处那张矮桌上的剧辛的来信拿了起来,同时口中说道:“阿仲,既然你暂时无法左右魏王的意见,那么,你就得考虑燕国……”

“投奔燕国?”

向缭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阿毅,你莫非是喝多了?阿仲虽然此番没能得到河东守的职位,但他怎么说也……”

压压手打断了向缭的话,蒙仲看着乐毅,忽然问道:“阿毅,你打算奔赴燕国?”

乐毅亦不隐瞒,如实说道:“在伊阙时,我就在想,损失了十万军队的魏国,能否还有余力庇护宋国……答案是否!眼下的魏国,纵使单独面对秦国的进攻也很吃力,哪有余力帮助宋国?而今日,剧辛的这封书信,让我得到了很大启发。……既然宋国的盟友魏国被削弱了,我等为何不能削弱齐国的力量呢?比如说,想办法让赵、燕两国不帮助齐国。”

听闻此言,蒙仲皱眉说道:“赵国如今被奉阳君李兑把持,恐怕很难说服……”

“所以我想到了燕国。”抛了抛手中的竹筒,乐毅沉声说道:“燕国与齐国有「子之之恨」,你我都见过燕王,都知道他对齐国恨之入骨,若不是没有办法,燕国绝不会屈服于齐国。既然如此,何不将燕国作为宋国的‘内应’?……纵使到时候宋国不敌齐赵两国军队,只要燕国军队于背后给予齐国痛击……”

“可燕国挡不住齐国的报复啊。”蒙遂皱眉问道。

“挡得住……”

没等乐毅开口,只见蒙仲凝视着前者,沉声说道:“只要阿毅在燕国,燕国就能挡得住齐国!不过……阿毅,你想仔细了么?燕国目前百废待兴……”

“总好过方城吧?”乐毅脸上露出了几许笑容,调侃道:“我跟你去方城,最多一城守将,可去了燕国,那便是大司马、渔阳守……”说到这里,他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我本来只是略有想法,不过细想之后,愈发觉得可行。你这边纵使我不在,仍有阿遂、向缭可以辅佐你,更何况你带兵打仗我本就不担心……既然如此,我不如前往燕国,燕国如今仍是求贤若渴,只要我能取得燕王的信赖,或就可左右齐国攻宋时燕国的态度……皆时,魏国有你,燕国有我,你我合谋,或就能阻止齐国吞并宋国。……阿仲,你觉得如何?”

“……”

蒙仲皱着眉头沉思着。

他丝毫不会怀疑乐毅的初衷——倘若乐毅有心奔荣华富贵,当初在沙丘宫变后,就可以与剧辛、赵奢二人一同前往燕国,还轮得到剧辛在燕国一人兼三职?

乐毅乃是国相之才!

可结果呢,乐毅却跟着他们一群人先回宋国,然后又奔赴魏国,说白了只因为四个字:情投意合。

而就当前来说,他蒙仲还没有办法左右魏国的态度,乐毅留在他身边,说实话的确无法使这位大才发挥才能。

但倘若乐毅到了燕国,他们就能掌握齐国的动态,并且,设法让燕国成为宋国的“内应”,在关键时候给予齐国致命一击。

更何况,蒙仲从不认为乐毅的才能在他之下,但长久以来,乐毅却甘心屈居他之下,说到底不过两个字。

情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