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张学良新传> 第六十五章 厚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厚积(1 / 2)

 1905年,德国开始执行将青岛建成模范殖民地的计划,投入巨资兴建各类基础设施。【】1907年,德国计划在青岛租借地创办一所高等学堂。1908年,中德两国代表,学部尚书张之洞和汉堡大学汉学家奥托弗兰克通过谈判,决定在青岛联合办学,其开办经费由德国政府投资60万马克,中国政府投资4万马克。总管全校事务的学堂监督即校长由德国人担任,中国方面可委派一位学堂总稽察,行使监管中国师生以及与校长共同签署学生毕业证书的职能。

1909年9月12日学校开学开学典礼在10月25日补行,第一任校长为德国地质学家、海军部官员格奥尔格凯贝尔gekeiper,总稽察为学部员外郎蒋楷。该校有德国教师26人,多数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如数学教授康拉德克诺普、植物学教授威廉瓦格纳、物理学教授卡尔艾利希胡普卡等,也有6位既有中国科举考试功名,又有新式学堂学历的中国教师,包括中国文学及伦理学教授于濂芳等,学生来自全国和海外。

该校学制为二级高等教育建制,包括预科、本科及中文科。其中预科传授基础知识包括德语、历史、地理、数学、逻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绘画课这些西方课程以及古籍、历史、地理、伦理和文学这些中国传统课程,学制6年,相当于正规中学。本科修学专门学科,学制4年到6年,最初设法政、工、医、农林四科,本科亦开设德文和中文课。另外亦有中文科,毕业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国子监以取得文学学衔。

这一次,张学良的目光盯上了这座学校,尤其他们那里的师资力量,他们多数拥有博士、硕士学位,这些人是德国的精华,也是世界的精华,现在的博士硕士的含金量不可不比后世一样,他们都是真才实学,不要说博士硕士,就连此时的大学学生能力水平比起后世的博士都绰绰有于,现在他自己已经有了建立奉天和吉林两个省两所大学的想法,就连清华创办学校的时候也仅仅是用了几十万两白银,他自己预计在这两个省投资一百多万两银子,建一所全面的的大学。

初步预计设立12个学科门类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

在经济学上,初步创立国民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财政学、银行学。前期有这几门科学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经济学现在的时代还没有后世的那样分得细致了,不过他为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20年之后的世界金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才把这些学科化的如此细致。

在理学上,他初步预计开设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这些科学,这些划分已经和后世的划分很接近了,这些学科必须要经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才能不断的完善。

工学划分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学、电气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矿业工程、制糖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飞行器设计、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这些工程,他要把自己的学校打造成世界一流及大学,不光要有足够的资金,还要有一流的师资力量,要有一流的学生,而且有一些专业和工程是世界上没有的,也是秘密的工程,他们只有把这些工程套在其他的工程之中,那些学生学习了一到两年之后再将它们单独分离开来,至于其他的行业,就和世界顶尖级大学持平就可以了。

至于医学,他已经全权交给的伍连德博士办理了,至于军事学院,这好似一个相当敏感的学校,只有加大对奉天讲武堂的扩建,再有蒋方震在吉林组建的参谋学院,只有把这两个军事学校扩大就可以了,所以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师资力量他也不用发愁,他现在担心的是理学和工学的某一些行业的教师队伍的组建,通过各种渠道在大清的一些学校挖一部分,可以从其他合作的渠道让德国人支援大笔的教师,还有美国人早已想把自己的实力渗透到东三省去,可以从美国聘请一些教师,至于日本的人那就坚决不要,如果英国人和法国人愿意参合进来,他也乐意接受,前提是这些人要有相当高的水平。

“亲爱的张,欢迎你的到来,这一次不知道你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威廉姆斯问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