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社会文学>冷暮七月>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海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海筠(2 / 2)

“婆婆,江氏又将江家的小姑娘江思接到了府里,好像今天晚上还要在她的院子里摆两桌席面,说是让他们几个表兄妹好好的聚一聚,怎么都是自家人,不能没了情分。”这是江氏派人到账房支取银子的时候阴阳怪气的说的话,也不知是说给谁听的,但是十有**是江氏吩咐说的。

在江氏上次发疯的时候,也就是刘海华将安锦伯府的贾知揍残了的那一次,刘老夫人就吩咐刘从不仅将老二、老三家的几个丫头接到了侯府陪自己解闷儿,第二天又让刘从去把老二和老三接到了府里,说是自己已经没有多少个日子了,就想看着儿孙满堂,一大家人相亲相爱的,刘从是一个孝子,自家娘都已经说得这么直白了,他二话不说,直接亲自去两个弟弟的扶上,不知用了什么办法,还真的把两个弟弟全家接到了侯府住着,也让刘老夫人高兴高兴,享受天伦之乐。

在老二刘人和老三刘众过府不到一天,刘老夫人就直接将江氏的执掌中馈的权力交给了老二媳妇李氏,说是让江氏好好反省,等她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之时就将管家的权力交还给她。

“看来还是狗改不了吃屎,这才几天的时间就忘了厉害,你仔细的盯着她,派人去吩咐海华今日就在倾城楼不要回来了,我看她江氏还能做出什么事情来,如果海华已经回来了,你可要给我看紧了,要是出了什么事情,连你也给我小心一点。”刘老夫人可是一个很角色,不管你是谁,只要和刘海华的事情有关,她绝不会轻饶了谁。

李氏素来知晓刘海华就是自家婆婆的心头肉,谁让他是整个国公府孙辈中最小的,又是嘴巴嘴甜的,只要有他在身边,自家婆婆连饭都要多吃两碗,江氏想要打海华的主意是打错了算盘,明明都已经给了她警告了,还死不悔改,将婆婆的话当做了耳旁风,这几年婆婆越来越和善了,并不是说就是一个没有手短的人,只看你有没有妨害到她的底线,如果真的忍无可忍,她下手绝不会比任何人狠。

只不过这江氏也是令人痛恨,自己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还想祸及自己,自己可不是像她那样的傻子,既然想要比一比心计,那就看看谁更狠一点,李氏对刘海华也是十分疼爱的,自己没有儿子,这是自己的软肋,而婆婆对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并没有因为没有给夫君生一个儿子而休了自己或娶平妻纳妾,刘海华有和自家夫君犹如亲父子一样,江氏想要算计刘海华,别说刘老夫人不会同意,就连李氏都不会答应,势必要让江氏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她哭都哭不出来。

“婆婆,您就放心吧,说来惭愧,儿媳没有生儿子的命,老早就将海华看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的,儿媳哪里能看得了海华吃了亏,别说她江氏是嫂嫂,就算是天王老子儿媳也不怕她。”李氏那气呼呼的样子就像没有抢到糖的小孩子一样,看得刘老夫人哈哈直笑,心里也畅快了一些。

老三媳妇吴氏天生不是一个多话的人,嫂嫂的事情她也不好妄加评价,虽然她也看不惯大嫂江氏的所作所为和那一副嘴角,但是吴氏心里活络,不像李氏直来直往,有什么说什么,吴氏觉得江氏再怎么不好,也是国公府的主母,自己还有女儿,凭着自己夫君的官位是嫁不了什么高门的,那就只有仰仗国公府,自然不能得罪了江氏,对于李氏对江氏的炮轰,她选择了沉默不语,两不得罪。

“嗯,江氏的那什么席面就让她办吧,还给她办得好好的,免得到时候她又整事儿。”刘老夫人现在对江氏是失望透顶,不知道自己怎么看上了这么一个儿媳妇,简直当初就是瞎了眼。

这几年江氏越来越上不得台面了,从生了刘海华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尤其看着刘老夫人对刘海华好,江氏心里就越发的不得劲儿,对刘海华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不是亲生的。

“儿媳知道了,婆婆,儿媳还有一件事要请示婆婆,夫君昨儿说昨日他出去吃酒的时候,成府的大爷向他提了提他家大公子和我们筠儿的事情,筠儿也到了议亲的年纪了,夫君让我把这件事向您老人家提一提,您看人比我们准多了。”李氏说了第一要紧的刘海华的事情,就提起了她的大女儿刘海筠的亲事,刘海筠是刘老夫人最疼爱、最看重的孙女儿,她的亲事自然不是李氏和刘人能决定的。

吴氏在听到李氏提起刘海筠的时候就竖起了耳朵精神了几分,刘海筠是刘家的嫡长孙女儿,而她自己的女儿只比刘海筠小了一岁,提到了女儿家的亲事,她自然是最关注了,比刘海华和江氏之间的事情重要多了。

