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盛收下这个徒弟之后似乎也颇为高兴,他让杂役叫过梁月松,介绍他们认识。王之学和梁月松是平辈,自然是兄弟相称。但何志远却犯难了,四人中他的年龄最小,按说应称梁月松一声兄台,但他是王之学的老师,是长辈,自然不想自降身份。
同样,梁月松当然早就知道何志远是他前世的父亲,虽说现在他的年龄比自己要小几岁,按说应叫一声兄弟。但他心理难以接受,所以也不好开口。
梁文盛看出了何志远的尴尬,赶紧解围说道:“何公子是德科的科学老师,就称松儿一声梁公子吧。”
何志远这才起身拱手行礼说:“梁公子,幸会幸会!”
梁月松也回礼说:“何公子,久仰久仰!”
梁文盛对儿子说道:“松儿,你带德科去你的书房聊天吧。你们年轻人多沟通。我与何公子还有事情商谈。”
何志远暴寒!我才是年轻人好不好,怎么说得我像是四五十的大叔一样。其实在梁文盛的认知中,何志远就像他的同龄人一样,他根本没有感到这样说有什么不妥。
等他们两个离开后,何志远对梁文盛说道:“大人,除了修建城墙以外,还要加强军事训练,提高装备水平,选拔作秀将领。做到有备无患,才能抵御倭寇的袭扰。”
“将领的人选和士兵的训练我心里已经有成熟的想法。巡检司的徐堂义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姚守宁根本不是带兵的材料,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废物,我是不指望他了,等他职务撤销的兵部回函一到,他就不是巡检了。但是提高装备水平现在还做不到。”梁文盛对何志远可以说是敞开胸襟说亮话了,撤销姚守宁职务这样机密的事情都毫不隐瞒的对何志远说。虽说徐堂义的任命圣旨还没有到,他已经就在做扶正的打算了。
要说明朝抗倭最有名的将领就是戚继光,据史书记载他的战绩达到27:1,也就是说杀死二十七个倭寇,自已伤亡一个人。他的秘决是选兵、练兵,然后就是阵法。但莒州这个地方的百姓并不尚武,根本没有戚继光要求的那种兵源。最重要的是何志远前世根兵就没看过古代的兵书,对于阵法他一无所知。所以像戚继光这样抗倭的阵法他学不来。既然如此,就要在武器上要胜倭寇一筹,才可以剿灭倭寇。从历史发展看,热&兵器是现代战争的必由之路,何志远早就打算利用这次备倭、抗倭的机会发展热&兵器了。
是以他对梁文盛说:“倭寇就是一群流寇,四处游击,我军如果想和他们对阵决战,很难找到这样的机会。所以我的想法是利用火器剿灭倭寇。”
“你是说用火铳?那东西发射太慢,还不如弓箭好用。”梁文盛对于火枪还是有所了解的,当然现在的火铳就是火绳枪,装填麻烦,发射也麻烦,而且还怕雨天,还有一人致命的缺点就是炸膛。所以还多士兵宁可使用弓箭也不愿用火铳。
“不仅仅是火铳,还有地雷、火炮、火箭都可以用来杀敌。而且火铳也不是用火绳引燃的那种铳,而是要用燧石击发的新式火铳。”何志远说道。
梁文盛看着眼前的何志远,心中想道,面前这个人怎么什么都懂。难道又是他说的那本奇书中记载的?所以他问道:“你说的这些火器,都是那本奇书上所记载的?”
“正是,而且那本书上还记载有新式的炼钢方法,要想制出不炸膛的火枪火炮,必须采新新式的炼钢方法,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才能制造出合格的火枪火炮。”何志远看着梁文盛答道,然后他接着说:“大人,现在时间紧迫,请赶紧招集相关工匠进行试验生产,学生可以提供相关的火药配方和新式的炼钢方法,现在需要大量工匠,越多越好。”
梁文盛现在已经彻底相信科学的力量了,对于何志远所提的这些建议,自然无不应允。
接下来,两人又对于火药生产作坊、新式炼钢作坊、新式火器作坊的选址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这一次长谈整整进行了两个时辰,直到申时杂役来提醒他们去食堂用餐才结束。这次谈话决定了抗倭的具体方案,让莒州百姓免遭倭寇屠戮,为明朝武器的发展指引了正确的方向。这是一次写入史册的谈话,史称“何梁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