可是吴氏再听到是成家的公子后,略微深思了片刻,原以为是什么比侯府门第更高的人家,没想到却是成家,不过是无权无势的教书匠,有一个书院又怎样,除了是会读书的书呆子别无用处,如果吴氏提及的是权贵之家,自己还可以视情况为自家的巧儿争一争,哪怕被老夫人训斥也是值得的,只要不传出什么自家女儿抢了姐姐的亲事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场的都是自家人,那样的话应该是传出出去的,只要是为了自家女儿好,吴氏愿意做任何的事情。

吴氏的动作和神色自然逃不过刘老夫人尖锐的眼睛,只不过暂时不想收拾吴氏,这三个儿媳妇,心计手段最多的就是老三媳妇吴氏,最无脑的是江氏,最直爽的就要数老二媳妇李氏,只不过吴氏暂时没有做出有损国公府名誉的事情,不然也会落得一个江氏的下场,刘家的儿女,孝顺在他们心中是最重要的,平日里别看恩恩爱爱、夫妻和睦,只要一触怒了刘老夫人,刘家的男子们丝毫不会顾及多年的夫妻之情。

“成家?是青云书院的成家?”刘老夫人听李氏提起成家,在她的脑海里罕都有头有脸的成家只有青云书院那一个成家,虽然不是身后大富大贵之家,但是贵在家族简单,在罕都的风评也是极好的。

“是的,婆婆,就是青云书院成山长家的大孙子,只是不知道婆婆以为如何?”李氏是极其看中这一门婚事的,如果不是想着刘海筠在老夫人心里的地位,自己早就已经答应了。

刘老夫人没有立即开口,将李氏的话好好的沉思分析了一遍,刘海筠是她的第一个嫡亲孙女儿,从小就是在她的身边长大的,自然是不一样的,而且刘海筠时刘家唯一随了男孙的海字的孙女儿,齐国公府已经不需要拿自家的女子去联姻巩固地位了,她自然要为要为刘海筠挑选出一个最适合刘海筠的人家。

“成家倒是不错,虽然不出仕,但是却是清贵之家,而且成家有一个男子四十无子才可纳妾的规矩,我家筠儿性子刚烈,一般的权贵之家反倒是不适合她,你让老二和成家大爷透透口风,要是成家来提亲了,就答应了吧,成家大公子也是罕都数一数二的才子,听说还是四大才子之一,配得上我家筠儿。”刘老夫人亲自教养的刘海筠,自然最清楚她是什么性子,像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要是真的嫁入了那种三妻四妾的权贵之家,恐怕只会闹得一个夫妻离心、乌烟瘴气。

唯一一个像极了自己的孙女儿,刘老夫人自然要认真的对待她的婚事,一听到是成家的人,就做主同意了,刘老夫人和成家的成老夫人还是有几分交情,在大大小小的场合也见过她得几个儿媳妇,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知书达礼、温柔贤惠的人,自然不会亏待了自家的筠儿了,而且成家阳盛阴衰,孙辈只有一个孙女,还是已经出嫁了的,自家的筠儿嫁过去了,不就是手中宝、心头肉吗?

“真的?婆婆同意了?那我就让夫君给成家大爷通通气儿,儿媳也是十分愿意的,那成家公子夫君倒是见过一面,说是长得玉树临风、温文尔雅。”李氏半响才反应过来,她原本以为老夫人这里不容易答应,没想到老夫人只是略微的想了想就答应了,看来自己的眼光也是不错的,只是自己又该有得忙了,筠儿的嫁妆虽然是从小就开始准备了,但是有些布料、四季衣裳等等都需要快快准备了。

吴氏看着李氏那喜笑颜开、得意洋洋的样子,心中就忍不住鄙视,说好听一点是什么清贵之家,其实不过就是一股穷酸气儿的文人,老夫人也真是,怎么就同意了,实在是想不通,自家巧儿以后是断然不能嫁入那种家族的,即使不能嫁入皇亲国戚之家,也要是和齐国公府不相上下的簪缨世家。

“是在说我玉树临风、温文尔雅吗?”刘海华一进门就听见自家二婶的话,虽然知道不是在谈论自己,但是却打趣的看着刘老夫人和李氏,仿佛她们说的真的是自己一样。

“你个讨打的,怎么就回来了,你二婶不是派人去让你不要回来了吗,怎么就舍得你的蓝月姑娘了?”刘老夫人知道刘海华是真心实意的喜欢着倾城楼的蓝月姑娘,才会让老二媳妇派人去嘱咐他留在倾城楼,没想到他还悠哉悠哉的回来了。

“海华给祖母请安,给二婶、小婶请安。”刘海华分别朝刘老夫人和李氏、吴氏行了礼,他虽然不将这些虚礼放在心里,可是在场的有人却特别的重视这样的礼节,他可不想引起别的事端,给人留下了话柄。

李氏看见刘海华回来了自然是高兴的,可是想着江氏的动作又不免担心,一脸担忧的说:“我不是让人来通知你了吗?那人究竟是怎么传话的,真是该打,你怎么还回来了,要不,你现在还是赶紧走吧,去找你那什么月姑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